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 -利来app官方下载

龚敬凯

2023-07-03 14:52:00

宋徽宗题《碧桃蝶雀图》

宋代:赵佶

雀踏花枝出素纨,曾闻人说刻丝难,

 要知应是宣和物,莫作寻常黹绣看。

苏|州|国|家|级|非|遗


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种类:传统手工技艺

编号: ⅷ─15


缂丝的起源



    缂丝(也称刻丝、苏州缂丝画),作为苏州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具有难度、最古老的技艺之一,与“杭州丝织画”、“永春纸织画”、“四川竹帘画”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家织”,有着“织中之圣”的称号,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汉代。目前所出土的最古老的缂丝作品是在蒙古发现的汉代“山石树”丝织残片。可见至少在汉代中后期,缂丝制品就已风靡于九州大地。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缂丝技艺可能早在汉代之前就已诞生并发展成熟。



苏作丝织品的“顶奢”


    作为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代表,缂丝凭借其极具观赏性的挑经显纬、通经断纬的独特织法,千百年来深受历朝历代帝王们的喜爱。尤其到了清朝时期内府收藏的缂丝精品就多达555件。

    缂丝深受皇室喜爱的一大主要原因在于其复杂的工艺流程和精细的做工。制造一幅缂丝作品,虽然只需要一台木机,几十个装有各色纬线的竹子形状的小梭子和一把竹子制成的拔子,但是往往需要更换数以万计的梭子。传统丝织品如苏绣只是用手刺绣,而缂丝则需要手脚并用,非常考验耐心和手脚的协调配合。

    其主要的工艺流程有:落经线,牵经线,套筘、弯结、嵌后轴经、拖经面、嵌前轴经、捎经面、挑交、打翻头、箸踏脚棒、拦经面、画样、摇线和修毛头等。这些复杂又精细的流程所涉及到的技法又是五花八门:结、掼、勾、戗、绕、盘梭、子母经、押样梭、押帘梭、芦菲片、笃门闩、削梭、木梳戗和凤尾戗等,层出不穷,变化多端。正因为如此复杂费时费力的工艺流程,使得古代众多缂丝大家们只能留给后世为数不多的传世珍品。不过随着现代丝织技术的发展和十几代乃至几十代缂丝人的不懈努力下,时至今日能够在保留缂丝织造之精细的同时,大大缩短了织造的时间和人力。即使如此,缂丝目前的织造流程仍然比其他丝织品来得繁琐而费力。



缂丝奇女子——朱克柔



    朱克柔,出生于松江华亭县,是宋宣和年间极具影响力的缂丝大家,民间都称呼其为“奇女子”。宋代是缂丝技艺发展的顶峰时期,而朱氏缂丝更是当时的“行业标杆”。宋徽宗赵佶曾特意为朱克柔的缂丝作品《碧桃蝶雀图》亲笔题诗“雀踏花枝出素纨,曾闻人说刻丝难,要知应是宣和物,莫作寻常黹(zhǐ)绣看。

    吴门画家文徵明曾孙文丛简曾为朱克柔作跋“朱克柔,云间人,宋思陵时,以女红行世。人物树石花鸟,精巧疑鬼工,品价高一时,流传至今,九成罕购。曾此尺帧,古澹清雅,有胜国诸名家风韵,洗去脂粉,至其运丝如运笔,是绝技,非今人所得梦见也,宜宝之。

    朱克柔留给世人最精美的一幅缂丝珍品便是《莲塘乳鸭图》。作为朱氏所有缂丝作品中尺寸最大、构图最复杂、制作难度最大的一幅作品,整幅画面生机盎然、宁静祥和的意境跃然“织”上,现作为三大镇馆之宝之一,藏于上海博物馆。



缂丝的当代传承


范玉明




    范玉明,苏州人,缂丝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缂丝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出生在姑苏城西太湖之滨的范玉明,自小跟在母亲与姐姐的身边,将母亲所擅长的缂丝技艺深植于心,后又师从缂丝名家王金山大师,承袭师愿,立志要将缂丝这门技艺发扬光大。经过多年的研习与探索,不断运用缂丝技艺试验于描绘花鸟鱼虫、佛道人物、山水建筑,屡屡创新,终成一代缂丝名家。


曹美姐




    曹美姐,苏州工业园区仁和织绣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曹美姐缂丝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她自幼凭借对缂丝艺术的热爱,苦心钻研三十余年。曹美姐对于缂丝艺术最大的贡献不仅是传承并保留了这门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更是以前人所发展的缂丝技法为基础,开拓创新,使缂丝技艺的应用更为广泛,更让大众所熟知,让人们看到了古老的缂丝技艺的现代化新面貌。为了寻求缂丝艺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她成立了中国仁和缂丝研究所,带领着一代又一代同样热爱缂丝艺术的年轻人,投身于缂丝技术的进步以及缂丝教育事业的发展。



曹美姐作品展示


缂丝的未来展望


    缂丝由于其复杂的工艺等众多原因,使得一幅缂丝作品的价格远高于其他丝织工艺品,难以普及到大众。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在一代代缂丝人的努力下,能够看到更多地将缂丝融入文创,融入生活,能够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缂丝,爱上这一古老而传统的中国丝织工艺。

参考文献

  • [1]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j].文物天地,2022(12):2.

  • [2]许嘉.缂丝,中国古代编织艺术的瑰宝[j].艺术当代,2022,21(05):61-65.

  • [3]本刊编辑部,王建江,王胡燕等.守望缂丝的千年之美[j].科学之友,2022(08):18-21.

  • [4]王依雅.宋缂丝与宋代花鸟画研究[j].荣宝斋,2022(07):104-113.doi:10.14131/j.cnki.rbzqk.2022.0249.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0条评论

1part 1历史渊源泉州提线木偶戏,又称“泉州傀儡戏”,古称“悬丝傀儡”,保存了大量古代闽南语系地
夏涵睿 0评论 2023-07-25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周董的一曲《青花瓷》是多少人青春的回忆,而青花瓷作为我们古代瓷器中
费月 0评论 2023-07-25
透过物质看“非遗”——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材料观【摘要】现阶段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发展及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
吴南 0评论 2023-07-25
松江是“上海之根”,“松江棉布”泛指松江及其附近地区出产的棉布,相关纺织技艺已于2023年入选松江区
中国新闻网 0评论 2023-07-25
启东芦编工艺      启东芦编工艺于2013年入选南通市第三批非物质
黄利金 0评论 2023-07-17
鼓鼙声里寻诗礼从开始的鬼鬼祟祟战战兢兢,到发现没猫后的欢天喜地却又有点小忐忑的不安,再到一声猫叫后的
杨锃廷 0评论 2023-07-17
“墨韵石魂:探寻端砚”导语     在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中,端砚作为“
邓城峰 0评论 2023-07-17
纳西族炫彩霓裳披星戴月沉淀百年的文化瑰宝在我国云南省境内众多的少数民族中,有一支创造了比玛雅文、甲骨
高喆琳 0评论 2023-07-15
也许是因为名中带玉,也许是受和玉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祖辈影响,我喜欢上玉,进而喜欢上和玉相关的文化,迄今
文旅中国 0评论 2023-07-14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时代,也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在学术与文艺方面上承续先秦,兼
文旅中国 0评论 2023-07-14
小热昏- 一种传统吴语曲艺谐谑形式 -小热昏,又名“小锣书”,俗称“卖梨膏糖的”,是广泛流行于江浙沪
守望与传承 0评论 2023-07-14
——普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综述普洱非遗美食“鸡豆腐”,选用普洱本地土鸡和土鸡蛋,将鸡肉和蛋
普洱日报 0评论 2023-07-14
为积极弘扬非遗时代价值、展现时代风采,推动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7月7日-11日,第五届吉林非遗节举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 0评论 2023-07-14
贵州布依族枫香印染技艺         
陆秦妮 0评论 2023-07-14
“花中有花、题中有题”金陵剪纸金陵剪纸由来已久,明代便已流行于民间。南京剪纸源于“绣花样”,属于江南
朱凌霄 0评论 2023-07-1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