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 -利来app官方下载

魏瑶

2023-06-05 19:48:00


随着历史的不断演进,灵璧地区钟馗画也慢慢出现不同的发展方向。按照技法来说有三种:一为工笔派,承传唐人吴道子所创立的“钟馗样”,墨色勾线,使用矿物颜料敷彩,法度严谨,造型工整,绚丽完备,带有浓重的唐代气象。其代表人物为孙淮滨,也是目前主流的灵璧钟馗画中的孙氏画派的领军人。其二为写意派,线条凝练,笔墨豪放,融现代与传统技法于一家,标新立异,意在笔先。其代表人物为陈光林,其为目前灵璧钟馗画中写意派代表。其三则为民俗派,这一派系,造型传统,多用朱砂,外丑内媚,但求神妙。代表人物为尹玉麟,也是尹式画派的领军人物。而在这三种技法之下,又有诸如上文所说的尹式画派等不同派系。

孙淮滨先生




灵璧钟馗画是安徽省传统民间用于驱邪祈福,带着吉祥意味的民俗画。民间视其为降魔消灾之符图,被尊为“灵判”,它是中国民间美术殿堂里的艺术瑰宝。灵璧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是垓下古战场,汴河流经地,钟馗画之乡。钟馗画与灵璧石、虞姬墓并称为“丑、奇、美”的灵璧“三绝”。作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璧钟馗画,渊源久远,文化积淀丰富,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丽,闪烁着深邃的灵光。

2003年,灵璧县被国务院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钟馗画)”称号。2006年,《灵璧钟馗画》被列入首批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作。



01
历 史 渊 源



《钟馗神威图》孙淮

钟馗画始于唐,发展于宋,鼎盛于明清。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之《补笔谈》记载了唐明皇惊梦诏令画工吴道子图写钟馗“异状”的故事,系关于钟馗画的最早记载。吴道子是擅长道释鬼神的画家,对唐明皇因痁而梦鬼,诏其“如梦图之”,自然就猜测到唐明皇梦见的当是寺庙中的壁画神鬼之类,于是首创了《钟馗图》。从历史考证的角度来看,这个流传了千余年故事的真实性并不大,钟馗其人以及他死后成神的故事很可能是宋朝以后才被虚构出来的,但是从这个故事中可知,在唐明皇时代,钟馗的确已经是声名显赫的捉鬼大神。唐朝初年,老百姓家的门口挂“桃符”;唐朝中后期,老百姓家的门口改贴“钟馗”画像。由此可见,钟馗画在唐宋时期,不仅朝廷推崇,而且民间更为喜欢。灵璧钟馗画在继吴道子之后,至宋元祜年间,灵璧置县时期,便有一批民间画家云集此地,初步形成钟馗画(民俗画)艺术中心。北宋画家杨斐所绘钟馗,深得吴道子之味,气势伟岸,后居淮楚,与灵璧画家友情深厚,因传道子之法,为灵璧钟馗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南宋淮阴画家龚开,入元不仕,喜作钟馗墨鬼,笔墨酬和,妙趣横生,灵璧画家深受影响,钟馗画风为之一变,形象怪诞,风格新奇。

明朝出现了鬼神题材的小说和话本,陈耀文的《天中记》、烟霞散人的《斩鬼传》、云中道人的《平鬼传》等,它们对灵璧钟馗画的创作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从明朝开始,钟馗画的材料开始多样化,包括正气图、神威图、斩鬼图、夜巡图、醉酒图、 嫁妹图、三破图等。

清朝初期,灵璧规划宿州管辖,时任知州的高其佩是著名的画家,对灵璧钟馗画大力扶持,直接提升了灵璧钟馗画的创作水平,曾有数十名画工进行专业创作,盛况空前。《灵璧县志略》中记载: “‘灵判’,一岁可售数万纸,画工十余家,衣食于斯。地方官亦岁以数千纸供人求取。”清代的灵璧古城中,十步一店,五步一商,钟馗画远近闻名。




02
绘 制 工 艺



手工绘制是灵璧钟馗的特色之一,王树村《中国年画发展史》中对我过传统年画的生产技艺作了较为详细的考证和划分:木板套色印刷、半印半画、套色背景、仿版画法等,其中木板套色印刷是传统年画的主要生产方式,但是在灵璧钟馗画的制作工艺中,没有制版、印刷这套程序,有画好的各种样本,通过漏粉等方式把画面轮廓烤下来,然后勾勒、着色,一气呵成。

灵璧钟馗画的绘制工艺与画作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传统的灵璧钟馗画,在绘制工艺上主要应用工笔画的技法进行绘画作品绘制,而在着色方面,也多用工笔画绘制中的重彩方式进行。另外,为了体现钟馗主题画作的传统神话色彩,在中汇服饰的色彩选取上,多用紫色和红色作为主题色调,选取这两种颜色的主要原因,与我国传统文化对色彩寓意的认知有密切的关系。紫色,尤其是红色,在我国民众的传统认知中,主要可起到辟邪除魔的作用,而红色这一色彩的调制本身,也多用朱砂作为原料,这也是为了追求辟邪驱魔的效果和寓意。从具体画法的专业角度分析,灵璧钟馗画在绘画技法上,主要运用工笔绘画、民俗绘画以及写意绘画三种手法。不同的绘画手法有其不同的代表作品和绘画特点,以民俗画法为例,其绘画中主要追求的是钟馗这一人物的神态神韵。比较有代表性的 作品有《百馗图》、《仗剑图》等。




03
传 承 与 保 护



随着历史的不断演进,灵璧地区钟馗画也慢慢出现不同的发展方向。按照技法来说有三种:一为工笔派,承传唐人吴道子所创立的“钟馗样”,墨色勾线,使用矿物颜料敷彩,法度严谨,造型工整,绚丽完备,带有浓重的唐代气象。其代表人物为孙淮滨,也是目前主流的灵璧钟馗画中的孙氏画派的领军人。其二为写意派,线条凝练,笔墨豪放,融现代与传统技法于一家,标新立异,意在笔先。其代表人物为陈光林,其为目前灵璧钟馗画中写意派代表。其三则为民俗派,这一派系,造型传统,多用朱砂,外丑内媚,但求神妙。代表人物为尹玉麟,也是尹式画派的领军人物。而在这三种技法之下,又有诸如上文所说的尹式画派等不同派系。

灵璧钟馗画的第二代传承人为孙淮滨,当代著名书画家、赏石家、著名学者。安徽灵璧人,1932年2月生。为清道人高足王奎璧、吕凤子先生入室弟子。于 1953 年学艺,其描绘的钟馗形象极具唐人的富丽堂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其作品参加新加坡《中国民间美术佳品及名艺人作品展》并受到华侨的广泛欢迎,被抢购一空。孙淮滨所刻画的钟馗主要以线造型,这也是传统中国人物画最为典型的特点,讲究线条的流畅度,在传统工笔技法基础上,对钟馗形象进行一定创新。

尹友杰,男,汉族,1951年出生,安徽省灵璧县人,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灵璧钟馗画)传承人,安徽灵壁钟馗画尹氏画派第二代传人,第四代安徽灵壁钟馗画传人,灵壁钟馗画院院士,系现代灵璧钟馗画名家、安徽灵壁钟馗画尹氏画派创始人尹玉麟的长子。他自幼随父尹玉麟学画到钟馗画正宗嫡传,其功力深厚,所绘制的钟馗胡须须须入肉、力透纸背。其作品传统及民间技法于一炉,章法古朴,笔墨豪放,气势恢宏。可谓“前有尹玉麟,今有尹友杰”。尹友杰先生专攻人物,尤精钟馗画题材作品融传统传统的基础上创作出200余种题材不同,风格各异的钟馗画作。



04
艺 术 特 征


一、人物造型

一、人物造型

以线造型是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特点之一,中国传统人物画就讲究“十八描”,因此线条是塑造人物造型最重要的一个方面。灵璧钟馗画继承唐代以来吴道子所创立的钟馗样式,多用圆笔绘制人物胡须,用方笔绘制钟馗服饰,方圆相宜,注重线条间的粗细变换,抑扬顿挫。

《钟馗宝像》 陈光林

二、色彩表达

灵璧钟馗画以蓝色钟馗和红色钟馗为主,从色彩表达上看,钟馗画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其一为红钟馗;其二为蓝钟馗;其三为黑色钟馗。其中灵璧钟馗画以红钟馗最为常见,红钟馗的绘制以朱砂作为颜料,直接用朱砂绘制,整个画面呈现出红色色调。因灵璧钟馗画最主要的功能即为辟邪除魔,所以红色朱砂更能展现这一功能。除红袍外,灵璧县钟馗画也会有蓝钟馗,这类钟馗身穿蓝袍,因“蓝”通“褴”,即衣衫褴褛之意,因钟馗有三破的传说,因此常绘制衣衫较为破碎的钟馗形态,以此暗喻钟馗这一寒士精神,体现其为官清廉不同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第三种为黑色钟馗,全身用墨色绘制,不施加其他颜色,为灵璧写意派别的代表样式,用墨色勾勒钟馗形象,从而表现其威武庄严的潇洒之姿。

《三破图》孙淮滨

三、构图形式

传统的灵璧钟馗构图特点是充分利用空白背景的表现力,画面上除了钟馗以外,没有任何背景,从画面位置上保证突出钟馗主体人物,民间艺人把这种构图叫做“平地起金山”,意思是钟馗人物个体像一座大山一样矗立于画面,像金色的山峰一样耀眼夺目。灵璧钟馗画还有一种特种构图形式,有立轴、条屏、扇面、斗方等不同形式,上方印有三方“灵璧县印”,极具灵璧特色。

《钟馗引福图》 王广振

四、灵璧县印

灵璧钟馗画上端必定盖有“灵璧县印”,这是灵璧钟馗画特有的标志。清金植《不下带编》中说:“上有县篆者尤灵应云”,可见在明清时期,灵璧钟馗画就形成了其他地区没有出现的独有的艺术形式。

灵璧县印




05
作 品 展 示




《斩妖钟馗》孙淮滨

《策骑钟馗》孙淮滨

《钟馗仗剑图》尹玉麟



06
文 化 内 涵



灵璧钟馗画的受众主要在民间,在无数能工巧匠的长期绘制下,呈现出两个不同的精神文化内涵,其一为在宗教民俗下的吉祥寓意,如辟邪纳福、钟馗迎福、福如东海、钟馗献寿等;其二为在文人文化内涵下的闲情清廉,两种不同内涵共同促进灵璧钟馗画的发展,既保留原有地域特色,又将文人画与民间审美完美融合。

一、宗教民俗下的吉祥寓意

传统民间美术更多的追求吉祥寓意、讲求驱邪祈福,灵璧钟馗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产生的。吉祥寓意的图像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远古图腾崇拜时期,先民们对神秘莫测的宇宙万象充满了好奇,对诸多的飞禽走兽充满了幻想,对花鸟虫鱼等动植物的形状与生活特性充满了猜测,于是,企福求安的图形符号由此诞生。民间广泛流传的吉祥寓意是灵璧钟馗画极为重要的文化内涵,灵璧钟馗画在历史的几次兴起,都与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密切关联。民间百姓借钟馗形象即驱邪除魔,又能迎福送详,在生活困难时寄托理想,在生活富裕时,消除疾病,展示着展示“土而不陋,俗不伤雅”的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

二、文人内涵下的闲情清廉

除表达吉祥寓意外,灵璧钟馗画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也被不断赋予新的文化内涵,许多文人画家也会借以钟馗形象来表达清廉官吏高尚廉洁的品格和丑恶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画面使观者有法可惩戒,有对世人进行德业相劝之意,形成“成教化、助人伦”的人物画功能。




07
笔 者 想 法



通过文献综述、样本梳理,笔者发现灵璧钟馗画还有存在以下问题:灵璧钟馗画优秀的画作逐渐减少,这不利于对灵璧钟馗画的传承与保护;对灵璧钟馗画的宣传面比较狭窄,应让更多的人看见优秀的传统文化。

灵璧钟馗画最初是从除夕和端午节悬挂钟馗像并焚香祈祷驱邪纳福的民俗活动中而来的,它是中国民间民俗活动中用于镇宅消灾的一个符图。钟馗的形象大多凶神恶煞,也正是这一形象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当作驱鬼辟邪的神祗。笔者介绍灵璧钟馗画的目的是为了大家牢记我们中国传统的民间习俗,在除夕和春节时,可以张贴钟馗的画像用来镇宅,增添年味。





参考文献

[1]刘志兵.中国灵璧钟馗画的历史形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40(06):102-106.

[2]肖玮,王亚楠.初论淮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灵璧钟馗画[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32(05):144-146.

[3]李敏.论灵璧钟馗画中的艺术形式美[j].明日风尚,2017(17):80.

[4]杨泽银.论灵璧钟馗画的地方特色[j].美术观察,2016(04):127-128.

[5]廉祥丽.灵璧钟馗画的价值探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8(01):79-81.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0条评论

1part 1历史渊源泉州提线木偶戏,又称“泉州傀儡戏”,古称“悬丝傀儡”,保存了大量古代闽南语系地
夏涵睿 0评论 2023-07-25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周董的一曲《青花瓷》是多少人青春的回忆,而青花瓷作为我们古代瓷器中
费月 0评论 2023-07-25
透过物质看“非遗”——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材料观【摘要】现阶段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发展及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
吴南 0评论 2023-07-25
松江是“上海之根”,“松江棉布”泛指松江及其附近地区出产的棉布,相关纺织技艺已于2023年入选松江区
中国新闻网 0评论 2023-07-25
启东芦编工艺      启东芦编工艺于2013年入选南通市第三批非物质
黄利金 0评论 2023-07-17
鼓鼙声里寻诗礼从开始的鬼鬼祟祟战战兢兢,到发现没猫后的欢天喜地却又有点小忐忑的不安,再到一声猫叫后的
杨锃廷 0评论 2023-07-17
“墨韵石魂:探寻端砚”导语     在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中,端砚作为“
邓城峰 0评论 2023-07-17
纳西族炫彩霓裳披星戴月沉淀百年的文化瑰宝在我国云南省境内众多的少数民族中,有一支创造了比玛雅文、甲骨
高喆琳 0评论 2023-07-15
也许是因为名中带玉,也许是受和玉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祖辈影响,我喜欢上玉,进而喜欢上和玉相关的文化,迄今
文旅中国 0评论 2023-07-14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时代,也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在学术与文艺方面上承续先秦,兼
文旅中国 0评论 2023-07-14
小热昏- 一种传统吴语曲艺谐谑形式 -小热昏,又名“小锣书”,俗称“卖梨膏糖的”,是广泛流行于江浙沪
守望与传承 0评论 2023-07-14
——普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综述普洱非遗美食“鸡豆腐”,选用普洱本地土鸡和土鸡蛋,将鸡肉和蛋
普洱日报 0评论 2023-07-14
为积极弘扬非遗时代价值、展现时代风采,推动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7月7日-11日,第五届吉林非遗节举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 0评论 2023-07-14
贵州布依族枫香印染技艺         
陆秦妮 0评论 2023-07-14
“花中有花、题中有题”金陵剪纸金陵剪纸由来已久,明代便已流行于民间。南京剪纸源于“绣花样”,属于江南
朱凌霄 0评论 2023-07-1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