艺术与设计 -利来app官方下载

胡倩仪

2023-06-28 10:33:00

追溯历史,最早与艺术相关的公共教育行为在古希腊时期的古希腊城邦便已经出现。古希腊城邦是古希腊城市国家的基本组织形式,他们在公共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便包括了艺术和文化教育

▲ 星罗棋布的古希腊城邦


而在古希腊城邦之中,艺术公共教育的核心区域则是雅典。雅典是古希腊文化的中心,也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艺术中心之一。在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黄金时代,雅典兴起了民主制度,艺术和文化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发展。
▲ 帕特农神庙,始建于公元前447年
雅典的艺术公共教育主要通过两个重要的渠道实现:academia(学科研究)和paideia(教养)。

▲ 古希腊文化


其中更为接近公共教育的“paideia”更多是一种广义上的概念,其代表了古希腊社会的全面教育理念和实践。这一概念为后来的教育理念和公共艺术教育奠定了基础,强调了教育的综合性、公众参与和体验、艺术与社会问题的结合,以及艺术与文化的普及,为现代艺术公教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 第一届法国巴黎秋季沙龙展海报

返回现世,从1737年法国巴黎的沙龙展开始实行“双年展”(biennial)制开始算起,其主要面向广大市民、将艺术从皇宫、教会和贵族沙龙中解放出来的划时代意义,使得艺术对于公众而言不再深奥莫测。

▲ 2022武汉双年展开幕现场


近年来,国内的双/三年展在学术方面开始有意转向大众性、互动性,重视加强公众美育向公众提供艺术教育的机会,并促进了大众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以吸引更多普通观众,使当代艺术进一步走入大众当中。
▲ 武汉美术馆(汉口馆)部分作品展示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一种传授审美观念与审美经验的教育形式,通过教育提升人们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诸如学术讲座、工作坊、导览、讨论会和社区参与项目等的多样化教育活动,双/三年展主动拆掉了传播的壁垒,吸引广大公众参与其中,并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艺术教育平台。通过这些活动,公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艺术作品的背后故事、艺术家的创作思想以及与展览相关的社会和文化议题。
▲ 武汉美术馆(琴台馆)部分作品展示
武汉双年展对于公共教育亦同样关心,在短暂的展期内,2022武汉双年展通过一系列丰富充实的公教计划以开放兼容的动力为城市注入充满活力的血液。人们常说武汉是一座有活力的城市,而这种活力不单体现在武汉年轻人的数量之上,还迸发于文与科技的创新氛围之中。

▲ 武汉美术馆公共教育区域局部


在双年展开幕时正式投入使用的武汉美术馆(琴台馆)是一座能充分满足艺术展览、作品收藏、公共教育、文旅服务的多功能当代艺术博物馆,其中设施齐全的新型公共教育服务空间为新场馆注入了文化及美育力量

▲ 志愿者为学生们进行现场导览


1月8日,武汉美术馆(琴台馆)热情接待了汉阳区一所学校的20余名师生团体前来参观、访问,并为学生们准备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美艺坊系列青少年公教课程

▲ 学生在看展过程中记录下喜欢的画面


通过志愿者导览与主题公教引导学生们切实感受艺术之美,以兴趣盎然的姿态积极感受这座城市由多种形态所带来的文化沉淀,并由此激发创作灵感,学生们对于武汉这座艺术之城的爱愈发热烈。

▲ 主题公教活动课堂现场


而在不久后的新年期间,武汉美术馆宣传推广公教部在除夕和大年初三期间,开展了以“城市建筑”为主题的青少年公教活动。课堂上,武汉美术馆陈勇劲馆长及美术馆公教部的工作人员,向孩子们介绍春节的传统习俗,带领孩子们了解武汉市标志性建筑,共同制作“建筑拼贴画”,为城市建筑留存深厚的“年味儿”记忆
▲ 除夕,武汉美术馆馆长陈勇劲先生陪伴孩子们创作“城市拼贴画”
时值新年,武汉美术馆顺势推出了“银相框”系列公教活动,集合展开了各类富有创意的艺术教育活动,围绕武汉美术馆公共活动与艺术教育展开探索。其中,“银相框”摄影征集活动在大年初一开启,公众以“新春送美意,银兔报春福”为口令,可在武汉美术馆(琴台馆)前台领取一份“银相框”文创纪念品,其灵活可变的设计,吸引各地观众前来领取。
▲ “银相框”观众领取现场,热闹非凡
在社交平台上,武汉双年展亦把握了网络媒体的传播力度,先后推送《文明观展指南》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引导初次接触艺术的访客们正确观展良好的参观环境,离不开馆方努力营造,但同样也需要观众们了解并遵守参观礼仪。

▲ 武汉双年展发布的部分观展指南图片


与此同时,武汉美术馆在春节期间每日参观人数达到了3000人次,武汉美术馆琴台馆安排共30余位志愿者参与导览服务,在4万多平方米的场馆中每日步行2万余步,为公众导览。他们身着蓝色的志愿者马甲,与公众倾心交流,为兔年春节增添浓浓暖意,更为2022武汉双年展走向大众迈出了自己的步伐。

▲ “蓝马甲”志愿者在现场进行导览


2022武汉双年展美育志愿行动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主办,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武汉市教育局、武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围绕武汉双年展,相继开展了美术赏析、专题讲座和现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近20场美育志愿服务活动。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副主任董竟成表示,在武汉双年展期间举办组织艺术家开展美育志愿行动,目的就是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推进美育全民化、常态化、普及化,使双年展与美育活动相融共促、美美与共,将大美之意传达给社会大众,用美提升英雄人民人文素养,展现新时代英雄城市的文化形象,精神风貌和时代气象。

▲ 武汉双年展美育志愿行动开幕式暨首场活动现场


4月23日,武汉双年展美育志愿行动开幕式暨首场活动在武汉图书馆举行,首场活动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刘健主讲《文化艺术共生的随想》刘健指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美育工作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优质载体。


开展美育志愿行动是实现武汉双年展打造“没有围墙的艺术之城”目标的重要一环,也是完善城市美育服务网络、提升群众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 《艺术思维的存在与建立》讲座现场


5月26日,武汉双年展美育志愿者行动走进了武汉三十九中,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艺术中心主任张诚主讲《艺术思维的存在与建立》通过讲述古今中外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引导现场学生建立艺术思维

▲ 张诚主讲《艺术思维的存在与建立》


张诚在讲座中提到,“每一个人心中与生俱来都有一颗艺术的种子,重要的是在后期的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建立起艺术思维,用一个艺术家的方式去思考。”而武汉双年展在本次展览期间,正如此种观念与抱负,积极推动城市美育,为武汉成为中部地区的文化艺术标杆,提振武汉美术在全国乃至世界“美术版图”的影响力增添助力。

▲ 2022武汉双年展合美术馆


一直以来,武汉所处的湖北地区在美术领域的重要性和地位体现在其丰富的文化传统、艺术教育的支持、高质的艺术展览、艺术交流与合作以及艺术机构与设施的建设等方面,共同促进了湖北地区艺术的发展和繁荣。湖北地区亦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创造力,为中国艺术史做出了重要贡献。

▲ 核验预约码的第10万名观众


而正如历史上闻名的双年展,武汉双年展通过其独特的公共教育活动,为城市的美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推动当代艺术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展览、解读、社区合作和创造性的活动,2022武汉双年展将艺术与公众联系在一起,激发了观众的艺术热情和美育意识。

▲ 作品《食游》引来观众互动


在武汉双年展的公共教育活动中,我们见证了艺术与教育的完美交融,其成功不仅体现在参与人数和反响上,更是源于其深远的影响。通过武汉双年展的公共教育,访客们得以近距离接触各类艺术作品,感受艺术的魅力与力量。访客在导览和解读的引领下,得以了解作品背后的创作理念、艺术家的心路历程,进一步增进了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通过艺术作品的展示和公共教育的推动,公众的美学素养得到提升,审美观念得到拓展。这不仅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也丰富了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 2022武汉双年展现场,观众与作品进行互动


若从历史角度求得佐证,回顾文艺复兴时期作为意大利文化的中心的佛罗伦萨,这座城市曾经举办了一系列艺术展览和公共教育活动,成就了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不仅深深影响了当时的观众,更为后世的艺术教育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 2022武汉双年展现场,观众与作品进行互动


亦复如是,2022武汉双年展不仅在参展作品与主题上大力切合湖北本土话题,支持并扶持湖北本土艺术家,并且通过其一系列公教活动向大众传播艺术,在华中地区架起了连接东西部地区艺术生态的桥梁。这种跨界融合为公众带来了新鲜的艺术体验,激发了创造力和思维的发展。访客们参与其中,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增进了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

▲ 2022武汉双年展现场,观众与作品进行互动


2022武汉双年展在推动艺术的普及、培养公众的艺术素养和促进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这些在公共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同样也将辐射至更多的城市双年展,激励其关注公共教育,为公众创造更多艺术的机会和体验,让艺术在人们的生活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在未来,我们期待武汉双年展公共教育活动的持续发展和创新,为更广的受众群体带来艺术的魅力和启迪。“艺术引导我们进入一个超越日常生活的境界,让我们感受到真善美的永恒存在。”2022武汉双年展的公教活动正是这种永恒存在的见证,引领人们走向更美好的艺术之旅。


文章来源: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0条评论

卡斯滕·尼古拉(carsten nicolai),《先锋一号》(pionier 1), 2011年
黄韵奇 0评论 2023-07-25
没有人真正地看见过一朵花,我们没有时间。观看需要时间,就像交朋友需要时间。——乔治亚·欧姬芙对于一幅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 0评论 2023-07-25
今年四月,72岁的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只身从伦敦飞往青岛,准备他在中
voicer 0评论 2023-07-25
正午的暴雨从四面围拢,位于海军部旧址的一个空间中,丁立人画展正在开幕,暴雨突袭的声浪铺天盖地,人们看
刘白 0评论 2023-07-25
荒 诞的事,往往别有意味。北京顺义某旧货市场,一天,商家纷纷收起了棚户,原本在棚子底下的各类古旧宝贝
袁政 0评论 2023-07-25
李涵认为:“建筑学里始终有一部分是更偏向艺术的,欧美社会已经过了大规模建造期,可能有一半以上的年轻建
刘小荻 0评论 2023-07-25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相比西方风景画注重色块与光影的形态塑造,东方山水画更看重意境的表达。但
thepluspaper 0评论 2023-07-25
konstantin fyodorovich yuon康斯坦丁·费奥多罗维奇·尤恩俄罗斯画家, (1
玖月画社 0评论 2023-07-16
荷兰艺术家苏珊·德鲁门大型水晶装置艺术作品《共鸣》将于2023年7月16日至11月22日在2023成都双年展"大地回声"板块展出。
selena yang 0评论 2023-07-16
衣服必须要按颜色分类整理,不管任何物品都要摆放排列整齐,不能容忍有一丝丝的脏乱,发个人动态必须凑满九
艺术与设计 0评论 2023-07-15
淋漓十一号:water in dripping no.11(2013)在北京宋庄,一个由两层红砖建筑
吴丹 0评论 2023-07-14
反主流counterculture她通过激进反叛行为和拒绝艺术家身份所表达的投身于远离‘上城’环境、
玛丽亚卡拉·莫莱(mariacarla molè) 0评论 2023-07-14
2023年个展“流淌”中,姚浩最大的转变是从描绘童年时代和少年情愫,转为呈现艺术家眼中的都市人物。这
张火火、王智一 one 0评论 2023-07-14
艺术家:刘商英摄影:董林眼镜来自:木九十 mujosh2016年春末,刘商英的工作室意外失火。“夜里
郑舒元 0评论 2023-07-13
一颗花骨朵,在成为影像之前掉落,可能是刚刚,也可能过了一会。和以往的经验不同,花蕾离开了枝桠,却没终
崔灿灿 0评论 2023-07-13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