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 -利来app官方下载

张绍洋

2023-07-03 14:55:00

顶山奇竹

龙舒贡席

——记安徽省国家级非遗·舒席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从古至今,中国人都对竹子以及竹制品有着深深的情愫。竹编技艺是我国优秀的传统工艺之一,它依据生活需要和自然条件慢慢探索形成具有特殊的文化意蕴。在安徽省中部的舒城、潜山一带,竹编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舒席是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之一。



历史渊源


舒席,又名“龙舒贡席”,流布于舒城县、潜山市及周边一带的竹席编织工艺,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属于传统美术类。舒席色泽鲜艳,柔软光滑,折卷不断,极具特色。


舒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战国时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舒城县柏林乡战国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器底部就发现了竹编物的痕迹,而在同一地方的西汉墓葬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摆放陪葬品的边厢内底部有竹编物作垫,经考证其纹理及工艺与后期的舒席基本相同。


到了唐代,舒席做工更为精细,工艺讲究。唐元稹诗赞曰“竹簟衬重茵 ,未忍都令卷”,簟为竹席之意; 白居易诗曰: “日高犹掩水窗眠,枕簟清凉八月天 。”说明舒席在唐代就盛名在外。


相传明朝英宗天顺时期,吏部尚书秦民悦将舒席作为贡品带至京都,受到朱祁镇皇帝赞许,御批为“顶山奇竹,龙舒贡席”。得此封号后,舒席一时朝野争购,身价陡增,编织舒席的小作坊在各地也应运而生。


清史记载: “潜山南乡,盛行竹编,男女老幼,多精编席,明代舒席,名闻江淮,晚清远销南洋。”自明清以来,舒席以天然独到的选材和精湛的技艺身价倍增,在国人心目中,舒席渐渐占据了顶尖手工艺品的地位。


1906年舒席作为中国名产,在巴拿马国际商品赛会上获一等篾业奖,奖品图案 上题有“中国安徽江南庐州府舒城县出品龙舒贡席”。舒席在上海( 1926) 、杭州( 1934) 两次全国展览会上,分别荣获“金牌”和“银盾”奖。


在抗日战争前夕,日本还派专使来舒城订购宽八尺、长十尺的舒席十条,为裕仁天皇婚礼所用。


1949 年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结束了舒席长期以来民间个体手工业者分散编织经营状态,舒席制作工艺有了进一步提高。据《舒城县志》记载1949年全县共有篾匠、编匠740人,1953年专业工匠走合作化道路,全县组织蔑业合作社17个。1956年成立地方国营舒城县舒席制造厂,编织技艺不断提升,由原来的人字纹、回纹等简单的几何图案发展为优美的竹编工艺品,凡古今字画翎毛花卉均能编织得栩栩如生。1953 年,舒席参加了莫斯科国际经济展览会获工艺美术金奖,五年后潜山县舒席传承人汪龙福采用苏绣挑针法,编织印有“天安门”和“双狮戏球”的龙凤呈祥图案屏席,送京展出,深受好评。2006年12月,舒席制作工艺入选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扩展项目。



工艺流程


舒席可分为粗席、细席两大类:粗席每寸用篾十一根以下;细席则每寸用在篾十二到三十根,最好的竹席每寸可编六十根篾。粗席选料不过于讲究,斑竹、毛竹等皆可;细席则选料十分考究,选料用当地盛产的小叶水竹。《潜山县志》载:水竹质软而韧,肉薄,大者可析篾四层,小者仅青黄二层,其纤细较斑竹为精,煮之极软,折之不断,织为水簟,莹洁柔滑,错综成纹,洵枕中佳品也。


舒席制作常用的工具主要有:锯子、蔑尺、蔑刀、 剑门、刮刀、手钻、蔑锹、竹凿等。


成品舒席柔软光滑、篾纹细致,折卷不断,不腐不蛀,经久耐用。其以水竹为原料,尤以小叶水竹为佳,从选料到成席要经过裁料、开竹、破条、切头、划条、起黄、匀撕、蒸煮、染色、刮篾、绘图、制样、编织、收边、检验等繁多的工序。

第一步:将原材料小叶水竹全部劈开,放在太阳下暴晒7-10天,去除水竹里的水分。

开竹

第二步:晒干后的竹片进行开竹、破条、切头、划条,制作成4-5公分宽度不等的竹条,根据水竹直径的大小,划出来的竹条宽度不等。

起黄

第三步:竹条进行的去黄,把竹条的表面的头青篾条截出来。

匀撕

第四步:根据不同宽度的篾条,用不同规格的槽口,把篾条裁剪出均匀的宽度。

蒸煮

第五步:裁剪出来的篾条进行蒸煮,放入专用蒸煮炉锅里面,用长达24-48小时的沸水蒸煮,蒸煮后的篾条柔韧性更加好,蒸煮的过程中还可以对篾条进行染色。

刮篾

第六步:蒸煮后的晾干,进行刮篾工序,使篾条更加平整光滑。

编织

第七步:编织。编织前需绘图制样,舒席制作工序中的最核心复杂的工序就是编织。常用的编织方法有挑压、绞丝、插丝等。技术娴熟的编织师傅,每天工作10小时,1.8*2米的席子需要3-4天才能编织完成。


第八步:收边。完成编织后的收边工作其实也是很复杂的一道工序,要进行插篾,扭篾,咬边等工序才能完成,非常考验编织技术。


第九步:完成作品后检验。纯手工制作的工艺品难免会出现瑕疵,因此要进行仔细的检查修复工作。




艺术特色



舒席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竹子的材质美感和各种各样的编织图案。舒席材质青翠温润、自然清新,体现出竹子的自然美感和人文气息。


舒席经过长期实践而形成的编织图案,是民间文化和观念的重要载体。舒席有的用单色篾编织而成,利用疏密度显现图案;有的用二色篾编织,即不同的色泽篾青和篾黄编织成图案,舒席的图案早期主要是几何图案,如人字纹、十字纹、回纹、空花形、菱形格等。随着舒席艺人的不断探索,目前舒席编织图案日趋多样,植物、动物、书画、神话故事、传统纹样等都可以编入席间。原舒城县舒席厂艺人查勇,将历代画家名作,编织入席中, 其作品编织精致,层次清晰,惟妙惟肖,风格独特, 恰似一幅用竹子编织的工艺画。


查勇竹编作品

《翁孙图》

《骏马图》

《群虾图》


传承发展


舒席国家级传承人

——苏成军

苏成军,1969年5月出生,男,汉族,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城关镇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编(舒席)代表性传承人。1986年,他进入舒城县舒席厂学习剖篾和织席技术,师从舒席编织者汪守道、张定国等人。后舒席厂效益不好,他辞职自办舒席编织厂,产品远销东南亚、韩国、日本等地。

匠心传承,让非遗文化“亮”起来

在继承传统编织工艺的基础上,苏成军对舒席的原料加工也进行了新的尝试与探索,如摸索出舒席原料小叶水竹采伐的最佳时期,摸索出“等边三角形”的竹篾匀撕技法,并探索出蒸煮竹篾的感性指标,使熟篾编织器具可长存不易腐蛀。多年来,他一直坚持舒席编织,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展演展示活动,为舒席的传承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苏成军作品——《龙凤呈祥》

苏成军作品——《中国梦》

苏成军作品——《雷锋》

为了适应工业化、市场化趋势,舒席生产从没有停止过“机械化”的进程,先后实现了破篾、划篾、起篾、杆篾、撕篾、刮篾等多道工序的机械化。“即使这样,舒席制作的大多数核心环节,仍需要手工技艺操作,因为舒席编织不仅程序多,技术要求也高。”苏成军说,作为非遗项目——舒席制作技艺的“提灯人”,他通过兴建舒席编织厂,挽留老艺人精进手艺;在高校系统开课教学、提供非遗传习基地等措施承担着非遗的传承与创新工作,力争让非遗文化传承之路走得好、走得远。

打造品牌,让非遗资产“火”起来

2016年以来,苏成军参与到“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带着竹编作品走进了许多知名高校。


苏军成结合当地旅游发展,开发了较多旅游产品,如暖壶、水杯、餐具、包包、茶包装、儿童玩具、仿瓷制品等等,这些产品多是为民宿酒店订做的一些工艺品。一些竹编日用产品做的真是十分精致,类似小盆、盘、钵、筛、筒等像俄罗斯套娃一样,精致的不敢用它作为日常用品。他的产品大部分销往北方与江浙,以及部分国外市场。反而是传统的舒席(凉席)产品现在比较少了,这主要与市场的需求相关。据了解,他们的产品已经在微信、阿里巴巴、淘宝等开设了网店,接受大量订单。


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转型,苏成军和家人开始尝试新媒体带动非遗项目——舒席制作技艺走进直播间,让更多人了解舒席、喜欢舒席、关注舒席,让非遗文化像金子般发光。同时,通过现代工艺、技术与非遗的结合,推进舒席传统工艺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手中不断传承,也让手艺人吃上手艺饭,走上致富路。

苏成军舒席工厂开发产品


结语



舒席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竹席,兼具了实用性和审美性,并且具有设计的美感;它取材于自然,通过劳动人民的双手,赋予了自然以人文情怀,重视传递竹子原材料的自然美感,蕴涵着最朴素的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体现出一种朴拙纯真的气质。在传承并保护这门原生态传统手工艺的同时,应挖掘竹艺术文化价值,引导人们对传统文化、手工艺和竹文化的重视。多元化开发设计舒席竹编产品并通过提高设计表现力和设计含量提升竹编产品的艺术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可以提高竹编产品的质量与效益,挖掘竹材绿色环保资源的最大潜力,并将这门传统手工艺更好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薛政,张程.舒席制作工艺及其传承保护[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33(10):133-136.

[2]刘青.舒席艺术及其保护[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1(03):34-36.

[3]刘明彬.舒席竹编艺术的文化探析[j].蚌埠学院学报,2014,3(05).

[4]汪惟宝,代立康.论皖西传统手工艺“舒席”的传承与创新[j].宿州学院学报,2017,32(12):79-82.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0条评论

1part 1历史渊源泉州提线木偶戏,又称“泉州傀儡戏”,古称“悬丝傀儡”,保存了大量古代闽南语系地
夏涵睿 0评论 2023-07-25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周董的一曲《青花瓷》是多少人青春的回忆,而青花瓷作为我们古代瓷器中
费月 0评论 2023-07-25
透过物质看“非遗”——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材料观【摘要】现阶段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发展及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
吴南 0评论 2023-07-25
松江是“上海之根”,“松江棉布”泛指松江及其附近地区出产的棉布,相关纺织技艺已于2023年入选松江区
中国新闻网 0评论 2023-07-25
启东芦编工艺      启东芦编工艺于2013年入选南通市第三批非物质
黄利金 0评论 2023-07-17
鼓鼙声里寻诗礼从开始的鬼鬼祟祟战战兢兢,到发现没猫后的欢天喜地却又有点小忐忑的不安,再到一声猫叫后的
杨锃廷 0评论 2023-07-17
“墨韵石魂:探寻端砚”导语     在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中,端砚作为“
邓城峰 0评论 2023-07-17
纳西族炫彩霓裳披星戴月沉淀百年的文化瑰宝在我国云南省境内众多的少数民族中,有一支创造了比玛雅文、甲骨
高喆琳 0评论 2023-07-15
也许是因为名中带玉,也许是受和玉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祖辈影响,我喜欢上玉,进而喜欢上和玉相关的文化,迄今
文旅中国 0评论 2023-07-14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时代,也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在学术与文艺方面上承续先秦,兼
文旅中国 0评论 2023-07-14
小热昏- 一种传统吴语曲艺谐谑形式 -小热昏,又名“小锣书”,俗称“卖梨膏糖的”,是广泛流行于江浙沪
守望与传承 0评论 2023-07-14
——普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综述普洱非遗美食“鸡豆腐”,选用普洱本地土鸡和土鸡蛋,将鸡肉和蛋
普洱日报 0评论 2023-07-14
为积极弘扬非遗时代价值、展现时代风采,推动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7月7日-11日,第五届吉林非遗节举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 0评论 2023-07-14
贵州布依族枫香印染技艺         
陆秦妮 0评论 2023-07-14
“花中有花、题中有题”金陵剪纸金陵剪纸由来已久,明代便已流行于民间。南京剪纸源于“绣花样”,属于江南
朱凌霄 0评论 2023-07-1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