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 -利来app官方下载

黄利金

2023-07-17 14:17:00

启东


芦编工艺



      启东芦编工艺于2013年入选南通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项目在启东有悠远的历史痕迹,融入了上世纪启东农家生活的方方面面。

      用芦苇造“环洞舍”居住;用芦苇编铺板睡觉;芦花做鞋;芦条编畚箕;芦丝做匝箩。

01历史沿革

图片启东的地理位置独特,它是由长江口的淤泥沉积成陆地,为了保岸防坍,人们遍种芦苇(沙地人叫芦青)。

芦苇的适应性强,生长快,聪明的沙地人就用它为自己的生存服务。解放前,启东除部分有钱人住瓦房外,大部分穷人住“环筒舍”。所谓“环筒舍”,就是用芦头圈成环筒形,上面盖上笆,再铺些柴草以遮风挡雨,后来稍加改善,就成茅草屋了。茅草屋除了屋架用毛竹或少许木材料外,全部用芦头推笆,上面的叫“箯”,四面的墙叫“笆”,连屋内的床也叫“芦笆门床”,因此推笆的人很多。解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屋上盖瓦,但大量的还是用“箯”,因此也离不开推笆师傅。1980年以后,人们用“望砖”替代“箯”,推笆逐渐少了。如今农村都是楼房了,“笆”也就用不上了。

02制作工艺


01

晾晒



      芦苇品种丰富,启东芦苇虽韧性较好,但作为建筑材料也需要精挑细选。芦苇被收割回来后会先放在沟边初步晾晒,再打成捆扛到自家宅上码起来,进一步晾晒,这是制作所有芦苇制品的前期工作。

图片图片

02

筛芦柴



随后从捆扎晒干的芦苇中抽选出长短、粗细相对整齐的芦苇,再用铡刀裁了根部和芦梢,剔除压迫弄折的芦头,这一整理分类的过程叫“筛芦柴”。图片

03

剥芦壳



芦柴筛好后,人们根据制作物品的需要再作处理,将这些芦柴剥除芦壳,用以编织囤谷的缠条、晒粮食的芦扉等,以求制成后的物品光滑,耐看。而推笆、竖篱笆这样的工序便不必如此讲究了。图片

04

推笆



“笆”实际上就是用芦头替代木材或砖头的重要建材。启东民间的推笆是一项很精致繁难的工艺,先精选芦头,直且粗壮,然后非常均匀地依次推着井字形“笆花”,当推到预定尺寸时必须将笆花调整到对角线完全相等,然后扳边成笆。在推笆过程中,忌讳说与火有关的不吉利之语,更禁止小孩从芦头上跨来跨去,在笆上跳上跳下。图片

05

做芦扉



做芦扉对芦头的选料更为讲究,要求根根笔直、粗壮,还要去了芦壳。做芦扉前,先要将选好的上等芦头剖成芦篾,然后席地将芦篾摆成十字,不断依次交叉加篾,用双手将芦推紧挤密。做芦扉最难的恐怕是“煞边”,沙地老话说“嘴巴扁扁,就怕芦扉煞边。意思是说,做事动动嘴皮子说说很方便,遇到芦扉煞边可就犯难了。当芦扉做到为四角煞边时,要求既要保持芦菲的花纹走向,又要巧妙折边收口。图片


03芦苇制品的传统设计


01

苇席



在历史的长河中,苇席的编织工艺经历了漫长的生活实践验证,人们对芦苇材质、性能的利用,编织工艺和功能适用性的把握已经极其成熟。苇席常用平编二纹和大纹工艺编织成型,因其平和温馨、安全舒适,是人们坐卧起居的必备之物。由于苇席具有遮阳避雨、防潮隔尘的功能,还可以用于舟船搭棚、支架棚户、包裹物资等生活生产中。过去人们在编织苇席时,树荫下,墙角边,三五成群一溜儿排开,扯南道北,盘腿而坐,说笑逗乐,忙着手中编织的活儿。不消半个时辰,一张不大的苇席就编好了。图片

02

苇帘



俗称搭帘子,是用茎小、节坚实、不会劈篾的芦苇编织而成。苇帘子有素帘和花帘之分,在现代家居产品中多用于门帘、窗帘、隔断,具有遮光避暑的功能。当地编织的苇帘平整细密、条纹清晰、轻便柔和、结实耐用,素帘体现的更多是原材料朴实无华的自然美,体现装饰性的艺术审美特征。图片

03

苇篮



苇篮用生苇篾编织而成,有圆形、长方形、三角眼元宝篮、三角眼六边篮等多种形式。苇篮俗称苇筐,因耐浸泡、抗腐蚀、透气性好、承受力大的特点,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的日常生活用品。图片

04

苇笠



苇笠的编织是在一个用黄土做成的圆锥形胎体上,从顶部起始,用三个苇篾折压编顶,三面上篾,编织成六角圆锥状,编织时还要用苇杆封住边定型。苇笠不仅是遮阳挡雨的日常生活用品,而且还可以作为装饰用品摆放于室内,起到美化室内环境,营造室内风格氛围的作用。图片


04传承人物

图片

黄学斌

南通启东

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启东芦编工艺代表性传承人

图片

01.

人物介绍profile

      黄学斌从十六七岁起便跟着父亲学习芦编,原本粗糙的材料经过父亲巧手的编制成为精美的篮子,黄学斌瞬间着了迷。“父亲编织时我会在旁‘偷师’学习,他也会教授我一些技巧。”

      那时不乏村民能编制简单的芦编,但想要做精做极致,必须得耐住性子打磨“作品”。父亲领进门后,黄学斌不断摸索练习,由于工序繁琐,往往一做就是小半天,手被扎刺、割破也是家常便饭。虽然学习过程辛苦,但热爱可抵岁月漫长,黄学斌逐渐对编织比例、在何处锁牢环节等技巧了然于胸,他用一双受伤无数次的粗糙大手成就了如今的芦编“大师”。但黄学斌并不满足已有的技艺,“活到老,学到老,芦编是需要一直学和练的。”

      芦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工艺,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黄学斌年轻时经常采集新鲜的芦苇,编织生活用品拿到市场上售卖或是为自家添置家具。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制品逐渐成为它们的替代品,芦编手艺人也越来越少了。

02.

代表作品representative works


图片图片



05笔者想法


芦编工艺源远流长,是先辈们的智慧结晶,它的产生和传播,体现了启东人民的勤劳和聪慧。芦编工艺以当地盛产的芦苇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纯手工的制作,变成了各式各样美观、实用、经济的生活制品,满足了当时百姓为求生存而必需的物质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启东人早已不用芦苇当建筑和编织材料了,钢筋水泥建成的各式小楼早已林立于启东农村。芦苇的实用价值已被年轻一代所遗忘。很多人都渐渐忘记了芦编这项工艺。
一方面因为农药,特别是除草剂的应用,使得如今启东的芦苇长势不及七十年代的百分之十;另一方面,不间断的清淤和水泥固堤等行为,也在伤害着芦苇的生长环境。所以现在即便是夏天芦苇生长最旺盛的时候,启东境内也很难再见青青芦苇荡了。更别提从中精选出可以编制的芦苇精品了,尽管如此,那份芦苇情节却一直萦绕在启东人的心间。芦编工艺是师徒手把手相传的民族技艺,是我国早期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我们理应保护、传承下去。

06参考文献


 李俊颖. 辽河下游芦苇民间工艺的文创设计研究[j]. 中国艺术,2018(4):43-48. 

 马莲莲. 民间芦席编织工艺的发展初探[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4):40-41. 

声明:本文旨在传递更多非遗相关信息仅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图源网络。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0条评论

1part 1历史渊源泉州提线木偶戏,又称“泉州傀儡戏”,古称“悬丝傀儡”,保存了大量古代闽南语系地
夏涵睿 0评论 2023-07-25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周董的一曲《青花瓷》是多少人青春的回忆,而青花瓷作为我们古代瓷器中
费月 0评论 2023-07-25
透过物质看“非遗”——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材料观【摘要】现阶段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发展及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
吴南 0评论 2023-07-25
松江是“上海之根”,“松江棉布”泛指松江及其附近地区出产的棉布,相关纺织技艺已于2023年入选松江区
中国新闻网 0评论 2023-07-25
鼓鼙声里寻诗礼从开始的鬼鬼祟祟战战兢兢,到发现没猫后的欢天喜地却又有点小忐忑的不安,再到一声猫叫后的
杨锃廷 0评论 2023-07-17
“墨韵石魂:探寻端砚”导语     在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中,端砚作为“
邓城峰 0评论 2023-07-17
纳西族炫彩霓裳披星戴月沉淀百年的文化瑰宝在我国云南省境内众多的少数民族中,有一支创造了比玛雅文、甲骨
高喆琳 0评论 2023-07-15
也许是因为名中带玉,也许是受和玉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祖辈影响,我喜欢上玉,进而喜欢上和玉相关的文化,迄今
文旅中国 0评论 2023-07-14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时代,也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在学术与文艺方面上承续先秦,兼
文旅中国 0评论 2023-07-14
小热昏- 一种传统吴语曲艺谐谑形式 -小热昏,又名“小锣书”,俗称“卖梨膏糖的”,是广泛流行于江浙沪
守望与传承 0评论 2023-07-14
——普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综述普洱非遗美食“鸡豆腐”,选用普洱本地土鸡和土鸡蛋,将鸡肉和蛋
普洱日报 0评论 2023-07-14
为积极弘扬非遗时代价值、展现时代风采,推动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7月7日-11日,第五届吉林非遗节举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 0评论 2023-07-14
贵州布依族枫香印染技艺         
陆秦妮 0评论 2023-07-14
“花中有花、题中有题”金陵剪纸金陵剪纸由来已久,明代便已流行于民间。南京剪纸源于“绣花样”,属于江南
朱凌霄 0评论 2023-07-11
“巴山叶语绘制大千世界”——记四川省省级非遗·叶脉画叶脉画方寸之间,浓缩大千世界“叶之美”尽显巴渝风
何淑娟 0评论 2023-07-1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