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 -利来app官方下载

李添誉

2023-07-06 13:54:00

记江苏省国家级非遗

·

宜兴紫砂壶









 紫砂壶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无锡宜兴丁蜀镇又名宜兴紫砂壶。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因为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紫砂壶才这样珍贵,令人回味无穷。更加上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文化,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贵不俗的雅韵。


追古溯源



 通常的说法,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时的(供春)。“余从祖拳石公读书南山,携一童子名供春,见土人以泥为缸,即澄其泥以为壶,极古秀可爱,所谓供春壶也。”(吴梅鼎:《阳羡瓷壶赋·序》) 供春壶,当时人称赞“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短短12个字,令人如见其壶。可惜供春壶已不得见。当代宜兴紫砂大师顾景舟先生的一件仿品,价格也在60万港币左右,足见供春壶的艺术价值多么珍贵。供春传时大彬。二人与时大彬的弟子徐友泉,李仲芳并称为万历以后的明代三大紫砂“妙手”。时大彬的紫砂壶风格高雅脱俗,造型流畅灵活,虽不追求工巧雕琢,但匠心独运,朴雅坚致,妙不可思。他的高足徐友泉晚年自叹:“吾之精,终不及时(时大彬)之粗也。”徐友泉,手工精细,擅长将古代青铜器的形制做成紫砂壶,古拙庄重,质朴浑厚。传说,徐友泉幼年拜时大彬为师学艺,恳求老师为他捏一头泥牛,时不允。此时一真牛从屋外经过,徐急中生智抢过一把泥料,跑到屋外,对着真牛捏了起来,时大加赞赏,认为他很有才华,于是欣然授其全部绝活,后来果然自成一家。以上四人为第一期时代的紫砂壶大师。



紫砂壶原产自江苏宜兴,又称为宜兴紫砂,由明朝时期的金沙寺和尚供春所创制,采用“富贵土”为原料,在1100-1200℃的高温高氧环境下,采用平焰火接触烧制而成。紫砂矿土主要由石英、粘土、水云母和赤铁矿组成,其制成紫砂成品泥具可塑性、生坯强度高、干燥、烧成收缩率小等良好的工艺性能而成为举世名陶紫砂矿土由紫泥、本山绿泥和红泥三种基本泥构成,统称紫砂泥并美称五色土富贵土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足见 紫砂矿土之珍贵紫砂矿土产于宜兴丁蜀镇黄龙山,任墅西香山附近和伏东一带,呈结晶状,而被玻璃相少,具有教高的强度、抗热震性和透气性。


古法工艺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主要产于江苏宜兴,是利用黏土及其他材料制作而成。其生产工艺以手工打制、胎模制作和烧制为主要环节,下面是具体的介绍:





一、原料准备

        紫砂壶所需的原料有紫砂泥、白泥、清水、竹篾、纸张等材料。

       紫砂泥是紫砂壶的主要原料,它由硅酸、氧化铝、氧化铁等物质混合而成,  具有耐火、耐磨、保温等特性。在选材时,需要选择经过筛选、质地细腻、不易开裂的泥土。白泥主要用于制作胎模。




二、手工打制       手工打制是紫砂壶的主要生产工艺。在制作紫砂壶之前,需要将泥坯揉软,并且去除其中的杂质和空气。      接下来,将泥坯放在车轮上,用手捏成粗胚,再通过旋转车轮将其打平。经过反复捏、拉、压、掐等手法,使泥坯最终成为合适大小的形状,并保证壶盖、壶身、壶嘴等部位的比例协调。      在打制过程中,需要注意保存水分,保持泥坯的柔软度,以便进一步加工。





三、胎模制作      紫砂壶分为全手工与半手工,半手工为了确保紫砂壶的尺寸和形状一致,紫砂壶制作中需要使用胎模。胎模是模具的一种,用于制作壶体的内部框架。      首先,制作胎模之前需要把白泥放在模具内部,按照实际需要塑造出壶体的形状。然后进行充沙,将沙子均匀地铺在白泥表面之上,最后挖去白泥,即可得到胎模。      如全手工紫砂壶,则无需模具,全凭匠人亲手拍制而成。





 四、烧制      烧制是紫砂壶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在烧制过程中需要通过高温煅烧,使得紫砂泥坯经过化学变化而成为具有坚硬、光滑、不易破损等特性的紫砂壶。      在烧制之前,需要将紫砂壶表面进行打磨和修整,使其表面光滑、平整。接下来,将紫砂壶放入窑中进行烧制。烧制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不同的产品来调整。一般来说,烧制的温度在1100℃左右,烧制时间需要10~20小时不等。  在烧制过程中,需要控制窑内的氧气含量,以避免氧化铁对颜色的影响。同时还需注意控制火候,使每个紫砂壶都可以得到均匀的烧制。









      总的来说,紫砂壶的生产工艺需要经历原料准备、手工打制、胎模制作和烧制等多个环节。在传承过程中,壶匠需要依靠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不断磨练和创新,以打造出更加精美的紫砂壶产品。


赞誉紫砂器皿的诗词自宋代以来,就有不少文人墨客题赋。据我所查得资料显示,北宋欧阳修不算第一人的话,起码都名于前列了吧!一首七律《和梅公仪常茶》形象至极。

溪山击鼓助雷惊,逗晓灵芽发翠茎。摘处两旗香可爱,贡来双凤品尤精。寒侵病骨惟思睡﹐花落春愁未解酲。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

此外苏东坡、梅尧臣、米芾、黄庭坚等人及南宋、明清两代均有大量有关诗词﹔对联、铬句等刻于壶身上。在此不一一列举了。 


守住初心,传承工艺



传承人:郑剑锋




郑剑锋

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正高级乡村振兴师

国家一级技师

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紫砂行业协会会员

宜兴十佳青年陶艺家

紫砂十二之星


1975年出生于江苏宜兴,自幼受到千年龙窑陶瓷古韵的熏陶和紫砂五色土的诱惑,使刚懂事的他,便对此有了发自肺腑的热爱。他于 1992年进紫砂工艺厂,一头扎进艺术的海洋,并下决心向众多的前辈老师学习,这期间他拜当代壶艺高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季益顺为师,同时,又得高丽君老师的指教,练就了全面而扎实的制壶基本功,光素器、花塑器、筋瓤器“十八般武艺”件件拿得起,做得好。特别是在师傅季益顺大师的教诲下,悉心领悟“文化对壶艺的影响”、“线条对壶艺的作用”、“比例与壶艺的关系”,所创作品,有的纯朴敦厚,有的大度和谐,也有的灵秀巧隽。多件作品获全国性工艺美术评比金银奖。2006年,经紫砂行业协会评审,当选为“十二紫砂之星”。现为“季畅园创作主力、季益顺壶艺流派优秀传人。





作品欣赏:《一品莲》




作品欣赏:《自在香》




作品欣赏:《贵妃》




作品欣赏:《顶天立地》




作品欣赏:《月桂锦华》





结语


一捧紫砂泥土,一碗清冷泉水,再经那双艺术之手几番精雕细琢,这原是散碎柔软的卑贱的东西,被交付烈火,便幻化出浑然天成,宛若天工开物的一把紫砂壶一件凝聚着沧桑多舛的历史、文化与古人的血泪与烟火的珍宝于是,简单的东西有了生命,有了灵性。历史和文化造就了壶的神奇与气度,茶因壶而有了精彩,壶因茶而有了神韵与灵魂。



参考文献

[1]论紫砂壶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j]. 杨娟.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04)

[2]谈谈紫砂壶的功、形、工、意、款[j]. 唐建平.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06)

[3]明清时期紫砂壶的制作与特征[j]. 范仲明,王涛.江苏陶瓷,2001(03)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0条评论

1part 1历史渊源泉州提线木偶戏,又称“泉州傀儡戏”,古称“悬丝傀儡”,保存了大量古代闽南语系地
夏涵睿 0评论 2023-07-25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周董的一曲《青花瓷》是多少人青春的回忆,而青花瓷作为我们古代瓷器中
费月 0评论 2023-07-25
透过物质看“非遗”——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材料观【摘要】现阶段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发展及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
吴南 0评论 2023-07-25
松江是“上海之根”,“松江棉布”泛指松江及其附近地区出产的棉布,相关纺织技艺已于2023年入选松江区
中国新闻网 0评论 2023-07-25
启东芦编工艺      启东芦编工艺于2013年入选南通市第三批非物质
黄利金 0评论 2023-07-17
鼓鼙声里寻诗礼从开始的鬼鬼祟祟战战兢兢,到发现没猫后的欢天喜地却又有点小忐忑的不安,再到一声猫叫后的
杨锃廷 0评论 2023-07-17
“墨韵石魂:探寻端砚”导语     在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中,端砚作为“
邓城峰 0评论 2023-07-17
纳西族炫彩霓裳披星戴月沉淀百年的文化瑰宝在我国云南省境内众多的少数民族中,有一支创造了比玛雅文、甲骨
高喆琳 0评论 2023-07-15
也许是因为名中带玉,也许是受和玉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祖辈影响,我喜欢上玉,进而喜欢上和玉相关的文化,迄今
文旅中国 0评论 2023-07-14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时代,也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在学术与文艺方面上承续先秦,兼
文旅中国 0评论 2023-07-14
小热昏- 一种传统吴语曲艺谐谑形式 -小热昏,又名“小锣书”,俗称“卖梨膏糖的”,是广泛流行于江浙沪
守望与传承 0评论 2023-07-14
——普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综述普洱非遗美食“鸡豆腐”,选用普洱本地土鸡和土鸡蛋,将鸡肉和蛋
普洱日报 0评论 2023-07-14
为积极弘扬非遗时代价值、展现时代风采,推动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7月7日-11日,第五届吉林非遗节举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 0评论 2023-07-14
贵州布依族枫香印染技艺         
陆秦妮 0评论 2023-07-14
“花中有花、题中有题”金陵剪纸金陵剪纸由来已久,明代便已流行于民间。南京剪纸源于“绣花样”,属于江南
朱凌霄 0评论 2023-07-1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