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 -利来app官方下载

守望与传承

2023-07-14 13:06:00

小热昏

- 一种传统吴语曲艺谐谑形式 -



图片


小热昏,又名“小锣书”,俗称“卖梨膏糖的”,是广泛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谐谑曲艺形式。 

小热昏以说、唱结合,形式自由、简洁,常以单档或双档表演,表演者自操小锣、三巧板等乐器伴奏。说唱内容以时事新闻和故事笑话为主,唱词通俗、诙谐,不时加以插科打诨,表演风趣、幽默,深受民众喜爱。 

2006年5月20日,浙江省杭州市申报的“小热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38。

2011年5月23日,江苏省常州市申报的“小热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38。 


图片


历史渊源

图片


图片


小热昏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是伴随着梨膏糖产业的兴起而产生的。清光绪初年,有人为了维持生计开始走街串巷叫卖梨膏糖,之后在街口、码头、集市等人口密集地的地方出现了摆摊售卖梨膏糖的小贩。为了吸引路人的关注,聚集人气,卖糖人开表演些小节目供人观赏,一开始是讲笑话、说故事和新闻,之后不断改进、完善,加入当地的民歌、小调和戏曲音乐,说、唱结合进行表演,表演一段后趁机卖些糖块,然后再表演、再卖糖,直到卖完梨膏糖为止。后来,这种以说唱来卖梨膏糖的方式被广泛采用,其表演形式经过不断加工、提炼,演变为成熟的曲艺艺术。

“热昏”在吴方言中的意思是“因高烧发热、头脑发昏而胡言乱语”,有贬义。最初,“小热昏”艺人说唱的内容大多揭露社会黑暗面,为了增加趣味性,还增加了表演者自身杜撰的故事。表演者怕被问责,便称自己是“热昏”了,告诉大家别把说唱的内容当真。

杭州卖糖艺人杜宝林自取艺名“小热昏”,由于杜宝林说唱技艺出众,表演逼真、生动,在杭州、上海两地演艺界有着极高声望,弟子遍及江浙沪地区。于是,各地的卖糖人均称自己表演的是“小热昏”,久而久之,“小热昏”便成了这种艺术形式的称谓,并一直沿用至今。


图片图片



艺术特色


图片

表演方式

小热昏的表演多在露天,一个放箱子的架子,箱子上一般会写上表演者的艺名,箱子里是梨膏糖及一面小锣、一副三巧板。表演前把汽油灯点着,然后站到条凳上敲小锣准备表演。小热昏的表演过程分为五部分:第一小卖口,即艺人说一些零星笑话为开场白来吸引观众;第二锣先锋,即以唱为主,间有说白,内容为日常生活中的热闹事;第三卖口,即卖糖后再讲一段有趣的笑话;第四说唱,即是其最拿手的段落,如果京剧唱得好,就唱滑稽京剧,方言说得好,就搞方言说唱;第五长篇(送客段):即说唱长段连续性故事,说三、四十分钟,类似于评话,说到紧要处卖关子——“明日请早”,向书场靠拢。

乐器道具

小热昏伴奏乐器为小锣和竹板。小热昏艺人在街头巷尾作场时,先在架子上摆上装好梨膏糖的木箱,箱子上放一面小锣或小锣片,以及三巧板(三块毛竹板),另加一把扇子、一块醒木,还有莲花板、小鼓等。艺人在表演时穿长衫,头戴折帽,小锣一敲打,马上招揽来了听众,然后开始他的说唱表演,当讲到激动之处,醒木一敲,用来稳定大家的情绪。另外他手上的扇子也别有用途,当扇子一扇,便进行插科打诨,使其表演充满滑稽的成分。




图片图片


艺术流派

小热昏主要分为苏派、浙派、海派三大流派。

20世纪初至20年代期间,小热昏先后传入上海、苏南和浙北广大地区,经与各项民间艺术的融合和艺人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形成了苏派、浙派和海派“小热昏”支系。

苏派小热昏,唱腔音乐多源自“无锡景”“哭七七”“茉莉花”等地方小调和锡剧、苏剧、滩簧、沪剧、越剧、滑稽戏等民间戏曲,演唱曲调有梨膏糖调、三七赋、三跷赋、小锣赋、新闻调、杨柳青、苏武牧羊调、四季调、十劝世人、醒世曲、卖货调等几十种之多。以《水果做亲》《卖梨膏糖》《除四害》《一条黄瓜三扁担》等传统曲目为主。

浙派小热昏的流传区域较广,尤以杭州小热昏最具代表性。杭州“小热昏”的代表人物首推杜宝林,他一改过去卖糖艺人单纯唱小曲与说笑话的谋生方式,把说唱的内容由新闻朝报和生活趣事变为有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说唱艺术。

海派小热昏由苏派小热昏逐渐演变而成,杜宝林的弟子江笑笑和鲍乐乐与上海文明戏名家王无能、刘春山等人一道以文明戏为基础,吸纳“小热昏”的说唱形式与滑稽表演精髓,创立了“独角戏”艺术。


图片



经典曲目


图片


小热昏作品在发展中遗失,2014年以来小热昏的新作少之又少。长篇代表剧目有《家庭恶产》《淞沪游击队》等,独脚戏节目有《清和桥》等,滑稽戏代表剧目有《水果笑话》《前朝不接后代》《社会滑稽搓麻将》《刀劈三关》《绍兴人乘火车》《大闹名人堂》《火烧豆腐店》等。



流行地区


小热昏主要流行于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四市,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金华等市,以及上海市全境。

图片



传承与保护

图片

传承现状


截至2006年,小热昏已有六代传人,虽然还活跃在舞台上,但大都年事已高,急需培养接班人,演出市场萎缩,而且大量传统曲目也需要记录和整理,抢救、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代表人物

安忠文,男,汉族,1925年2月生。杭州滑稽艺术剧院退休演员。10岁拜梁卓洲为师学习杭曲,17岁跟随俞笑飞学唱小热昏。其嗓音洪亮,表演惟妙惟肖,引人入胜。1958年获杭州市第一届曲艺汇演创作奖、演出奖;同年,省曲艺会演获优秀演员奖、创作奖。1990年,《水果招亲》获全国汇演演出三等奖、创作三等奖。代表作品有:《淞沪游击队》《比媳妇》等。2017年8月10日,安忠文入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小热昏代表性传承人。 

周志华,男,汉族,1945年12月生。杭州滑稽艺术剧院一级演员。1961年,参加杭州曲艺团说唱队专业表演说唱、小热昏、独脚戏;1963年师承陈锦林,专工杭州小热昏说唱;1978年师承杭州评话家陈俊芳从事杭州评话表演。曾创作表演的作品《便宜货》获1986年浙江省曲艺比赛创作表演一等奖、杭州文艺奖,《没有拆迁的拆迁户》获浙江省曲艺新作展演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及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2017年8月10日,周志华入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小热昏代表性传承人。  

徐长根,男,汉族,2018年5月16日,徐长根入选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小热昏代表性传承人。 

叶莉莉,女,汉族,2018年5月16日,叶莉莉入选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小热昏代表性传承人。 


入选非遗

2006年5月20日,浙江省杭州市申报的“小热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38。

2011年5月23日,江苏省常州市申报的“小热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38。 


笔者感悟

小热昏作为一种曲艺形式,不仅帮助老百姓养家糊口,而且影响了姊妹艺术的形成与发展。作为曲艺家协会会员,目前曲艺的形势还是让人担忧的。

一方面随着新媒体的运用,人们生活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与快节奏,包括小热昏等在内的曲艺传统艺术受到越来越少的人群关注,特别是年轻一代,对于曲艺更是“毫无兴趣”,“没听过”,“不知道”。另一方面,政府投入的减少,曲艺人才的凋零,曲艺队伍也渐渐青黄不接。

对于这样一门在中国源远流长的表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我们年轻人还要承担更多责任。



【参考资料】


1  小热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引用日期2020-01-23]

2  刘廷新 江浙沪“小热昏”的缘起、传播及嬗变述略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第53-57页

3  徐筱安 浅谈杭州小热昏的过去与现在 《曲艺》 2014年第8期,第38-40页

4  李燕 “杭州小热昏”的历史、现状与振兴对策 《大众文艺》2010年23期,第106-107页

5  小热昏,杭城街道一道淡去的风景   .浙江工人日报[引用日期2020-01-24]

6  安忠文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引用日期2020-01-23]

7  周志华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引用日期2020-01-23]

8  徐长根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引用日期2020-01-23]

9  叶莉莉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引用日期2020-01-23]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0条评论

1part 1历史渊源泉州提线木偶戏,又称“泉州傀儡戏”,古称“悬丝傀儡”,保存了大量古代闽南语系地
夏涵睿 0评论 2023-07-25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周董的一曲《青花瓷》是多少人青春的回忆,而青花瓷作为我们古代瓷器中
费月 0评论 2023-07-25
透过物质看“非遗”——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材料观【摘要】现阶段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发展及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
吴南 0评论 2023-07-25
松江是“上海之根”,“松江棉布”泛指松江及其附近地区出产的棉布,相关纺织技艺已于2023年入选松江区
中国新闻网 0评论 2023-07-25
启东芦编工艺      启东芦编工艺于2013年入选南通市第三批非物质
黄利金 0评论 2023-07-17
鼓鼙声里寻诗礼从开始的鬼鬼祟祟战战兢兢,到发现没猫后的欢天喜地却又有点小忐忑的不安,再到一声猫叫后的
杨锃廷 0评论 2023-07-17
“墨韵石魂:探寻端砚”导语     在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中,端砚作为“
邓城峰 0评论 2023-07-17
纳西族炫彩霓裳披星戴月沉淀百年的文化瑰宝在我国云南省境内众多的少数民族中,有一支创造了比玛雅文、甲骨
高喆琳 0评论 2023-07-15
也许是因为名中带玉,也许是受和玉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祖辈影响,我喜欢上玉,进而喜欢上和玉相关的文化,迄今
文旅中国 0评论 2023-07-14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时代,也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在学术与文艺方面上承续先秦,兼
文旅中国 0评论 2023-07-14
——普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综述普洱非遗美食“鸡豆腐”,选用普洱本地土鸡和土鸡蛋,将鸡肉和蛋
普洱日报 0评论 2023-07-14
为积极弘扬非遗时代价值、展现时代风采,推动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7月7日-11日,第五届吉林非遗节举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 0评论 2023-07-14
贵州布依族枫香印染技艺         
陆秦妮 0评论 2023-07-14
“花中有花、题中有题”金陵剪纸金陵剪纸由来已久,明代便已流行于民间。南京剪纸源于“绣花样”,属于江南
朱凌霄 0评论 2023-07-11
“巴山叶语绘制大千世界”——记四川省省级非遗·叶脉画叶脉画方寸之间,浓缩大千世界“叶之美”尽显巴渝风
何淑娟 0评论 2023-07-1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