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 -利来app官方下载

邓庆燊

2023-05-11 13:10:00


在传统中国,书画收藏绝对不是寻常百姓的玩意,不管是由皇家主导,或是士大夫、商人的小圈子嗜好,都是“一家之私”,一般民众无缘观赏。直至近世,现代社会建立,加上公共博物馆的建置,昔日皇家收藏转为国家文化财产,民间的藏品亦渐被吸纳为公家之藏,社会大众才有机会一睹奇珍,并慢慢培养社会人士对“藏之于公”的新思维,捐献收藏予公家博物馆更成为一种备受社会推崇的高尚情操。



藏之于公:刘作筹的虚白斋


1949年前后,香港因为特殊的历史及政治因素,成为南北文物的集散地,从而展开近代中国书画收藏史上的重要一页。这个短暂的黄金时代,直接或间接地造就香港一些独具特色的私人典藏,其中便包括刘作筹先生(1911—1993,图1)的虚白斋收藏。
图1. 虚白斋主人刘作筹
刘先生1911年出生于广东省潮安县,幼年曾于新加坡接受教育。刘先生的父亲是位热爱收藏中国书画文物的鉴藏家,因而培养了刘先生对收藏书画的兴趣。1926至1936年间,刘先生在上海暨南大学修读经济,其间跟随花鸟画家谢公展及山水画家黄宾虹习画,并且建立了对书画鉴别的知识。


刘先生毕业后返回新加坡经商。“二战”期间,刘氏家族所藏文物于盟军空袭时毁于一旦。1949年,刘先生赴港任职于四海通银行。适逢政局大变,书画文物汇流香江,为使这些国宝留存国内,免其流散,刘先生遂节衣缩食,竭力搜集收藏。他以珍藏清代书法家伊秉绶所书隶书横匾上的“虚白”二字为斋名,将其收藏命名为“虚白斋藏中国书画”。国际学者、收藏家、博物馆专家等均慕其名,专程到香港观摩其藏品,成为一道灿然的文化风景。


1989年,刘先生经多番思量,并走访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取经,最后决定以取诸香港、用诸香港的心意,以化私为公的精神,将其珍藏慷慨捐赠予香港艺术馆,希望能将之公诸同好,发挥其于艺术鉴赏及美学教育上的最佳效用。这一举动在当时更成为艺坛大事。1992年9月26日“虚白斋藏中国书画馆”正式揭幕(图2),成为虚白斋藏品的永久陈列专厅,真正落实刘先生的宏愿。

图2. “虚白斋藏中国书画馆”开幕典礼


刘作筹以取诸香港、用诸香港的心意,以化私为公的精神,将其珍藏慷慨捐赠予香港艺术馆,希望能将之公诸同好。



这批为数600多项的书画收藏,涵盖5世纪之六朝至20世纪之当代的作品,而以明清时期尤为丰富。刘先生对明清以来的作品可谓独具慧眼,尝言“明、清两朝,人才鼎盛,名家辈出,各领风骚”“盖明季名贤辈出,领异标新,别开生面,及四僧崛起,各呈神奇,诸明遗逸,高超孤迥。皆一变古来面貌,不亚于元季四家。此百余年间,人才飙举云兴,书画争奇竞秀,心写意造,妙极自然”。确实,在前代的基础上,明清书画得到更蓬勃的发展,它承接宋元以来所建立的风格,衍生出画派纷呈的局面,从归入正统的吴门画派、松江画派与“四王吴恽”,到别开蹊径的黄山画派、清初“四僧”“金陵八家”和“扬州八怪”等。这些大家的杰作于虚白斋收藏中尤为齐备。除此之外,亦包括20世纪名家如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及徐悲鸿等的杰作。刘先生的收藏兼收并蓄,正反映他的宏观取向与识见。


自明清以来,画史上有所谓“南宗”和“北宗”的分别,而一般文人雅士的审美标准均集中推崇被归入“南宗”的画家。刘先生同样崇尚“南宗”美学,而虚白斋的藏品亦因而多有“南宗”系统的画家作品。不过,刘先生作为20世纪的藏家,且深受其恩师传统派大师黄宾虹的熏陶,他的眼光自然又比前代有所超越。


30年来,香港艺术馆坚守对刘先生的承诺,利用虚白斋藏品不断举办专题展览,并出版图录、教育小册子和筹划学术讲座,向公众推介中国书画艺术。2019年底,正值香港艺术馆重开之时,艺术馆以“虚室生白”之名,举办重开后的首个展览,特别精选展出虚白斋藏品中的经典之作,向刘先生的不朽精神致敬。



展品精选


苏州吴门画派


吴门画派与中国园林关系密切。其发源地苏州人文荟萃,城内水巷纵横交错,甚适合蓄水造池,邻近太湖又盛产造型奇特之石材,可作堆山造景。种种得天独厚因素为建造精致的园林提供有利条件,并促成当地画家绘画园林的风尚。文徵明(1470—1559)作为此派翘楚,便有不少园林绘画传世。文氏地位崇高且寿长90岁,受他书画艺术影响的子侄、门人甚众,家风薪传数代不衰,故画史上亦有“文派”之誉。现存不少以园林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均出自文派画家。


《长林消夏图》(图3)揭示了文徵明心目中的理想园林。这幅立轴主要描写文人于植物繁茂的园林内消暑的情景。园林中虽有山有水,尚要花草树木补映,方能收生气盎然之效。花木不仅可作视觉及嗅觉欣赏之用,更具借听天籁清音的功能,制造如“雨打芭蕉”“竹啸松涛”等“风来有清声,雨来有清韵”的无限诗意。而传统文人好以特定植物喻示人生态度和道德价值的意念,亦直接影响了绘画题材及园林种植的选择,如:以荷花比喻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竹代表脱俗、虚心傲骨,梧桐具有华香待凤的高洁,萱草喻意忘忧、慈亲。画中描绘的植物大部分便具有这些观赏功能及优雅的寓意。
图3. 文徵明,《长林消夏图》轴,1540,水墨设色绢本,147.2×61厘米,香港艺术馆虚白斋藏 
文徵明的绘画以细笔青绿见称,此作便属这类风格。画中线条勾勒纤巧,行笔利落,设色虽以青绿为基调,但不过于绚丽。图中的人物活动乃是全画的核心所在,反映了文徵明对理想文人生活的追求。画中文士各适其适的活动展示了夏日遣兴的雅致,尤其突出了中心位置在池边盘坐濯足的文士,颇有“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经典意味。《长林消夏图》中所刻意凸显的濯足情景,其志在“清”之用意显而易见。


苏州作为吴门画派的根据地,以沈周、文徵明为首的文人画风主导画坛,唯唐寅(1470—1524)因个人际遇等原因而另辟蹊径,转学职业画家所擅长的院体风格,这或多或少是为了迎合市场。


唐寅《抱琴归去图》(图4)写山村清夏,流水潺湲,群山高峙,正反映了他学自职业画家周臣的风格。画中背景高耸的山峦颇有宋代山水特色,表现山石纹理的皴法则沿自南宋马远、夏圭一派的斧劈皴,唯其用笔偏于轻淡,短斫长皴兼施,灵巧扼要而不细碎。在空间布白上,此画右边的山峰与左边的水岸形成一实一虚的对比。与周臣相较,唐寅更擅长利用留白和烟云,令画格趋于开朗细润,没有逼促瘦硬之弊。可以说,他是有意识地结合南、北两派的特点,成功地融合文人和职业画家的特色。
图4. 唐寅,《抱琴归去图》轴,无纪年,水墨设色绢本,74.5×37.5厘米,香港艺术馆虚白斋藏
此画值得注意之处,是画上钤有“南京解元”印。1498年,唐寅在南京乡试名列榜魁,遂刻此印。不过,翌年他上京赴考,却卷入主试官程敏政涉嫌受贿、预泄试题的弊案,不但下狱受审,最后还被判“赎徒”(即缴纳罚款以代牢狱),从此绝于仕途。同时,他的家业自父亲死后已见中落,要靠鬻文卖画为生。在双重打击下,他产生了退隐的念头。画中那位文人站在岸边回望,似在催促抱琴的书童赶快上路。结合这个人物刻画的细节和题画诗的内容,不禁令人联想到画家志切归隐的心态。


“明四家”中同样能表现北宋山水雄伟气势的还有仇英(约1494—约1552)。他出身寒微,曾从周臣学画,擅长临古,技法精湛,其风格以青绿重彩为主,兼泛学南宋马远、夏圭一派的院体传统,笔墨劲健;但他孜孜不倦地汲取文人画家的审美情韵,又曾客居于著名鉴藏家项元汴家中,得以临摹大量名迹,故其画实富有清逸秀雅之趣。他的《溪山栖隐图》(图5)便显露他这方面的气质。
图5. 仇英,《溪山栖隐图》轴,无纪年,水墨设色纸本,121×47.5厘米,香港艺术馆虚白斋藏
画面所见,峭拔的山峦置于画的左方,山峦层叠紧扣,富有立体感,具北宋山水的雄伟气势。画家刻意在画的右方留有开阔的空间,并以淡墨和深入的河岸对衬左方轮廓深刻鲜明的山峦,境界空灵。皴法参照五代时期范宽的积点而略作小斧劈皴,用笔细秀繁密,用色方面则见元代画家的雅淡风格。此画显示仇英受院体严谨的造型和劲健笔法的影响之余,又带有文人画的秀润气质,使得董其昌(1555—1636)不得不承认其学李昭道一派而能精工与士气兼备,并获清初“二王”将之与沈、文、唐并列为“明四家”。


松江画派


作为松江画派的创始人,董其昌是明代中晚期的画坛翘楚。这幅《云藏雨散图》(图6)的标题来自他的自题诗:“云藏神女观,雨散楚王宫。”虽然借用了楚襄王梦遇神女的典故,但诗句的主要内容则是讲潇湘地区(湖南潇河与湘江一带)的烟云山川,即著名的“潇湘水云”景致。这幅烟迷雾渺的雨后山水图,反映董其昌继承自南宋山水画的概括特色。画中远山和前景坡岸都采用了五代时期画家董源画山的圆浑造型,配以披麻皴,山坳间也以董源的墨点画出层层叠叠的杂树,表现出董源式的江南苍润景色,体现董其昌醉心于学习古人笔墨。画中充分体现了米氏绘画风格,例如以侧笔绘画的浓淡墨点、简洁的构图和大片留白所表现的云烟,董其昌都能吸收和巧妙运用。

图6. 董其昌,《云藏雨散图》轴,无纪年,水墨绢本,101.5×41厘米,香港艺术馆虚白斋藏


董其昌融合二家之长,为董源的“平淡天真”加添米家山水的活泼动感,而相对于米家山水,则更显有明朗实体感,以及强烈的干湿、虚实对照。

为达致更理想的效果,董其昌将董源与米家山水的风格合二为一,通过融合二家之长而去其短,为董源的“平淡天真”加添米家山水的活泼动感,而相对于米家山水,则更显有明朗实体感,以及强烈的干湿、虚实对照。由此可以看出董其昌对于融会古人风格相当自信。


画中九友


董其昌当时与一些文坛名宿结成“画中九友”,其中包括查士标、李流芳、王时敏、王鉴和杨文骢(1596—1646)等人。杨文骢是贵州贵阳人,寓居金陵(今南京)。明亡以后,他曾加入抗清行列。战事失败后,他拒绝投降而被杀,忠烈之名因而传诵艺苑。他的画风深受董其昌影响,画史评其作品“清雅超俗”。此卷《九峰三泖图》(图7)尽展其枯笔简淡的意趣,反映其出入于黄公望、倪瓒的艺术追求。
图7.  杨文骢,《九峰三泖图》卷,局部,1640,水墨纸本,15.2×363.2厘米,香港艺术馆虚白斋藏 (请旋转手机,横屏欣赏图片)
“九峰三泖”是描绘松江地区著名的景点。“九峰”即佘山、天马山、横山、小昆山、凤凰山、厍公山、辰山、薛山和机山,“三泖”则是松江、青浦、金山至浙江相连的大湖荡。元代画家黄公望、赵孟頫及倪瓒也曾游此地,这里更是明代画家董其昌的家乡。所以“九峰三泖”可以作为松江天然景致和人文景观的代表,杨文骢以“九峰三泖”命名此卷,更带出他与董其昌及松江画派的密切关系。


杨氏学画受元代黄公望风格影响,再加以变化,形成他的个人风格。他于卷首及中间部分采用了黄公望的山石造型和披麻皴法,而画中亦有加入元代倪瓒的元素,尤其可见于卷中及卷尾部分的峻峭山石。杨氏采用较为枯折的笔法,使画面荒凉静穆,但是他一改倪瓒不画人的特点,于卷尾湖边亭中略置人物,和湖中扁舟垂钓的人互相呼应,较近似吴门画派的文人画风。全卷构景甚为简洁,近岸处闲置几株松树和柳树,间以大片留白作为辽阔水面。干笔淡墨和少用烘染技法,使画面显得简洁,画境深邃宁静。


遗民画家


明亡的命运对一些遗民画家的风格产生很大影响,朱耷(1626—1705)即为其中之一。他的画与时人的作品大异其趣,好像别有所指。有人认为他桀骜不驯,也有人认为他受亡国之痛影响,而出现情绪问题。而历来学者多为朱耷的作品套以政治色彩,从他对清朝的反抗意识这一遗民角度解释他的创作。《荷花水凫图》(图8)中所画的瞪眼野鸭(即水凫),是朱耷画禽鱼所用的一贯造型,就像在向人翻白眼,令人联想到朱耷是在表达内心对时局的不满。然而,正是他这一双愤世嫉俗的白眼,缔造出稀奇古怪的鸟和鱼,表现出活泼和神气,还为后来“扬州八怪”的绘画开创了尚奇好怪的破格画风。


图8. 朱耷,《荷花水凫图》轴,无纪年,水墨纸本,117×52.5厘米,香港艺术馆虚白斋藏


清初四王


“画中九友”中的王时敏(1592—1680)与董其昌亦师亦友,为清初“四王”之首。这卷《仿董源山水图》(图9)并非如王氏自己于题款中所说,只用董源一家风格,其实是融合了董源与宋元各大家之特色。卷首近题款旁绘有石块叠砌的山丘,运用了董源的披麻皴。中段楼阁右旁的平坡及后方以长披麻皴法画出山峦的造型,则有黄公望的风格。由卷中至卷尾的山石勾皴,笔致颤动的形态又略见郭熙的卷云皴。而尾端陡峭的山崖造型更显著不同于董源的江南平远景致。
图9.  王时敏,《仿董源山水图》卷,无纪年,水墨纸本,44×135.2厘米,香港艺术馆虚白斋藏
此画集合了各大家的画树方法:仿董源的有卷末圆点小树的造型;松树则参用了王蒙如张开折扇造型的树法;近卷尾处占幅甚大的一组树丛,枝丫秃瘦,参有李成、郭熙蟹爪枯枝的特色,夸张地表现出一片寒林萧然的景色。


“四王”的另一位画家王翚(1632—1717)出身文人世家,他在小时候便展现出绘画天赋,20岁时偶遇当时画坛大师王鉴,可说是他艺术路上的转折点。王鉴对他的画才十分赞赏,并邀请他到家中作客,亲授古人名迹稿本,后来更引介他拜王时敏为师。王时敏同样对他悉心栽培,王翚在此期间得以饱览收藏家秘本,打下坚实的基础,尽得各家所长,画艺大进。


受益于两位前辈的提携,并为当时名流所肯定,王翚40岁便声名鹊起。由于他名重江南,而被推荐上京主持《康熙南巡图》等一系列纪实画,并深得清康熙皇帝器重,获赐“山水清晖”四字,被誉为“画圣”。他回江南之后,求画者众,从学弟子甚多,成为虞山派的创始人。


王翚对传统的认识和吸收比王时敏等人的主张更全面。他认为对南、北二宗应该一视同仁,兼收并蓄,不像董其昌和两位老师只偏好“南宗”正脉,而忽视“北宗”之长。他摆脱宗派的藩篱,从摹古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唐宋以来诸家的表现手法,真正做到熔南北画派于一炉。


这幅《仿巨然山水图》(图10)的构图布局,正有北宋山水主峰中立的特色,利用层叠山峰的高度,制造高远的效果;而画中细致描写的木林、溪流和掩映其中的楼房,使画面层层深入,产生了深远的效果,在画面上做成百转千回的动势,展现浑厚华滋、大气磅礴的北宋山水面貌。
图10. 王翚,《仿巨然山水图》轴,1693,水墨设色纸本,186×77.3厘米,香港艺术馆虚白斋藏


扬州八怪


清乾隆时期的扬州因盐运之利,经济发展蓬勃,拥有大量财富的盐商、织造商推动了艺术活动和市场,并造就了大批画家汇集当地定居谋生,其中有部分画家的画风怪异独特,被统称为“扬州八怪”。这些画家大多来自扬州以外的地区,其中有不少是文人出身。“扬州八怪”作品深受当时社会风尚的影响,异于传统而又自抒个性,给人狂放不羁的印象。他们往往于画中加入个人对社会生活的体味,直率地表达己见。其画风受明朝中期以来的水墨写意风格影响,内容、技巧等均甘于谐俗,投合扬州社会的时好和生活,并将文人画家职业化的现象推向高峰,其所表现的雅俗共赏的意趣赢得了市场欢迎。


郑燮(1693—1765)是“扬州八怪”中最广为人知的一员。他出生于江苏兴化,曾经当过小官,然因不满官场黑暗,遂辞官而去,以画为生。郑燮爱竹,也精于画竹、咏竹,甚至还寄托了他对民间疾苦的同情。他曾作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燮的墨竹更是取材于生活。他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这幅《墨竹图》(图11)墨韵浓淡自然,就好像日光下掩映在墙上的婆娑姿态。这是他典型的墨竹,以削繁就简的方式写成,竹枝虽细而坚韧挺拔,浓淡疏密交叠成趣,创造了立体与光影效果,栩栩如生。
图11. 郑燮,《墨竹图》轴,无纪年,水墨纸本,125.9×44.4厘米,香港艺术馆虚白斋藏
“扬州八怪”中最年轻的罗聘(1733—1799)出身贫寒,满周岁时父亲便过世了。他天资聪敏,刻苦读书,但为的不是科举,而是要掌握实实在在的谋生本领,以卖画鬻文为生。他24岁时跟随“八怪”之一的金农学诗画,并且由于画艺出众,常为金农代笔。其后他到扬州发展,与当地众多画家交往密切。他人物、佛像、山水、花卉、梅竹皆精,堪称多面手。


罗聘时常吹嘘有阴阳眼,能够白日见鬼。他脍炙人口的《鬼趣图》(图12),正是描绘各种造型奇特的鬼怪。其实,当时社会正流行像《聊斋志异》这类借鬼狐讽世、揭露现实的小说,加上扬州市民对千奇百怪的事物特别感兴趣,相信正是这个原因使他画出《鬼趣图》,并轰动当时的画坛。为顺应市场的需求,他更曾不止一次绘画《鬼趣图》。

图12. 罗聘,《鬼趣图》卷,1797,水墨设色纸本,26.7×257.2厘米,香港艺术馆虚白斋藏


画卷末段那手持沙漏和箭的骷髅鬼,仿佛在警诫世人要珍惜光阴。

在这卷《鬼趣图》中,罗聘以墨染营造了一片烟雾弥漫、阴沉恐怖的异度空间,奇形怪状的鬼怪出没其中,有好色鬼、偷听鬼、大头鬼、青面鬼、矮鬼、骷髅鬼……它们的形象面目虽滑稽怪异,却未必使人恐惧,且往往能令人观之而会心微笑。


也许画家看到的并不是鬼域中的鬼怪,而是现实社会中所见尽的“鬼”,是人间的种种丑态。画卷末段那手持沙漏和箭的骷髅鬼,仿佛在警诫世人要珍惜光阴,不要浪费时光于种种鄙陋的营谋,因为人生转眼即届死期。此画被当今研究漫画的人士认为是中国古代出色的漫画杰作。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0条评论

七岁的那一年抓住那只蝉以为能抓住夏天怀念冬天清冷的气息天气热得更不像话了,连呼吸都感到不灵便。当在冬
良仓 0评论 2023-07-25
“我独自一人,对自己的灵魂,满怀巨大的爱情”——茨维塔耶娃你渴望逃离都市吗?你有没有独自一人去很远的
艺术设计的朋友们 0评论 2023-07-08
echo设计之旅毛姆说:“一个人能观察落叶、鲜花,从细微处欣赏一切,生活就不能把他怎么样。”我们和这
回响之外 0评论 2023-06-16
1970年代的艾奥瓦大学,同为小说家的约翰·契弗与雷蒙德·卡佛一见如故。两人都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
良仓 0评论 2023-05-30
提到自行车就一定离不开荷兰,今天,荷兰以自行车天堂的名声享有盛誉。全球来看,荷兰人拥有的人均自行车数
艺术设计的朋友们 0评论 2023-05-26
2001年,sara和marc schiller这对收藏“实力派”夫妇开创了一个名为“wooster
larrys list 0评论 2023-05-25
当收藏家潘阳的先生在看到艺术家genieve figgis的新作《wedding》时,他知道他找到了
kassy 0评论 2023-05-25
怎么说呢,可能是归功于马斯克之前的一系列骚操作,特斯拉再卖什么我都觉得不稀奇了。更何况只是卖个猫窝,
工业设计 0评论 2023-05-22
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家由民间打工者自己创办的公益博物馆,于2008年5月1日正式成立对外开放。日常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累计接待来访参观者五万余人次。目前,打工博物馆将要拆迁,我们引用纪录片导演秦晓宇老师的一篇旧文,回顾一下,打工博物馆的往事。
凹凸镜doc 0评论 2023-05-21
2023年5月20日,傅雷次子傅敏先生辞世,享年86岁。在傅雷的两个儿子中,相比钢琴家傅聪,二儿子傅
蒲实 0评论 2023-05-20
近日,上海“外滩猫街”成为社交平台上热议的话题。巨型猫咪墙绘出现在方浜中路的老旧墙体上,让这条位于上
陈雅芳 0评论 2023-05-15
黄小峰黄小峰,199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硕士、博士均就读于此,现为中央美院人文学院教授。主
王芷岩 0评论 2023-05-11
“独自行走的男孩”(the boy who walked alone)——这是查尔斯在苏格兰戈登斯顿
iweekly周末画报 0评论 2023-05-09
好怪哦,再来一口!“怪味”,什么东西?初到重庆,面对超市便利店里满货架的“怪味胡豆”,你难免心里冒出
地道风物 0评论 2023-05-07
终于不必担心其他,也不必提前计划,你可以随时外出,和朋友喝一杯咖啡,吹一会儿春风。北京气温多变的季节
乌云装扮者 0评论 2023-04-29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