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 -利来app官方下载

一条艺术

2023-06-18 16:52:00

每年5-6月是毕业展的季节,逛断腿的看展体验依然无法阻挡我们对它的喜爱。这批“00”后毕业生正逢ai浪潮,从小接触电子产品,对技术有着天然的敏感,在作品中使用新科技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同时,他们并不会真正“躺平”,在作品中他们大胆地对现实发声。

在毕业季的尾声,我们精选了一些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的毕业作品,用3个关键词来一窥三个学校的毕业展。

我们还连线了这3所美院的6位老师,从油画、雕塑到跨媒介,再到设计,和他们一起讨论这届“00”后创作的新面貌。

中国美术学院2023毕业展现场,湘湖博览馆这届毕业生在毕业创作时正逢chatgpt大火,ai的技术革命巨浪已经来袭。中国美术学院的毕业展主题“大脑花园”,正呼应着这一背景。展览的前言里这样写到:“在人脑和机脑相互模拟、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彼此竞争的时代,艺术已经成为了一座‘大脑花园’:小径分杈、错综复杂,无穷算力、无限生发……”艺术不会被ai取代,反而在这场人脑反击战的第一线。“人工艺能”版块展览现场跨媒体艺术学院的开放媒体系毕业展就以“人工艺能”为主题,展开对新技术的多维思考整个展厅充满着赛博朋克风。“人工艺能”版块展览现场“人工艺能”版块展览总策划、开放媒体系的创始人、系主任姚大钧老师向我们介绍道,“展览的设计是想突显这个场地的空和大,1:1画面比例的巨大屏幕是整个空间的重心。1:1是人工智能训练模型使用的画面比例,与我们常用的16:9画面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人工艺能”版块展览现场“在巨大的方屏前面我们用了一条银色金属的‘水道’,可以联想到印度泰姬陵,目的是营造一种神圣感。这个方形屏它可能象征着神,也可能象征着魔鬼,这两个对立的隐喻指的就是人工智能之于人类。剩余的空间,我们在冰冷的钢架上堆满电子屏幕,表现出冰冷的机械感,因为整个展览的核心议题就是人与机器的关系,希望展览成为我们静思这件事的冥想空间。”鞠京栩(开放媒体系),《生成奥林匹娅》三维影像往展厅里走,很多观众被一旁视频里染着粉头发,古灵精怪的漂亮女孩吸引,她毫不避讳地讨论自己的ai身份,由自己人工打造的美貌出发,讨论外貌偏见等话题。她是毕业生鞠京栩创造出来的虚拟人奥林匹娅。奥林匹娅是作家霍夫曼的小说《沙人》中的女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最早的原型之一。作品中的这个新时代奥林匹有着自己的思想,借此创作者想探索的是我们如何通过虚拟来探索真实,并尝试缔造新的现实。邝智轶(开放媒体系),《加密传说》luma ai、三频高清渲染影像、装置、电子音乐许多观众不由地在一个三屏影像作品前驻足,画面里主人公和象征nft的猩猩(指曾售出高价的nft头像“无聊猿”)谈判,或是在躺在地上,身上洒满比特币,伴随着极富动感的电子舞曲,故事中的人物逐渐陷入技术迷狂中。创作者邝智轶用类似游戏、故事片的形式,结合以太坊、nft等图标,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讨论它们背后的危机。温辰旻(开放媒体系) ,《兰芳吟造》ai科幻、全景影像、虚拟现实 展厅另一侧的屏幕里,影像将历史和科幻杂糅。作品《兰芳吟造》中艺术家爬取南洋华裔历史空间的全景作为ai 训练模型,重新塑造了科幻版家园。你会看到机器人和17、18世纪穿着清代服装的华裔妇女一起划船,还可以带着vr眼镜体验景观塑造的过程。在这里机器掌管了一切,拥有了书写历史的“特权”。邓佳隽(开放媒体系),《抵达协同纪元》ai三维影像,2023苏睿(开放媒体系),《智念象衍-世系谱》ai影像,2023这些作品中有科幻,描绘人与人工智能共生的时代;也有的将ai作为新的表达工具,《龙卷风》中艺术家借助ai描绘了高峰时间人流形成的“龙卷风”和背后的麻木;还有利用ai的原理对其展开的戏谑,《智念象衍-世系谱》中就由ai书写家谱,修改自己的指令(prompt),生成代代优秀的ai家族。温辰旻,《兰芳吟造》展览现场赵润东(开放媒体系),《allegorithm》ai影像,2023作品中不乏很多流行文化元素,新媒体艺术也一直很受潮流和商业青睐。聊到这些对同学们创作的影响,姚老师表示并不担心,“我非常鼓励学生们对他们自己有兴趣的流行文化,以正面态度去面对、分析、运用在作品中。但我们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品味及批判力,我希望我们学生最终是引导流行、引导市场而不只是被它们带着走。”“人工艺能”版块展览现场“我们不是在做单纯的aigc,不是只把ai当作工具生产视觉内容而已,而是全面地、宏观地、科学地考虑它的历史意义。”姚大钧老师在采访中说到。“我创建开放媒体系(open media lab)13年以来,一直在讨论最新的技术对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及其深层的文化意义。从2010年我开设的第一门课程‘社交媒体艺术现场’开始,就一直在持续这个创作及文化实验。“人工艺能”版块展览现场开放媒体系每年的毕业展都紧扣当下的技术热点,聊到对技术的敏锐度,姚老师说他们在努力,“(对于技术)先知先觉,不容易。后知后觉,大家都不愿见到。但是教育下一代,我们有责任让他们做到:现知现觉。”“过河入林”版块展演现场“涌流之寂”版块展览现场跨媒体艺术学院展区除了“人工艺能”版块,还有“涌流之寂”、“过河入林”、“造物大陆”、“入声”、“动机”等不同版块,展现丰富多元的作品。谢绍凤(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凝视》 马俊杰(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邻窗》,布面油画,150×196cm 宁诗涵(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第六频道》展览中还有很多关注日常生活、记忆的作品。有被封存的个人回忆、也有关于生活的城市、故乡的记忆,艺术是关照身边一切的方式。作品《第六频道》中,艺术家为只靠收音机获取外界信息的社区老人,新增了一个专属频道,播放她和chatgpt合写的关于社区的小说。李格格  梁佳丽  涂可欣(设计艺术学院烬書 files of ashes》杨若冰(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silence》作品《烬书》是创作者们收集了近年网暴事件的经过,包括受害者维权、遭受伤害的全过程,整理成一本书并焚烧,象征受害者遭受的毁灭打击。具象雕塑《silence》中,受害者脸上打着马赛克镜面,当我们观看时,镜子里反射出自己,引发深思,当受害者不再是别人时,还能袖手旁观吗?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展展览现场央美毕业展从开展就十分火爆,每天近万人排队。展出的作品中不少在社交媒体平台点赞率极高,引发关注。这些作品大多指涉现实,十分犀利,是这届“00”后向现实的发问。 艾格格(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力过猛》,旧课桌、钢,200×300×600cm讨论度很高的装置《用力过猛》,其实构造十分简单,翻过来的沉重课桌成了自由的秋千。在选择“卷”还是“躺平”之前,创作者选择先思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孙朗迪(雕塑系),《别掉队》金属、松木、机械装置、皮毛、羊,300×300×80cm同样是对现实的反思,作品《别掉队》展现的是在机械装置的带动下,羊群在拥挤的转盘上不断绕圈跑,“羊羔为求生而抱团,却又被‘群体’所裹挟。当‘群体’是没有生命力的机器,生命依然就这样被驯服。”艺术家在介绍中写道。结尾是一句我们常听到的规训:“别掉队,快跟上!”耐人寻味的是,装置旁的影像中,一只真的小羊羔,在短暂的适应后,开始跟着机械羊群的步伐绕圈。张浩迪(雕塑系),《心底的群鸦》快递袋、金属笼、机械编程,195×155×270cm《心底的群鸦》,是由笼子组成的装置,每个笼子里放着的一个躁动的快递袋,重复着被撕开的瞬间。创作者使用袋子内部的机械手,模拟撕开快递的动作,借此讨论撕快递这一行为背后,内心能量的积压和释放,里面有对消费主义的狂热,也有压抑、愤怒、渴望等复杂的情绪。孙溥键(设计学院),《欧帕兹2023》展览现场孙溥键(设计学院),《欧帕兹2023》挂卡展览中同样也出现了对ai技术的警惕。《欧帕兹2023》,乍一看是一个历史文献展,关于一家成立于1996年的胶片修复机构。当你还在惊讶当时修复技术之精湛,才发现这些都是艺术家捏造的,所有照片都是艺术家用ai修复的。背后的内涵,让人细思极恐,当我们所处的时代成为历史,是不是也会被ai抹去、篡改?刘祥琪(雕塑系),《物流箱子的“艺术生涯”》行为、装置作品中更有年轻艺术家对艺术世界规则的敲打,颇有些“整顿职场”的意味。有一位毕业生专门设计了一个美术馆,用来展出自己的作品,让人不禁好奇。这便是作品《物流箱子的“艺术生涯”》,作者将保护艺术品的物流箱推荐给美术馆,参加展览。随着参展经历变多,原本不是艺术品的物流箱逐步确立了作为艺术品的身份。展览现场,艺术家设计了一个集装箱美术馆,展出物流箱及其参展的文献记录,并配备打卡墙、媒体宣传、导览等一切展览设施,来呼应整个展览系统。王梦瑶(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回声奥德赛》开幕表演现场

赖南秀(雕塑系),《寂》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可以看到,这一届的年轻人他们对现实的思考没有宏大的叙事,反而是从个人经历、细微的日常延展出思考。《回声奥德赛》以艺术家遭遇车祸的经历为灵感,观众进入vr场景中,可以感受到这种身体与意识分离的体验和声音在空间中回荡的感觉。《寂》中,作者在整个空间里放置了羊毛制作的女孩雕像,她身体的各部分都带着忧伤思绪

张时飞(雕塑系),《相簿》

陶瓷、木、水墨, 220×140×150cm

井瑞辰(油画系)《一起来看海》布面丙烯,210×150cm 

游钦煌(研究生院),《生命树》

木板油画, 150×300cm

他们并不是只关注自我,在作品里他们关照身边的一切,家人、朋友、故乡。

《相簿》展现不同年代同样背景的合照,同样的木门两侧却已是两代人的变迁。《生命树》画的是故乡树下乘凉的家人,他们由象征着家庭的树联结在一起。

刘宇宁(油画系),《主题与变奏》布面油画,120×160cm张佳沁(雕塑系),《低语者》(局部), 300×200×280cm ,收纳板、铁丝、螺母、风叶、太空豆、花架、塑料南瓜、往复电机、投影、石膏、沥水杆、展示架、 锡纸、镜子、贝壳、鱼线、放大镜、喇叭、匀速电机、固定夹等  王东翰(设计学院)《essence of ephemeral(刹那的本质)》看完架上绘画和雕塑,也不要错过央美设计学院毕业展,这次展览的主题是“向植物学习”。如题目所说,进入展厅会给人一种错觉,这是在美术馆还是植物园、实验室?作品科技浓度很高。比如多感官交互装置《刹那的本质》,vr影像中分布着多个通过三维扫描采集的空间,这些空间是作者和去世的母亲曾经去过的地方。空间中作者还设置了气味,内含12种同时存在于人体和植物气味中的元素及荷尔蒙,相同的气味元素,映射出人与自然之间的生命转化。王玺铭(设计学院),《造物计划》甚至有同学研发了一个装置《造物计划》,跳出以形态辨认植物的习惯,以物质的生成和循环为主要对象,通过人工、机械的手段拟合出具有植物产物功能的系统,来认知植物。唐一果(设计学院),《城市解放日志》从日常出发的微观视角也是重要角度。纪实影像《城市解放日志》聚焦城市角落和缝隙里生长的植物,它们为适应狭小的生长空间,反而长成了独特的形态,作者通过寻找这些紧附于日常上的奇观,从生活的乏味中获得解放。郭公望(设计学院),《旅程》在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从“植物”这个关键词延展出来的丰富的讨论,囊括植物生命、植物智能,生态,以及植物经济、植物政治等等。作品形态也非常丰富,不局限于常见的平面设计、产品、包装,更囊括影像、装置、行为,具体到可穿戴设备、vr交互等等。李尚儒(设计学院),《时间表:现在史》设计学院的费俊老师在采访中介绍道,“很多学生在毕设过程中变成了半个科学家,进入各种生物实验室,跟科学家合作,去了解植物背后的科学知识,还有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植物背后的经济系统……‘向植物学习’这样一个话题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打开了学生去做创作的多元研究路径,在研究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再发展成跟自己专业结合的课题。” 容楚雯(设计学院),《闭上耳朵 | 小声地看》聊到作品呈现的跨媒介趋势,费老师说,“这是因为2015年设计学院的设计教育改革,试图打开学科间的壁垒,学生可以自由地选课,去搭建自己需要的设计能力,我们可以在毕业展中看到无比丰富的媒介应用技能。”
丁蔼雯(设计学院),《寻找拟南芥》《寻找拟南芥》讲述了“寻找一棵植物”的故事,艺术家跋山涉水去找拟南芥,甚至改装机器人、训练人工智能,还开发机器交互页面,让观众通过app远程遥控机器一起来找拟南芥......整个作品已经超出寻找植物的最初设计,成为一个行为作品,一个影像,创作的视野被延展。李守彬(设计学院),《 伴侣植物》从功能性设计转向对一个议题的讨论、研究,是毕业展整体呈现的趋势。设计不再局限于解决问题、提供实用功能,还可以带来新的认知和视野。本次毕业创作指导教师之一、设计学院设计策展与空间叙事专业方向召集人薛天宠老师告诉我们:“100多个学生里你会看到有在做功能型设计的,也有做虚构型设计的,有多种类型的设计形式出现,我们鼓励学生走向一种前沿性,面向未来的人类生存场景的设计。”杨涛 ,《荒诞物语》 综合材料喷漆,尺寸可变另一所艺术高校,位于西南的四川美术学院呈现出不同的毕业展面貌。比如,具象雕塑玩出了新花样。唐鑫,《八音盒》玻璃钢,340×100×100cm王鹏,《目送》陶,300×380cm有创作者把自己形态的人像雕塑扭在一起,变成可以旋转的八音盒。有的用陶片,以传统浮雕形式,描绘人的背影,将其布满墙面,表达疫情时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
李云飞,《关于利来app官方下载的今天》现成品、树脂、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一件由具象雕塑工作室的同学创作的作品《关于利来app官方下载的今天》,是一组老电视组成的装置。每台电视机里都播放着他制作的富有故事性的场景,既有作者自身关于过去的回忆,也有源于现实生活的想象,像独特的窗口,带领观者进入不同的世界。何嘉慧,《柘磊森》青石、红砂岩、黄砂岩、木头,280×400×400cm  获得学院奖的这件《柘磊森》则通过榫卯结构把“石木”材料概括成方型,垒成一棵棵生长的树,以此衍生为一片森林,石材和木材本身拙朴,加上艺术家在细节上雕刻的手脚、小鸟等造型,更添趣味与温度。俞至诚,《一个医家的研究》(局部)樟木、柏木、椴木、现成品,尺寸可变 刘毓灵,《甜蜜百分百》木、颜料, 580×310×180cm展出的具象木雕在叙事、场景上也进行着新的尝试。《一个医家的研究》受到《狂人日记》启发,艺术家用少量现成品介入木雕,重新阐释了这一著作;雕塑《甜蜜百分百》,交织着都市氛围与木材本身的拙朴,跳跃的明黄色、粉红色,人物雕塑上堆砌着未完成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即兴。         许沛洋、郭虹妙 ,《这里离所有地方都很远》柏木、陶瓷,300×600×350cm 作品风格如此之多元,正因为每个工作室的创作是开放的。“比如说我们专门有场景雕塑的课,也有肖像创作的课,学生在不同的课中受到了滋养,对这个课感兴趣,就开始进行相关方向的创作。”川美雕塑系具象雕塑工作室的李占洋老师介绍道。他还为我们划出了重点,他认为传统元素的当代转化、雕塑与场域、材料特性的延展,是这次毕业作品的特点。姚琬淇,《餐距》《家距》《目距》影像、金属、屏幕 ,尺寸可变 姚琬淇,《目距》影像、金属、屏幕 ,尺寸可变川美雕塑系的作品中我们还看到了媒介上的创新。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唐勇老师告诉我们,这次毕业作品,在雕塑原有语言研究的基础上,展现出互相融合和跨媒介创新的特征。 获学院奖的影像行为装置《目距》《餐距》《家距》,其中《目距》为一整面墙的数十个小影像,展现艺术家和不同人相处时的人际距离。《餐距》,是中央的两块铁板隔出的四个小隔间,对应着影像中艺术家和家人在不同地点,一边吃饭一边视频连线。另一侧的大屏幕里是放映的是《家距》,影片里一家人在拍全家福。艺术家以三种冷静客观的静物化方式,呈现出人际间微妙的距离感,似乎很近又很远,充满感染力。唐俊,《空房间》综合材料,尺寸可变交互装置的含量很高。装置《空房间》是一个病房,病床起伏,时钟倒转,轮椅撞向墙角,水盆里是眼睛的投影,一切都令人窒息。同时,桌子上的自动机械不断发出监护仪的报警声,上面红色的签字笔重复书写着“什么时候能离开”。整个装置用动态的物品传递出病人和家属的痛苦。谢平,《童年的礼物》踏板、气球、影像、气动机械, 488×488×700cm另外一件作品《童年的礼物》,由铺满展区空间的,32组脚踏板组成。影像里从事服装工作的母亲,每踩踏缝纫机的踏板一次,现场的踏板就会同步运动,带动儿童气球飘动。踏板声的沉重感、机械的节奏,和空中象征童年的彩色气球形成对比,表达着作者与母亲之间的复杂感情。 段里,《整点》综合材料,尺寸可变罗春荣 ,《定格》综合材料, 220×70cm  雷韵冰,《复得返自然》硅胶、不锈钢及综合材料,尺寸可变日常生活场景有了动态效果,成为了剧场;被很多人打卡的彩色柱子,组成立柱的每个彩色的盒子里都装着作者的回忆;人造的植物枝叶被不断注入空气,让空气具象化。肖云峰,《温度》   布面油画,120×160cm 架上绘画中,具象写实的画作前很多观众拍照。肖云峰的作品《温度》描绘的是作者做红烧肉的日常场景,暖黄的灯光和细腻的笔触,传递出家常生活的烟火气。姚晶晶,《扩张》 布面油画,150×210cm 具象写实还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姚晶晶的作品《扩张》以照相写实的绘画手法,描绘了极具机械质感与形式秩序的钢条,并且打破了二维平面常见的边框限制,将钢条、玻璃等图像形象自由延展至规矩四方的画框之外。康洛伽,《何人斯》 布面油画,450×280cm 林凯旋 ,《深夜,我想和ta一起舞蹈》布面油画,200×150×3cm 还有一系列对绘画语言的探索。《深夜,我想和ta一起舞蹈》将抽象和具象融合,简洁的几何背景前,模糊可见的人形由交织的彩色线条、不规则的色块组成,充满诗意和一种柔和感。川美油画系系主任朱海老师表示,总体上可以用“关注当下,持续创新”来形容油画专业的毕业展。蔡琳丹,《乐园》布面油画100cm×100cm×2;50cm×50cm×2;80cm×50cm;45cm×30cm曾冰晶 ,“路径”系列 布面油画,170×128 cm 李筱悠,《半是烟火半清欢》
布面油画,175×200cm朱老师和我们聊到他的观察,“在今年毕业生的创作中,能观察到互联网思维的特质,他们的创作不仅仅是局限在一件作品上,而是用多数量多组合的方式来呈现自己的思考,每一个‘部件’都像是网络中的一点,以点带面来显现出个人面貌。作品的题材选择则更关注‘自我’,以看似浅显的技巧体现对个人的反思,这可能是‘00’后创作的某种趋势。”张智康,《get warmth》布面丙烯,180×145cm×2张智康,《闭幕无言》纸本丙烯,26×19cm聊起市场和流行趣味对同学们创作的影响,朱老师表示并不过于担心,因为这就是他们的所处的环境。而且,“00”后们,天生对信息敏感,他们连创作方法仿佛都是“数字化”的。
“这些学生作为年轻、敏感的个体一定会关注流行话题。但我个人的看法是,今天的学生可能会对这些信息进行数据化的处理,简单的说,他们可能不再会像早期的艺术家那样去关注某一种,或者某一类的风格或画法,而是采用综合的算法来面对今天的视觉信息。”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展展览现场这届毕业生有着最长的线上上课时间,毕业展更像是一场聚会,让他们能尽情表达。就像央美设计学院的薛天宠老师所说,“这些孩子们的大学时光,很大一部分是在过去3年‘大流行’期间度过的,他们对同学之间的这种情感,包括在学校跟老师的磨合,他们自己创作,这种熟练、这种经验感会变弱。所以这次毕业设计想让他们尽情地去尝试、去实践,让大家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想法。”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0条评论

为期一天的2023年“首届人工智能与动画影像”论坛日前在杭州西湖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美术学院影视动画
叶佑天 0评论 2023-06-25
达喀尔市景达喀尔位于大西洋东岸的佛得角半岛,作为塞内加尔共和国的首都,它是该国最大的城市和政治、经济
艺术与设计 0评论 2023-06-25
卢浮宫、泰特美术馆、古根海姆博物馆……这些机构的赫赫大名想必所有艺术爱好者都耳熟能详,但对于其分馆,大家或许就少有听闻或容易混淆。从20世纪末至今,顶级博物馆斥巨资扩大自己的版图,这背后究竟利大于弊还是反之?
张剑蕾 0评论 2023-06-24
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学家、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钟训正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6月22日在南京逝世,享年94岁。
艺术设计的朋友们 0评论 2023-06-24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建筑中的多巴胺。
匠山 0评论 2023-06-24
在今年红点奖关于空调(热水器)的设计中,我同样也发现,有更多的品牌不约而同地将视线聚焦在了产品的外机设计之上,或与内机形成的系列,或重新考虑了外机的形式。
@大美工 0评论 2023-06-24
放眼当下风格独特而鲜明的创意工作室,就不得不提纽约的snarkitecture工作室了。它由alex
艺术与设计 0评论 2023-06-20
2023年5月20日至11月26日名为“未来的实验室”的第18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向公众开放,由加纳-
小易wing 0评论 2023-06-20
ai歌手之争正在社交媒体上吵得火热,而在大洋彼岸,ai也登上了音乐界头条。前披头士乐队成员保罗·麦卡
lok999 0评论 2023-06-20
最近,有着“建筑界奥斯卡”美誉的architizer a awards公布了最终获奖名单,中国项目狂
孙琬童 0评论 2023-06-20
国潮文创产品是一种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创作灵感,并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工艺技术,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产
国民设计师老工 0评论 2023-06-20
姚清妹对搞艺术这件事几乎是“魔怔”的。她的作品以行为艺术、表演、影像为主,有一种“介于游戏和批判之间
voicer 0评论 2023-06-18
the greatest man i never 
艺术设计的朋友们 0评论 2023-06-18
父亲扮演着多重角色,教我们做人,保护家人结实的臂膀扛起了整个家的重量父亲,不爱表达,只会默默的做事情
艺术设计的朋友们 0评论 2023-06-18
自从孟买诞生以来,就一直以其先锋与传统的融合而著称。横亘七座岛屿的孟买曾被称作“bombay”,意思
卷宗wallpaper 0评论 2023-06-18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