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 -利来app官方下载

虔凡

2023-06-20 11:03:00


弗兰克·斯特拉

frank stella


1936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14岁时进入位于安 多佛的菲利普斯学院(phillips academy)学习艺术, 毕业以后前往普林斯顿大学研读历史。之后在纽约设 立个人工作室,他朴素的几何画使其成为20世纪60年代极简抽象艺术运动的领导者,也是第一批运用立 体画布的画家之一。2009年被授予朱里奥·冈萨雷斯 奖(终身艺术成就奖)。


averroes, 1960 aluminum paint on canvas 116.4 × 227 cm


弗兰克·斯特拉与他的作品《the michael kohlhaas curtain》。图片;致谢todd heisler/the new york times


2017年11月,战后抽象艺术代表人物弗兰克·斯特拉(frank stella)的新展“试验与变化”在美国佛州nsu艺术博物馆开幕。横跨其职业生涯60年的近300件绘画和雕塑,“其中有很多作品此前没有展过此后也不会再展,因为它们是我自己的收藏——不好意思,它们是我太太的收藏。”艺术家告诉我。


b. had gadya: back cover, from illustrations after el lissitzky's had gadya, 1982-84


弗兰克·斯特拉今年81岁。在美国几乎任何一座重要艺术博物馆的现当代收藏中,都会和他的画作迎面相见。在上世纪60年代的极简主义运动中,斯特拉开拓性地以“黑色绘画”(black paintings)先声夺人,之后从立体画布到拼贴与浮雕画的结合,从极简跨向极繁(maximalism)……他近六十年来的探索实践,正是艺术在时代变迁中的一个缩影。


zambezi, 1959 enamel paint on canvas 230.5 × 200 cm


斯特拉成名很早。1959年,刚刚从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毕业一年,他就凭借作品“理性与污秽的联姻ii”(the marriage of reason and squalor ii)入选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群展“十六个美国人”。这个展被视为60年代美国极简运动的开端之一,大胆的创作在受到争议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艺术评论人的肯定:“毫无疑问他们在‘进行创新’,旧的形式已经不再能够承载他们的想法”。


年轻时的弗兰克·斯特拉。图片:致谢艺术家


斯特拉的画作在展览结束后就被纳入了moma永久馆藏,他的创举鲜明有力:在对称构图的大尺幅油画布上,使用普通家居涂饰的刷子和瓷漆,与笔刷等宽的黑色在背景上平行铺展而开留出画布原色细线的间隔。他拒绝笔触的表现力,而强调将画布识别为一种二维平面融合于三维物体之中的整体结构,这种技法以返璞归真之感让人联想到工厂劳作的方式——用纯然的结构和抽象的视觉表现绘画行为本身。几年后他在一次电台采访中说出了那句名言,“你所看见的即是你的所见”,这在日后成为了他自己的作品以及整个极简运动最为人熟知的注脚。创作于1961年的“本杰明·摩尔”(benjamin moore)系列被安迪·沃霍尔全数收藏,这套简洁的单色方块画对沃霍尔的波普系列有着直接启发。


gran cairo, 1962 alkyd on canvas 217.3 × 217.3 cm


给予后来者深刻影响的斯特拉,也谈到自己从经典大师那里受到的影响。他是随着现代主义成长起来的,在学校学习了有关20世纪的绘画,从1860年代的马奈直到他自己成名的1960年代。斯特拉说“过去是真实的”,但“什么是真实”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问题,“真实”这个词转化到艺术中也有许多问题。


untitled (rabat) (from ten works by ten painters), 1964 61 × 50.8 cm


23岁成名、34岁就迎来第一次个人回顾展的斯特拉,始终实践于艺术前沿。开始于1971年的系列“波兰乡村”(polish village)有着不规则的几何形体和明快色彩,其所指是毁于希特勒时期的波兰犹太教堂,也是从这个系列开始,斯特拉实验用电脑辅助构图和画板切割。三年后,他以“巴西”(brazilian)系列在视觉上强调了趋近手作的痕迹,留白与笔触随处可见,但事实上这却是艺术家个人手作的反面,是他第一次完全使用金属材质并且外包给工厂加工完成的系列。


jablonow, 1972 mixed media on canvas 248.9 × 294.6 cm


inaccessible island rail, 1977


七十年代末,从“异域鸟类”(exotic bird)开始,不再是早年那种线条极简的方块或几何抽象,他通过鸟类观察感受到自然的灵动,在创作中大量运用金属和多种材质的浮雕画形式来表现丰富的曲线,逐渐向“极繁”过渡。到了九十年代初,斯特拉的画布延展到了城市建筑的外立面,他具有表现力的视觉风格在壁画创作中得以放大,像是为洛杉矶的太平洋钟楼(pacific bell building)所作的“黄昏”(dusk)。与此同时,斯特拉开始用3d制图程序创作图像效果图,并且由此更多转向雕塑。


la scienza della fiacca, 3.5 x, 1984


puerto rican blue pigeon (from exotic bird series), 1977


斯特拉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艺术明星。他被雕塑家约翰·张伯伦(john chamberlain)称为“雕塑家的画家”,也被《纽约时报》戏称为“高智商艺术”(high-i.q.art)。他在绘画和雕塑中常对音乐、文学、哲学进行指涉,为抽象的作品注入耐人寻味的涵义。比如1974年的系列“狄德罗”(diderot)以18世纪的法国哲学家命名;2006年的“斯卡拉蒂”(scarlatti)系列,每件作品的取名都来自这位意大利音乐家创作于18世纪的键盘奏鸣曲。


bow ties with ribbons, 2016


botanical star on stainless background, 2018


新展期间,我们在纽约对弗兰克·斯特拉进行了专访。老先生幽默而谦逊有度。我注意到他的左手食指缺少一截,最后问道,可不可以知道你的左手发生过什么?斯特拉笑了,说这是童年时候的意外,“很遗憾,它不是那种一个沉迷于艺术的画家,画画时忘乎所以,甚至伤到了自己的故事。”


ifafa ii, 1964 metallic powder and acrylic on canvas 197 × 331.5 × 7.5 cm


我之前读到过你对马蒂斯、毕加索和米罗的评述,你说“他们很幸运,他们有一个平面”,而在你自己的绘画中,最为关注的始终是表现空间。怎么理解这种平面和空间的相对?


毕加索、马蒂斯和米罗有什么幸运可言呐,除了他们极具天赋而且真的成为了伟大的艺术家。不过一个战后抽象艺术家肯定跟马蒂斯他们大不相同,尤其对于美国的抽象艺术家来说,创作驱动力更多来自马列维奇、蒙德里安和康定斯基,这是我们可以切实向前回溯的一条主线。毕加索和马列维奇好像分别处于南极和北极,所有这些人合在一起事情才完整,才诞生了后来的许多事。


lake city (second version)


那么对你个人来说,为什么表达空间如此重要?


我觉得有这么多显而易见的方式去描绘空间,而且有许多方式去描绘基本的视觉术语。翻翻艺术史就会发现,我们有过透视性空间、吸收性空间、描述性几何空间、立体主义的空间等等。我感兴趣的是对绘画能发挥功效的那种空间的体验。空间是你的所见所感,而绘画本身确实只是一个平面,不管它是光滑平坦的还是堆满了东西,平面就是最根本的问题。我对平面感到自信,所以想要在其中寻找对我有效的空间。


弗兰克·斯特拉,《福尔廷德拉斯弗洛雷斯(fortin de las flores)》,1966


你在自己的创作中一直都有建筑性的思考,比如很像赛马场跑道的作品“多维尔”(deauville),你觉得怎样能使绘画中的空间与实际的空间共存?


作为一个画家,你所做的事无非两种:要么留下标记(make marks),要么挥洒姿态(make gestures)。那么多的画家,无论各自在干嘛,他们都是两者之一,或者在平面上创作,或者就自己创造出一个平面。而建筑空间是既定的,有着完全不同的用途。


cantahar, 1998 acrylic on canvas


1990年代你就开始用3d打印来创作小件作品了,当时为什么会做这些尝试?


其实在创作常规绘画的同时,我就饶有兴趣地一直在做浮雕画。我逐渐产生兴趣的并不是去绘画一幅画,而是去建造一幅画(build a painting),这么说是有点建筑。从作品“波兰乡村”(polish village paintings)开始,我想把自己感知中的东西建造出来,把想要画上去的东西设计出来。大概到了1980年代晚期,我们当时在玩摄影和烟雾屏幕,想做出一些全然含糊的非结晶的形式,创造一种固态的烟雾屏幕——这想法真是愚蠢——我想捕捉烟雾和氛围性的举止姿态,就像是在风景绘画中描绘云朵一样。


anecdote from the recent war, 1999

当时你的很多尝试都非常前沿,用到了photoshop和auto cad这些技术手段的辅助。


我并不用photoshop,我只是把它交给其他会用photoshop的人来做。我们的方式仍旧是以拼贴(collage)为主,把不同的东西很有趣地放到一起,这和photoshop里的图层相似,但我不觉得自己在用它创作。你看墙上这些雕塑都是用3d打印的小物件组合起来的,但我也不觉得是在用技术创作。我仍旧只是个做雕塑的。


弗兰克·斯特拉作品《拉梅魔鬼》(diavolozoppo,#2,4x),1984


我曾经在《纽约时报》上读到文章,把你的作品描述为“高智商艺术”。


《纽约时报》才不会这么说,我的智商可远远不够。他们过去说过一些现在他们不太喜欢的话,比如他们以前总说,哦,这件作品让人毫无感觉,或者这件作品非常学术。但好像这些都过时了。我觉得你们这代人已经不再这样思考问题了。据我的观察来看,至少上次在惠特尼的展览里,我注意到人们似乎更倾向于和作品进行直接的、身体上的、参与式的沟通,而不像过去人们更喜欢在作品前沉思。


好像是的,可能因为现在的作品都太难理解了吧。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至少你很多作品的标题就已经非常难于理解了。


好吧,那大概只是我在装模作样罢了。有些标题是德语的,有些是法语——但我既看不懂法语也看不懂德语,只是我在看的书是这些德语、法语的译本,我就用了。


east euralia, from imaginary places, 1995


你也经常在作品和标题中指涉文学作品,比如“白鲸”(moby dick)系列。


是的。那个系列是刻意为之,因为《白鲸》这部作品本身就有关自我意识。我当时的想法是——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最终成功了没有——能够让作品在使用抽象的形式和姿态的同时又富有叙述性,这样它们就能产生感觉和反应。当时的想法就是可以在作品中“闪现抽象”(flashout that abstraction)。


the whale as a dish from waves ii, 1989


“闪现抽象”这想法很有意思。那么请问你如何看待视觉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比如文学,音乐,还有建筑……它们多少都出现在你的艺术中。


我觉得它们就是各自独立的。我猜它们对那些特别有才华的人来说确实可以有交叉,但是我不行。比如我所听见的,也许那是音乐,但我永远无法得知对一个音乐家来说那些声音意味着什么。我也听过做音乐的人评价我的作品,说色彩丰富,但他们说的那种音乐意义上的色彩丰富我其实无从想象。永远无法知道每个人的感受,不过我觉得这些也并不重要。很多人有能力去做很多事,不过我只是困在自己的角落里。


"ouray" , 1970


策展人在文章中提到你认为“艺术至少为终极自由提供了一种错觉”。这句话对我来说很触动,一方面,好像你仍然认为艺术是值得被追求的,但另一方面,好像你也认为必须做出不少妥协。


我觉得你有点高估我了。因为,如果没有关于自我的意识,没有那种要做什么以及终极的自由究竟为何物的意识,你可能一开始就不会从事艺术。而且,这样的想法穿插在自由这种社会性的规范和另一个终极——可能是意识——这两者之间。而意识可能比自由更加问题重重。


对于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们,你有什么建议吗?


很有可能会忍不住说很多建议,但其实最好的建议就是——别变老!请永远做一个年轻的艺术家,别在年轻的时候想象自己变成老艺术家。


moby dick, from the waves, 1989


请问你对中国的艺术有什么了解吗?


我唯一知道的中国艺术家是蔡国强,25年前我在日本一个美术馆看过他的作品,好的东西就是好啊,我当时从没听说过他,甚至不知道他是中国人。另外,大约25年或30年前,我当时在香港,他们开始展示来自大陆的艺术,非常热闹,我觉得自己见证到了开端,中国当代艺术的很多事情就是从那之后发展起来的。虽然我不太了解中国的当代艺术,但是我对中国艺术中观看空间的视角感兴趣。古典中国艺术对于如何描绘氛围性的空间来说是绝佳例子,没有所谓透视,所以展示的空间与西方完全不同。这让我想起达芬奇不少作品中风景的质感,也属于氛围性的空间描绘,而并非强调透视。


plutusia i, 1995


love potion #9, 2016


文章来源: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0条评论

卡斯滕·尼古拉(carsten nicolai),《先锋一号》(pionier 1), 2011年
黄韵奇 0评论 2023-07-25
没有人真正地看见过一朵花,我们没有时间。观看需要时间,就像交朋友需要时间。——乔治亚·欧姬芙对于一幅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 0评论 2023-07-25
今年四月,72岁的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只身从伦敦飞往青岛,准备他在中
voicer 0评论 2023-07-25
正午的暴雨从四面围拢,位于海军部旧址的一个空间中,丁立人画展正在开幕,暴雨突袭的声浪铺天盖地,人们看
刘白 0评论 2023-07-25
荒 诞的事,往往别有意味。北京顺义某旧货市场,一天,商家纷纷收起了棚户,原本在棚子底下的各类古旧宝贝
袁政 0评论 2023-07-25
李涵认为:“建筑学里始终有一部分是更偏向艺术的,欧美社会已经过了大规模建造期,可能有一半以上的年轻建
刘小荻 0评论 2023-07-25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相比西方风景画注重色块与光影的形态塑造,东方山水画更看重意境的表达。但
thepluspaper 0评论 2023-07-25
konstantin fyodorovich yuon康斯坦丁·费奥多罗维奇·尤恩俄罗斯画家, (1
玖月画社 0评论 2023-07-16
荷兰艺术家苏珊·德鲁门大型水晶装置艺术作品《共鸣》将于2023年7月16日至11月22日在2023成都双年展"大地回声"板块展出。
selena yang 0评论 2023-07-16
衣服必须要按颜色分类整理,不管任何物品都要摆放排列整齐,不能容忍有一丝丝的脏乱,发个人动态必须凑满九
艺术与设计 0评论 2023-07-15
淋漓十一号:water in dripping no.11(2013)在北京宋庄,一个由两层红砖建筑
吴丹 0评论 2023-07-14
反主流counterculture她通过激进反叛行为和拒绝艺术家身份所表达的投身于远离‘上城’环境、
玛丽亚卡拉·莫莱(mariacarla molè) 0评论 2023-07-14
2023年个展“流淌”中,姚浩最大的转变是从描绘童年时代和少年情愫,转为呈现艺术家眼中的都市人物。这
张火火、王智一 one 0评论 2023-07-14
艺术家:刘商英摄影:董林眼镜来自:木九十 mujosh2016年春末,刘商英的工作室意外失火。“夜里
郑舒元 0评论 2023-07-13
一颗花骨朵,在成为影像之前掉落,可能是刚刚,也可能过了一会。和以往的经验不同,花蕾离开了枝桠,却没终
崔灿灿 0评论 2023-07-13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