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 -利来app官方下载

artnow

2023-06-27 10:54:00

在太平洋的岛屿之上的人们,与我们有着不同方向的时间观。在他们看来,时间并非以离散的形式存在,而是处于循环的周期秩序中。你可以倒着走到未来,我们面朝“过去”,而“未来”在你的身后。


浦东美术馆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联合呈现的重磅大展“时间的轮廓: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大洋洲艺术与传承”,以横跨过去四个世纪的逾110件/组珍贵作品,为我们揭示在大洋洲,艺术的力量。以共同的祖先为纽带,以木材、树皮、纤维、贝壳和骨头等多样化的物质为媒介,艺术家们通过令人惊叹的创作讲述了有关起源、祖先力量、仪式知识与表演的众多故事。通过各种艺术造物,属于大洋洲的知识、神话、历史与别样的世界观被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而这些造物往往被赋予一种神力(mana),扮演着类似通道或路线的角色,将过去、现在和将来融汇聚集。


“时间的轮廓: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大洋洲艺术与传承”

展览现场,浦东美术馆,2023



在浩瀚无垠的太平洋上,是海洋定义了大洋洲地区人民过去以及未来的身份。流动的、永不静止的海洋景观,云团光线折射形成的虹彩,浪涌和游弋的鱼群,暗夜中闪耀的星群与星星点点的生物荧光……在大洋洲人的心目中,没有任何东西比独木舟行驶的距离更远、承载的价值更高。悬置于大洋深处和广阔天际之间的独木舟仿佛成为一道隐喻,系于天地之间,笼罩在两个半球和一望无垠的天际之中——就像一座岛屿本身。

 

当独木舟靠岸停泊或向上翻转放置时,它就相当于一座房子,也是这一氏族在新环境中的表达。而当竖直摆放时,船只又似乎成为某种纵向通道,通过祭坛将“生”(尘世,即“现在”)与“死”(祖先界域,即“身后”)联系起来,以此向祖先和神灵祭祀献礼。

 

本次展览“时间的轮廓”策展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洋洲艺术策展人玛雅·努库博士(dr. maia nuku)引入并强调“艺术品作为船只”的观念,“艺术亦是一艘强大的’船只’:既能作为承载不断增加的精神能量的容器,又起到了渠道的作用,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实现多重变迁。”



除了字面意义上的海洋航行,大洋洲艺术也表现了更形而上意义的航程。人们相信艺术能在现在(“此时此地”)和过去(“彼时彼地”)之间搭建起桥梁,让精神之旅成为可能。展览中高耸壮观的祖先柱“bisj”,是居住在新几内亚西南部阿斯马特人术最著名的艺术形式。


“时间的轮廓: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大洋洲艺术与传承”

展览现场,浦东美术馆,2023


由同一棵树的树干和树根部位雕刻而成,祖先柱在全族集会活动中进行展示,寓意确保刚刚逝去的亡灵顺利抵达西边祖先的世界“safan”。雕刻者选择树根部为大型板状的树木,并在开始雕刻前把其他树根都砍除,只留下一根。树被倒立放置,就位后那根仅剩的扁平板状树根便形成了突起部位,不仅形似独木舟艏柱,也象征着阳具,寓意生机与活力。而在概念层面,祖先柱两端突起,以占据垂直平面的空间的形态,则直接对应着“船只”的概念。柱下方被称为“ci”的部分,也往往被雕刻成微型独木舟的形象——亦发挥着船只的作用——运送徘徊的亡灵前往他们最终的居所,在精神层面上引领亡者进入祖先的界域。

 

而在阿斯马特,艺术和神话发展于同一个源头。人类、树木和木雕在阿斯马特人的宇宙观中密不可分,树木的每一个元素都与人体相对:树根对应腿和脚;树干对应躯干;树枝对应手臂和手;果实对应头部。而世界是由他们最早的祖先弗摩里比茨(fumeripitsj)创造的,在创世故事中,弗摩里比茨独自住在一座空荡荡的大房子里,于是他决定从周围树林中砍些树木做成男性和女性的形象,陪伴自己。光有人形雕像还是索然无味,他又砍下一棵树雕刻出一个鼓开始演奏。击打发出的鼓声为雕像注入了活力和生趣。起先,他们的动作缓慢而笨拙,但很快他们的肌肉就变得更有力量,开始载歌载舞,这便是第一代阿斯马特人。



大洋洲的人们相信超现实的力量。在他们的宇宙观中,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界限是可以渗透的,因此,物、人、乃至抽象概念都被视为具有主体性的实体。

 

航行则发生在每时每刻,无论是为了结盟、贸易还是战争。起航前,作为仪式船只的独木舟船头(kora ulu)则会被涂上由树根和树叶制成的“神药”,被赋予超自然之力,让海水“沸腾”。在海面穿行,如同骇人的海蛇。而船头板上往往雕刻着精美的图案——“热门”的有狗、公鸡、海蛇、鱼等,以激发有关狡黠敏捷的想象,也暗指战争和危险背后的精神“动力”,以及地位、声誉提升所带来的丰厚回报。


独木舟船首雕塑

所罗门群岛,西部省,新乔治亚岛(?)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木材,颜料,贝壳

morris j. pinto于1976年惠赠(1976.351)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藏

13.3 × 5.7 × 9.5 cm


“时间的轮廓: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大洋洲艺术与传承”

展览现场,浦东美术馆,2023


而这件展览中的独木舟船头板,底部盘踞着雕工精细的爬行动物。张开的大嘴咄咄逼人,喷出蜿蜒的镂空螺旋线,占据了整体构图的中上部分,仿佛浪尖化作水花与泡沫的翻卷。许多条腿从它蛇形的身体中笨拙地伸出,还有一条渐细的、分叉的尾巴。这种奇异生物可以在大海上产生巨大的威胁。它昂首挺胸、龇牙咧嘴,发出明确的信号,表明航海远征者对于财富的渴望,以及争夺控制权的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混乱。



对时间和空间的独特感知是理解大洋洲艺术的关键所在。来自新几内亚西南马西姆地区的瓦纳特奈岛的一件珊瑚灰抹刀被推测用作货币支架,体现着航行中的独木舟在大洋洲宇宙观中的核心地位及其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这雕工精湛的物件,以玳瑁龟壳制成。下部的刀刃状部位让人能够在嚼槟榔时轻松地从葫芦容器中刮取珊瑚灰。上部带孔的半球则形表明这也是一件“嘎贝拉”(gabaela):一种放置和展示其所有者财富的仪式用品——而在该地区的仪式交换网络中,货币支架是最重要的贵重物品之一。


“时间的轮廓: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大洋洲艺术与传承”

展览现场,浦东美术馆,2023


珊瑚灰抹刀 / 货币支架

巴布亚新几内亚,米尔恩湾省

马西姆族艺术家,19至20世纪初,龟壳

迈克尔·c.洛克菲勒纪念收藏

纳尔逊·a·洛克菲勒于1979年遗赠

(1979.206.1464)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藏

28.6 x 15.9 x 0.3 cm


当我们离近些看,刀片部位朝下的珊瑚灰抹刀呈现一种高度风格化的人脸形象。无装饰的带部像是额头,曲线的末端则是人像的手臂和双手;环柄底部则出现两个风格化的鸟头,它们的眼睛据称构成了人像的眼睛或睾丸;而下行的刀刃则可能是鼻子、腿或阳具。而当把“嘎贝拉”倒过来使其刀刃部位朝上时,则可以把它解读为独木舟(waga):刀刃代表桅杆(lawalawa),新月部分的雕刻图案是船舷(tanatana),贝壳圆盘则象征船只航行经过的岛屿。就这样,人变成了独木舟,舟亦成了人。



男性夺取生命(通过猎取),女性给予生命(通过分娩),在大洋洲的艺术造物中,我们可以一窥这里自然而平衡的宇宙观。例如卡纳克人崇尚山药,因为他们认为野生山药是第一批在新土地上定居的生灵——山药乘独木舟漂洋过海而来,在布莱伊尔(bourail)西海岸建立了自己的领地。最长的山药品种视为男性阳刚的象征,人们对其非常珍视。而圆形块茎作物芋头则象征女性与象征男性的长山药互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同时种植这两种作物可以部分缓解山药歉收时部族的生计问题。如本地谚语所言“我从芋头和山药而来”,它们同等重要,是人与大地之间的纽带。


“时间的轮廓: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大洋洲艺术与传承”

展览现场,浦东美术馆,2023



“猎首”在所有南岛语族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大家视其为对宇宙失衡的一种纠偏手段。其目的并不在于消灭生命,而是要利用生命力。看似有悖常理,但人们相信夺取生命是一种具有生发力的强大催化剂,能够带来新的阶段或新的生命周期。而雌性螳螂在交配后会咬掉配偶头部,正符合这种生命循环的理念。于是,螳螂般夸张的前臂和突出的前腿成为这片区域雕塑中重要的元素,而我们在本次展览的诸多展品中都能看到这个这一典型的姿势。


“时间的轮廓: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大洋洲艺术与传承”

展览现场,浦东美术馆,2023


在东南马鲁古,成功猎取到敌对部族成员的头颅将为男人赢得尊敬和声望。在他们看来,第一位猎人是男性先祖,一个“外来者”;而第一位母亲,女性先祖则诞生于岛上的土壤之中。男性无法怀胎生育,因而他们“创造”新生命的能力建立在夺取已有的生命之上。这一意识形态在印尼许多文化中十分普及,猎首则标志着男性真正迈入成年期。在证明自己能够在“外面”的世界夺取生命之前,男人是不能结婚组建家庭的。唯有猎取到人头才标志着他已做好准备,能够为创造生命做出贡献,为即将在妻子身体“内部”世界发生的人类生命的成长实现平衡。


“时间的轮廓: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大洋洲艺术与传承”

展览现场,浦东美术馆,2023



在大洋洲,编织和编结主要是女性的工作,她们在贸易交换、财富和朝贡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北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的环礁和岛屿多为母系社会,“个体通过母亲一系追溯自己的祖先、头衔和获得知识和财富的途径”。织物是编织工艺的珍品,与椰子油、花环和食物一起,出现在各大仪式、典礼和族群间的重大交换活动中。事实上,在加罗林群岛的波纳佩,一种由女性编织的布料贵重到可以用来交换一艘独木舟。


“时间的轮廓: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大洋洲艺术与传承”

展览现场,浦东美术馆,2023


 楠榜地区的习惯法(adat)规定,年轻女性在从青春期过渡到成年的通过仪式中,应正式穿着仪式裙(tapis)。华丽的纺织物包裹着女性的臀部,以保护女性身体这一重要而神圣的部位 ——它是承载着部族血统和未来的血脉的容器。在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众多的编制物,而这条“女性仪式裙”以四条絣织(ikat)带衬托着两块精致的丝绸刺绣,上面描绘了两组名为“卡密卡密”(cumi-cumi)的鱿鱼状人像。这些极具表现力的形状以红色勾勒,代表着强大的祖先精神,其无定形的线条则强调了这件纺织品在生育方面的象征意义,以及对身着此物的妇女身体的庇佑。



在展览的第三单元,我们可以看到以毛利人独特的指缠(whatu)技术制成的“塔尼可”(tāniko)。而旁边则同时呈现了使用该编制技巧需要的特别工具,织布桩(turuturu)。这件十分小巧的织布桩以镂空螺旋雕刻的形式被精致地刻画,而这种图案本身则承载着毛利人的创世历史。


“时间的轮廓: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大洋洲艺术与传承”

展览现场,浦东美术馆,2023


毛利艺术的故事起源于宇宙。在深沉暗夜(te pō)的笼罩下,天父(ranginui)和地母(papatūānuku)在永恒的黑暗中紧紧相拥。这个漫长的暗夜(te pō nui, te pō roa)生生不息,激荡着创世的能量。每一个螺旋图案的中心都指向黎明的亮光第一次刺破混沌暗夜的那一刻:天父和地母之子塔恩(tāne)用双脚向上推,迫使这对夫妻分开。这种分离所蕴含的暴力引起血液(toto)涌动,释放出的能量迫使暗夜宇宙最终让位于光明、意识(te ao marama)和觉悟。极具戏剧性的毛利创世叙事影响着毛利人的世界观,也为雕工画匠的创作奠定了大背景。

 

在毛利人的世界观中,每一件物品可以包含与整个宇宙的关联。指缠是指用手把一对或两对纬线分别缠在每根经线上。织工将两根织布桩插在地上,在它们之间拉一根绳子,然后将亚麻线挂在绳子上。左手位的织布桩朴实无华;而右手位的织布桩则经过雕琢,以致敬月亮女神海妮蒂怀瓦(hineteiwaiwa),就如这件藏品所呈现的那样。


“时间的轮廓: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大洋洲艺术与传承”

展览现场,浦东美术馆,2023


最后让我们回到对于“时间”的讨论。


展览取名为“时间的轮廓”,一定程度上,也许想要揭示深深植根于大洋洲艺术中的稍纵即逝感。不同于符合我们现在认知的“收藏”观念,大洋洲的所有文化常常制作会随着时间而消逝的艺术作品。仪式时的身体彩绘、沙地上的绘画或线偶、用易腐材料的制物……艺术品只是为伴随故事的讲述,让故事变得更形象化且便于记忆。

 

不那么耐久的材料遵循自然生命周期——绽放、干枯、腐败。各种令人震撼的人物雕塑只向参加聚会的人展示;一具高耸的塑像穿梭于人群之中,在歌声和鼓声的伴奏下仅仅出场几个小时。这些绽放生命活力的短暂片刻闪耀着能量的火花,但转瞬即逝。它们的价值亦在于其短暂的生命周期,它们在时间中被攫取,在湮灭之前让人一窥其丰饶与充盈。它们背后的创作理念与时间的走向不同,是循环而非线性的:短暂而无常与繁荣而丰盛的生命相伴相随;如果没有物质和精神上的滋养,土地便会干涸瓦解,与人和植物并无二致。生命起起伏伏、季节交替变幻,这些都深深镌刻在大洋洲艺术的内在肌理中。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0条评论

卡斯滕·尼古拉(carsten nicolai),《先锋一号》(pionier 1), 2011年
黄韵奇 0评论 2023-07-25
没有人真正地看见过一朵花,我们没有时间。观看需要时间,就像交朋友需要时间。——乔治亚·欧姬芙对于一幅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 0评论 2023-07-25
今年四月,72岁的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只身从伦敦飞往青岛,准备他在中
voicer 0评论 2023-07-25
正午的暴雨从四面围拢,位于海军部旧址的一个空间中,丁立人画展正在开幕,暴雨突袭的声浪铺天盖地,人们看
刘白 0评论 2023-07-25
荒 诞的事,往往别有意味。北京顺义某旧货市场,一天,商家纷纷收起了棚户,原本在棚子底下的各类古旧宝贝
袁政 0评论 2023-07-25
李涵认为:“建筑学里始终有一部分是更偏向艺术的,欧美社会已经过了大规模建造期,可能有一半以上的年轻建
刘小荻 0评论 2023-07-25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相比西方风景画注重色块与光影的形态塑造,东方山水画更看重意境的表达。但
thepluspaper 0评论 2023-07-25
konstantin fyodorovich yuon康斯坦丁·费奥多罗维奇·尤恩俄罗斯画家, (1
玖月画社 0评论 2023-07-16
荷兰艺术家苏珊·德鲁门大型水晶装置艺术作品《共鸣》将于2023年7月16日至11月22日在2023成都双年展"大地回声"板块展出。
selena yang 0评论 2023-07-16
衣服必须要按颜色分类整理,不管任何物品都要摆放排列整齐,不能容忍有一丝丝的脏乱,发个人动态必须凑满九
艺术与设计 0评论 2023-07-15
淋漓十一号:water in dripping no.11(2013)在北京宋庄,一个由两层红砖建筑
吴丹 0评论 2023-07-14
反主流counterculture她通过激进反叛行为和拒绝艺术家身份所表达的投身于远离‘上城’环境、
玛丽亚卡拉·莫莱(mariacarla molè) 0评论 2023-07-14
2023年个展“流淌”中,姚浩最大的转变是从描绘童年时代和少年情愫,转为呈现艺术家眼中的都市人物。这
张火火、王智一 one 0评论 2023-07-14
艺术家:刘商英摄影:董林眼镜来自:木九十 mujosh2016年春末,刘商英的工作室意外失火。“夜里
郑舒元 0评论 2023-07-13
一颗花骨朵,在成为影像之前掉落,可能是刚刚,也可能过了一会。和以往的经验不同,花蕾离开了枝桠,却没终
崔灿灿 0评论 2023-07-13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