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 -利来app官方下载

何依

2023-07-05 13:33:00

                       ——记广东省国家级非遗·佛山彩灯


佛山彩灯,在广东佛山民间称为灯色,是中国传统彩灯艺术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中国南方彩灯的代表。佛山彩灯具有中国南方彩灯精巧秀丽的特色,是岭南民间艺术的奇葩,也是广大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




历史渊源


明代的佛山手工业、商业十分发达,人民生活安定,流传于中原的元宵灯会、中秋赏灯等民俗风尚也在佛山兴起,彩扎工艺应运而生。彩灯成为民间秋色盛会、元宵灯节、中秋节等民间节日习俗必不可少的项目。据《佛山忠义乡志》记载,明代佛山出秋色习俗就已经有“纸马火龙”、“柚灯纱笼、沿途交映”的情景。
      民俗的兴盛带旺了佛山的彩扎行业,从明代至民国时期,佛山彩扎行业十分兴旺。清道光版《佛山忠义乡志》记载:“扎作行,本乡扎作极有名,人物故事尤精,外乡多来购之,又有不倒翁为行酒令之具,外省销流极广。”20世纪30年代,佛山扎作行业仍有邓忠记、升泰、罗泽记、潘沃潘焯等十余家。抗日战争爆发后,佛山灯色扎作店大部分倒闭,艺人四散逃荒。新中国成立后,佛山市政府十分重视民间工艺,于1956年建立了民间艺术研究社,吴球、邓辉等灯色艺人先后入社,现民间艺术研究社灯色车间有近百人从事彩灯扎作工艺,彩灯工艺重获新生,得以传承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彩灯技艺有了一展身手的大好机遇。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承办了多次大型秋色盛会,香港、澳门回归,第七届亚洲艺术节等大型灯展和民族文化活动,也打开了东南亚以及欧美国家的出口渠道。2008年6月14日,灯彩(佛山彩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ⅶ-50。




工艺流程



佛山彩灯的制作材料各式各样,其中竹篾、铜箱剪纸,彩纸、 丝绸、最为常见,最具特色的材料有刨口柴、羽毛、灯草、芝麻、 鱼麟、瓜子仁、稻草、谷壳、各类豆子、田 螺 壳、鸡 蛋 壳、花 生 壳、墨鱼骨等,是佛山人民大众智慧的结晶,这类采用农副产品来 进行花灯制作的花灯称为特艺灯,选材奇特,蕴含丰收之意,同时体现了手工艺者运用不同的材料表达不同的灯具造型,其技艺高超和别出心裁的创意,增添几分民泰安康之感。

佛山彩灯的制作包括设计、扎廊、扪衬、装配四大工序,扎制精巧细腻,讲究灯面平滑自然,不露“廊骨”,并能防晒防水,适应各种环境展演,可保持较长时间的观赏效果。


第一步设计,根据特定环境和需要,由工艺师设计彩灯的平面图,佛山彩灯的形状变化、色彩和装配千姿百态,没有固定样式,全凭工艺师的创造,既要保持传统风格,又要美观新颖,力求达到完美的效果。然后交由车间技术员按平面图要求设计出立体施工图,包括彩灯的整体和局部大小规格尺寸、用料要求、色彩、装配的纹样、数量、大小等。


第二步:扎廊,又称扎骨架,选用干柔韧性好的竹篾或铁线按形状规格扎成立体灯形,所用竹篾的粗细、间距的疏密根据不同物体和形状而定,一般间距约10至15公分,工艺讲究细致,每个交接口用纱纸条缠紧,灯廊要求造型准确、对称平衡、牢固美观。扎廊工序是彩灯成型成败的关键所在。



第三步:扪衬,即用胶水将需要的布料、丝绸、尼龙、色纸、玻璃纸等扪在立体灯形架上,主要图样有铜凿、衬色剪纸以及寓意吉祥的龙凤、金钱、寿字、牡丹花卉、瓜果等图案,以彰显岭南风格和佛山特色。扪面前必须先将面料扫水,布料缩水后再用胶水作粘料扪上灯面,使灯面保持平滑美观。室外的大型组灯扪面,需使用防水防晒的新材料“色丁”,以保持长时间户外展览最理想的艺术效果。大型组灯的扪衬工序最为讲究,如头牌灯,灯高数米,分上、中、下三层,底座以莲花造型;中层是主灯以四柱分隔为内外两层,中景灯屏是山水、人物、书法诗句,外层装龙凤、麒麟、人物、花卉灯;上层为亭台楼阁式或牌楼式,四周檐角吊挂各种造型的小彩灯作装饰。整个头牌灯大灯中有小灯,工艺十分精细。




最后一步:装配,指进行运输和现场连接组合的安装工序,运输和现场安装工程浩大,安全系数要求高。佛山彩灯除元宵灯、中秋灯外,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和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室内外展览的彩灯多以大型组灯为主,如2005年第七届亚洲艺术节的大型龙凤彩灯;2007年春节送台湾展览的大型彩灯,灯高20多米,分上中下多层组合、男女人物共16个、各欵彩灯共180个组合装饰。运输和现埸安装工程浩大,必须认真过细地实施。




艺术特色



     佛山彩灯以工艺精细著称,艺术表现既细腻又夸张。民间艺术社制作的龙船灯,高三层,雕梁画栋,龙船内还有整套的彩扎人物以及台椅陈设,十分精致美观,可称得上是工精艺绝,极富艺术性和欣赏性。此外,佛山彩灯还具有构思独特、题材广泛、装饰材料多样、造型千姿百态、工艺精细等特点。佛山彩灯选用当地民间剪纸做装饰,纹样丰富、色彩艳丽、精巧美观,使佛山彩灯更具装饰美,更突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在造型上,佛山彩灯千姿百态、巧妙独特,无论彩灯、彩龙,都善于变化,不断创新。



传承发展



杨玉榕,生于1945年,2009年确定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佛山彩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确定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佛山彩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2年确定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佛山彩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她曾用墨鱼骨扎成秋色灯,这在当时尚属首创。当时她跑遍了佛山的药店,才凑齐了墨鱼骨。墨鱼骨轻而脆,加工时,稍不留神就会粉碎,杨玉榕小心翼翼地雕刻,再拼起来,花了许多心血,终于制成墨鱼骨灯。这盏灯晶莹剔透,看起来很像是象牙骨雕。灯做好之后,大家评价都很高,还有一盏送到阿尔巴尼亚展出。


               《墨鱼骨灯》——杨玉榕


在杨玉榕的工作室里,放着一盏非常别致的灯芯瓜子灯。彩灯上点缀着一朵朵红、黑、淡黄色的小花,如果不是走近细看,再听杨玉榕的介绍,很难看出这一朵朵小花原来是用红瓜子、黑瓜子、哈密瓜子跟葵瓜子拼成的,中间嵌上一颗红豆或黄豆,就成了小花的花芯。这一盏别致的彩灯,凝聚了杨玉榕许多心血。

2004年,杨玉榕受邀参加广东省首届民间工艺精品展。“我想做一盏秋色灯,体现佛山的传统,但用什么材料来做,却是一直拿不定主意,”杨玉榕说,有一次,她到市场上买东西,走到卖瓜子的小摊前,突然灵机一动,决定用灯芯草和瓜子做一盏彩灯。用来做彩灯的瓜子,形状、颜色要求都很高,杨玉榕走了好几个市场,买了两斤黑瓜子,红瓜子、葵瓜子各买了一大包。为了积攒哈密瓜子,她还发动家里人吃哈密瓜,连续吃了10来个哈密瓜,把所有瓜子洗干净,晒干,精选出修长饱满的瓜子进行加工处理。

从准备、设计到扎制,杨玉榕花了两个多月时间,才做成这盏特别的灯芯瓜子秋色灯,这盏构思别致、造型美观、工艺精巧的灯参展后受到一致好评,并获得银奖。去年,杨玉榕参选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这盏别致的灯芯瓜子灯让评委们过目难忘,杨玉榕顺利当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灯芯瓜子灯》——杨玉榕


在杨玉榕的影响下,其儿子黄宏宇也与彩灯结缘。他说:“我读小学时,妈妈下班回来会在家里加班绘制彩灯上的装饰画,她在书桌一头画画,我就在另外一头做功课。到了高中和大学,放暑假和寒假时,都是妈妈最忙的时候。民间艺术社也会招很多学生帮忙做一些基础工作,我也会学着做,很快就上手了。”

传统技艺要传承下去,市场需求起着重大作用。为了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彩灯事业,黄宏宇于2004年创办了佛山博艺彩灯工艺公司,这些年来,他将厂房面积从最初的100平方米,发展到500平方米,然后到现在的约1200平方米。与此同时,在传播和传承上,黄宏宇与母亲也依然没有松懈。“除了公司内的徒弟,现在还有一些学校的老师、艺术爱好者会经常来我们这里学习。学校老师学了之后,便回学校给孩子们开设彩灯课。”黄宏宇说,“同时,我们这里作为佛山彩灯传承基地,每年暑假都会有大量的青少年学生来学习。”

杨玉榕大师正在进行课堂教学


结语


佛山彩灯作为中国非遗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智慧,每一盏灯笼都蕴含了匠人们无数小时的精心制作和设计。这种精湛的手工艺技艺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审美观和艺术追求。通过彩灯,我们可以感受到工匠们对于细节的关注和对传统工艺的执着追求,也能够看到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敬畏之情。
     佛山彩灯所展示的图案和纹饰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和意象,寓意着吉祥、团圆和繁荣。这些寄寓在彩灯中的美好愿景,让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彩灯所传递的正能量和美好寓意,也让人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力量和价值。
     希望佛山彩灯这门宝贵的非遗文化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保护。让我们一起珍爱和保护非遗文化,让传统与现代相融合,让佛山彩灯的璀璨之光继续绽放在人们的生活中。


参考文献

[1] 楚晓杏,“非遗”文化下佛山彩灯元素研究——以李文涛手工技艺为例[j].西部皮革,2019,41(04)

[2] 谢中元,国家级非遗“佛山彩灯”的“生产性保护”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01)

[3] 彭旖琨,佛山彩灯:生不息,灯不灭[j].黄金时代(学生族),2012(01)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0条评论

1part 1历史渊源泉州提线木偶戏,又称“泉州傀儡戏”,古称“悬丝傀儡”,保存了大量古代闽南语系地
夏涵睿 0评论 2023-07-25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周董的一曲《青花瓷》是多少人青春的回忆,而青花瓷作为我们古代瓷器中
费月 0评论 2023-07-25
透过物质看“非遗”——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材料观【摘要】现阶段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发展及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
吴南 0评论 2023-07-25
松江是“上海之根”,“松江棉布”泛指松江及其附近地区出产的棉布,相关纺织技艺已于2023年入选松江区
中国新闻网 0评论 2023-07-25
启东芦编工艺      启东芦编工艺于2013年入选南通市第三批非物质
黄利金 0评论 2023-07-17
鼓鼙声里寻诗礼从开始的鬼鬼祟祟战战兢兢,到发现没猫后的欢天喜地却又有点小忐忑的不安,再到一声猫叫后的
杨锃廷 0评论 2023-07-17
“墨韵石魂:探寻端砚”导语     在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中,端砚作为“
邓城峰 0评论 2023-07-17
纳西族炫彩霓裳披星戴月沉淀百年的文化瑰宝在我国云南省境内众多的少数民族中,有一支创造了比玛雅文、甲骨
高喆琳 0评论 2023-07-15
也许是因为名中带玉,也许是受和玉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祖辈影响,我喜欢上玉,进而喜欢上和玉相关的文化,迄今
文旅中国 0评论 2023-07-14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时代,也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在学术与文艺方面上承续先秦,兼
文旅中国 0评论 2023-07-14
小热昏- 一种传统吴语曲艺谐谑形式 -小热昏,又名“小锣书”,俗称“卖梨膏糖的”,是广泛流行于江浙沪
守望与传承 0评论 2023-07-14
——普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综述普洱非遗美食“鸡豆腐”,选用普洱本地土鸡和土鸡蛋,将鸡肉和蛋
普洱日报 0评论 2023-07-14
为积极弘扬非遗时代价值、展现时代风采,推动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7月7日-11日,第五届吉林非遗节举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 0评论 2023-07-14
贵州布依族枫香印染技艺         
陆秦妮 0评论 2023-07-14
“花中有花、题中有题”金陵剪纸金陵剪纸由来已久,明代便已流行于民间。南京剪纸源于“绣花样”,属于江南
朱凌霄 0评论 2023-07-1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