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 -利来app官方下载

艺术与设计

2018-04-27 11:27:23

摘    要:民族手工技艺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古老文化记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转型和发展,不少民族手工技艺面临着濒危、失传的重大危机。从传承与发展特色手工艺这一主旨出发,文章以贵州省施洞镇苗族银饰为例,介绍了苗族银饰工艺在当地传承历史发展以及在艺术类高职院校异地传承发展的探索和尝试,介绍了具体的做法、经验和取得的初步成效。

 

关键词:施洞;苗族银饰工艺;传承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8)01-02-0139-02

 
一、施洞苗族银饰概况

施洞镇的银饰工艺集中在塘龙寨,寨子处于清水江西岸,现有70多户人家,均为苗族,居民约300人,当前从事银饰工艺的银匠30多户,20世纪90年代起,塘龙寨逐渐被称作银匠村①。
因苗族只有语言而无文字,且农村中受教育程度过去普遍较低,所以当地的历史只能靠寨子里年纪大的老人凭记忆追溯,目前能够追溯到的最早时间为1930年左右。据寨子近80岁的老银匠吴通云介绍,听其父辈追溯到民国初期,寨子有三个兄弟制作银饰,在1930年代全寨有4户制作银饰,60年代发展到6户,此后陆续发展到现在的20多家,其中有较长传承历史、超过6代的有三家。在1980年代以前,塘龙寨银饰手艺多呈现单线传承的形式,虽然每个银匠大多生育了几个孩子,一方面由于生活条件差,医疗卫生水平低,存活率不高,另一方面传统观念上手艺传儿不传女,传内不传外,有些传人可能改行,所以每一代从事银饰的人并不多。1980年以后,镇上有了医院,医疗卫生条件提高,每一户的人口增加,相应传承银饰的人也慢慢多了起来。

二、施洞塘龙寨银饰工艺传承历史与现状

20世纪90年代之前,塘龙寨里的传承形式为父子传承,遵循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这是一种朴素的保护竞争的方法。主要是保证手艺不外传,以保持银饰销售。如果传授给女儿,女儿出嫁后会将手艺带到婆家去,这样在市场上会产生竞争。传统的封闭传承容易导致技艺的失传,当遇到没有儿子或者儿子不愿意从事这门手艺的时候,技艺自然而然就失传了。银匠对把手艺看成是一门养家糊口的技艺,如果遇到更好的机会,自然会选择其他工作。90年代以后,陆续有亲戚来学习手艺,家中的女儿也可以学习银饰制作,手艺传承由封闭传承转为半开放的传承方式。据老银匠吴智讲述,学徒与师傅亲戚关系比较近的,通常不收学费,拜师时拎一个鸭子到师傅家,吃顿饭便算是把这个事情定下来了,无须磕头等仪式,关系远的亲戚收一定学费。在当地,鸭子是走客最常拿的礼物,看病人和看老人的时候通常拿鸡。如果徒弟家在寨子里则回家吃饭住宿,如果离师傅家远,就背粮食过来,晚上住在师傅家。
技艺的学习从跟着师傅学习拉丝、压片等简单工艺开始,师傅做的时候,徒弟从旁边看,然后慢慢到自己动手做点小作品,师傅在旁边指点,或者手把手做给看。师傅不需要给徒弟发工资,通常是根据徒弟的表现,适当给点钱或银料。
这种传承的方式非常自然,没有固定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法,学习的内容根据师傅做的东西来确定,学习时间也灵活,长则学习三年,短则学习一年。学习过程中也没有严格的约束,有时候徒弟学习到一定时间然后外出打工,过段时间再回来学习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拜师和出师也没有考核标准,有些徒弟学习到一定程度认为自己可以赚钱了,便不再继续学习,如果遇到不会的东西,再回来请教。所以像编传统的小米手镯这种比较难的手艺,即使师傅愿意传授,很多徒弟也不愿意学习。
2000年以后,当地的几位银匠陆续受邀到外地高校传授银饰技艺,如清华美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学院。这种技艺的传授方式时间有长有短,传授的内容包括錾刻、本地花丝、填丝,学生学习技艺的目的主要不是制作苗族首饰,而是利用所学技艺创新设计新的作品。
关于当地银饰传承师傅是否藏有个人秘诀,寨子里的老银匠吴智讲述了一个当地银匠们口头流传的故事。据说以前有两个徒弟跟随师傅学手艺。银饰制作里比较难的是焊和编,平时师傅就让徒弟们做些拉丝、錾刻的事,当中午徒弟回家吃饭和晚上徒弟回家后,师傅就把焊和编的东西做好。徒弟问师傅怎么不焊和编啊,师傅就说你们回家的时候,我都做好了。这样一来二去,徒弟就知道师傅不想教他们。于是等回家吃饭的时候,徒弟就偷偷藏起来,看师傅怎么焊和编,这样才把这两个技艺学好。据说早期银匠像小米手镯、宝珠手镯这种非常传统的编织手艺是不教徒弟的,通常是徒弟做一半,师傅做一半。虽然故事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也能看出早期的传艺过程中,徒弟很难接触到整个银饰工艺的全过程。目前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当前塘龙寨不管是亲戚之间的传授技艺或是到外地授课,老银匠们都不会对技艺有所保留,对遇到悟性较高的学生也极为开心。反而是由于现在机器的运用,徒弟们不愿意学习较难的手艺了。

三、施洞苗族银饰在艺术类高职院校传承与发展的实践探索

(一)开设银饰工作室,聘请银饰工匠异地传艺

手工主要是通过言传身教、师徒相传的方式代代延续,苗族银饰也是如此。早期的苗族银饰主要通过父子相传的方式传承,而且传男不传女。2000年以后,施洞地区苗族银匠们走出当地,被北京、上海、山东、江苏等地艺术类院校聘请传授技艺。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2009年请到贵州省工艺美术大师吴智来学院开设了工作室,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传授技艺,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形式。银饰工作室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包括第二课堂和全日学习两种形式。第二课堂是在校生利用课余时间了在工作室学习简单的花丝錾刻工艺。全日学习面对学院毕业生,每年择优录取2-3名同学。时限为一年,全天在工作室学习银饰技艺,毕业合格有学院和行业颁发的培训证书。

(二)原真性保护与自发创新

苗族银饰工艺、工具、图案、造型、佩戴方式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这些统一组成了原生的、真实的、完整的苗族银饰手工艺技艺。在教育传承过程中首先也要保护这种原真性,在工作室创立的初步阶段,银匠不带徒传艺,而是独立制作一批当地传统特色的作品。在近三年的时间里制作了一批当地传统首饰,包括银冠、大牛角头饰、银项圈、大宝珠手镯等。此间,学院提供空间与物质保障,不干涉银匠作品的题材与内容,最大限度保证了民族特色作品的原真性。
从施洞当地的家庭手工作坊,到异地艺术设计类院校的工作室。银匠们工作环境的变化,接触到了大量的现代设计信息和图案,再加上学生新的创意力量的加入,银匠们也开始自发创新。师生之间教学相长,银匠传授银饰技艺,学生设计新颖的图案和样式,主动创新与被动创新相结合。工作室之间互相影响,首饰镶嵌、漆艺、珐琅、刺绣、纤维等工作室与银饰相互借鉴,创作出一批多种工艺、多种材质相结合的新作品。

(三)依托民族传统手工艺,开展理论研究

民族传统手工艺是研究的资源宝库,对手工艺的整理、研究,申请课题开展理论研究,可以进一步挖掘和提升其内涵。依托银饰工作室的课题有上海市科研创新项目: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传承与发展的研究与思考;院级课题:苗族银饰工艺与传承的实践研究;为苗族银饰文化内涵的进一步的挖掘和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而且随着院校对外文化交流的增多,各院校之间也互相学习、资源共享,为民族传统手工艺的研究发展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由于苗族没有文字,加之当地银匠受教育程度低,而且大部分手工技能属于程序性知识和默会知识,很难用文字清楚表述,所以传统的苗族银饰技艺的传承都是依靠师徒之间手口相传,缺乏系统的技艺传承教学资料,难以做到大面积的扩展。学校在课程开发、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考核和评价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采用适合手工艺课程的开发方法,设计了项目教学方案,开展系统性教学,进一步扩大民族手工技艺传承广度。
编写老银匠口述史,制定访谈提纲,访谈老银匠,获取一手资料撰写口述史;跟踪拍摄工艺材料、工具、工艺流程、技法,配合文本资料,建立手工艺技能资料库。细致分析工艺,撰写脚本,拍摄教学视频。通过图片、视频、文字及录音等多种形式全面的记录和研究民族手工艺。

(四)借助多种形式的活动,扩大影响力

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特色艺术活动;比如举办讲座、民间工艺展、工艺大师讲坛等活动,吸引学生了解民族特色手工艺。自行举办展览,同时参加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等举办的各种展览,展示传承效果,扩大知名度与影响力。比如中日韩展览、上海国际珠宝首饰展等,不断扩大社会认知度。民间工艺工作室既是传授技艺的场所,又是一个对外展示的平台。大量的校企合作、院校互访、对外交流,为民间传统手工艺吸引了大量的参观人员,每年超过千余人次。在宣传传承方式的同时,也吸引更多的机构组织加入到传承创新的队伍中来。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特色手工艺的传承方式也开始多样化。从家庭内部逐渐扩大到家庭外部,从产地逐渐扩大到异地,由家庭作坊发展到院校的工作室,从传统的手把手教学逐渐发展出适合学校学生学习的传承方法,多样化的传承方式对民族特色手工艺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通过民间大师工作室的形式,以苗族银饰为例,对民族手工艺异地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在传承发展民族手工艺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具有特色的艺术类人才,获得了双赢的效果。■(陈静静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项目来源:2017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海派非遗创新传承研究团队项目编号:2017nhky05

 

 

注释:

①陈静静,俞晓菁.贵州施洞苗族银饰锻制工艺的发展探究——基于塘龙寨的田野考察[j].人民论坛,2015(33).

 

 

参考文献:

[1]陈静静,俞晓菁.贵州施洞苗族银饰锻制工艺的发展探究——基于塘龙寨的田野考察[j].人民论坛,2015(33).

[2]王晓薇.传承传统工艺美术技艺,创新基础人才培养模式 以北京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为例[j].艺术教育,2016(07).

[3]张祖荣.关于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教育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6(13).

[4]蒋瑛.传统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j].浙江工艺美术,2003(03).

0条评论

dziga vertov kneels to shoot a train in man with a
格罗伊斯 0评论 2023-07-25
美术实践类博士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的教育改革。进入21世纪,在国际化、多元化和现代化背景下
曾成钢 0评论 2023-07-25
传承是传统手工艺存续的核心。传统手工艺一方面顺应时代和市场的需求不断流变,另一方面因生活、生产方式的
郭艺 0评论 2023-07-25
摘要定义设计管理(dm)的研究涉及两个学科的交叉:管理科学和设计科学。我们专注于设计管理研究,并通过
布丽吉特·博尔雅·德莫佐塔 0评论 2023-07-10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代表的是当时的汉族意识,与汉征西域的军事活动有关,这样的文字对西域各国来说,
李零 0评论 2023-06-20
茶园村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龙山南麓,距离遂昌县城一个半小时左右的车程。2023年,是深圳前地产商罗
罗雷 0评论 2023-05-26
大型演出活动是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打造出的大型
丁刚毅 0评论 2023-05-24
梁思成(1954年摄于北京)从读懂梁思成开始(节选)欣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通校梁思成(1901
王军 0评论 2023-05-24
在明代雕漆产区中,云南当年可能地位重要,前辈学人曾提出,明代雕漆有两个地区系统,一是嘉兴,另一就是云
周少华 0评论 2023-05-24
摘要:粟特艺术博采众长,既有鲜明的萨珊波斯特点,又对中国北朝至唐代的装饰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以
杨静 0评论 2023-05-24
摘  要:随着中国传统工艺由业内的“保护”转变为国家战略的“振兴”,品牌建设问题
张学渝 0评论 2023-05-24
摘要:设计理想作为一种历史范畴,在人类世的语境中呈现出不同以往的面貌。人类世引发的生存危机与新兴技术
张黎 0评论 2023-05-24
摘要:以往学者依据呈现的图像元素统称一类铜镜为仙人龟鹤镜,又因为龟与鹤自古以来被赋予长寿的隐喻含义,
王惠莹 0评论 2023-05-24
摘要:锦是中国古代丝绸品类中最为贵重的一种,代表了古典丝织技术体系的最高水平,同时,它的图案变化也十
徐铮 0评论 2023-05-24
本文探讨了清代京内官营的三处染色作坊,主要包括广储司缎库染作、织染局染作和武备院染毡作。作者通过梳理
金鉴梅 等 0评论 2023-05-2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