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 -利来app官方下载

陶朗歌

2023-07-10 14:18:00

01.出差错的人生

现年只有34岁的尼克·德纳索,绝对算得上是美国新生代独立漫画家中的佼佼者了,尽管从2016年至今,他只有三本作品出版,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在业界的口碑和地位。2016年,他的处女作beverly(简中版译为《接近真相的贝弗莉》)出版,旋即获得了《洛杉矶时报》的「最佳图像小说奖」;2018年的sabrina(简中版译为《消失的塞布丽娜》)更是石破天惊,获得了包括老牌文学奖「布克奖」在内的多项大奖提名,并拿下了当年《纽约时报》的「年度图书奖」。

《接近真相的贝弗莉》

《消失的塞布丽娜》

刚才提到的布克奖,即“曼·布克奖”,是英语世界中最为重要的文学奖之一,是可以与龚古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比肩的文学大奖,其影响力甚至不亚于诺贝尔文学奖。而《消失的塞布丽娜》的入围,更是该奖历史上首次有漫画作品获得提名。

尼克·德纳索的第三部作品acting class(繁中版译为《表演课》)在2022年出版,同样获得了媒体的一致称赞,并拿下了《卫报》的「最佳图像小说奖」,而同名影视作品也已提上日程。

《表演课》

德纳索的作品总是钟情于去描述美国现代生活中那些令人不安的场景,当权者对于民众的愚弄和操纵、普通人之间的猜忌和欺骗、网络时代中四处横流的虚无乱象、人群交际间的冷漠疏离......他笔下的故事就像是一道流经现实世界的黢黑暗流,所有人都知道它的存在但却都假装视而不见,但阵阵恶臭却令人无法忽视。最具代表性的是第二部作品《消失的塞布丽娜》——故事女主角塞布丽娜神秘失踪了,随后她的男友、妹妹以及他们周遭的人全都陷入了舆论漩涡,各种虚假信息尘嚣直上,电台阴谋论、社交平台谣言、媒体虚假报道纷至沓来,人们开始揣测这件事情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秘密......

《消失的塞布丽娜》内页

此书出版时,正值特朗普当政期,书中所论及的种种现象正在美国人的现实生活中鲜活上演,枪支管制、军队暗箱、媒体造假等话题的热度始终居高不下,而2021年爆发的美国「国会山骚乱」,则更让这本书被视为是极具前瞻性的「预言之书」,德纳索一「战」成名。当然,《消失的塞布丽娜》被引进中国后,其实反响平平,这倒不是因为引进版品质堪忧,实在是因为国内读者没有亲身经历美国读者当时的遭遇,便很难对书中所述的种种情节感同身受。尤其是当时美国民众对特朗普当局所持的极端对立的态度,几乎「撕裂」了美国社会,这对当时的中国漫迷来说,根本无从体验。
时隔四年后出版的《表演课》,其实可以视为是《消失的塞布丽娜》的某种精神延续,只不过没有了前者那么尖锐明显的政治立场,而是把更多的眼光投向了社会中的普通民众,讲述他们在道德失范成为常态的当代社会中,如何谋求个体困境突围的故事。相比于《消失的塞布丽娜》,《表演课》更具普适性,读者并不需要对美国当代社会的各种现状和思潮有多少了解,便可体悟其中的况味,因为它的故事不仅仅可能发生在美国,而是可以在世界各地上演,所有人都能找到共鸣的点。

《表演课》内页

尤其是,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的这场全球性疫病风波之后,绝大部分人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社交隔绝、系统性焦虑等事情之后,精神上的官能失衡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脆弱、沮丧、忧郁、烦躁已经成为了当代人的精神共性,可谓是山川异域共此凉热。而在这种敏感的精神失衡状态之下,个体难免发生异变,再加持各种信息爆炸、经济下行、局部战争、信仰危机等负面事件的冲击,人生想不跨入歧途都难,于是急病乱投医,有人受了蛊惑,有人被蒙骗,有人陷入低潮.......出了差错的人生随处可见,十有八九。可若是人生出了问题,又当如何呢?尤其是当解决问题的手段并没有掌握在个人手上时,那些陷入困境中的人该怎么样呢,是归咎于时代巨轮无情的碾压么,是任由人生滑入不可控的虚妄阴霾么,还是想尽一切办法也定要披荆斩棘另辟蹊径呢。而如果此时有人向你伸出援手来,愿意拉你一把,把你从「出了差错的人生」中解救出来,而且还是「免费」的,怕是很难不让人心动吧?这其实就是《表演课》这部作品想要去讲述的故事。腰封上一位面容和蔼的老师说道——「各位来上课,是因为人生出了差错,对不对?」

各位来上课,是因为人生出了差错,对不对?」

很难否认啊。


02.十个不如意的人

可惜的是,《表演课》暂时还没有简中版,对绝大多数大陆漫迷而言,对其中的故事恐怕还是不甚了了,所以在我们谈论这部作品之前,还是让我先把它的故事大概地复述出来。故事从一对夫妻开始,罗希和丹尼斯的婚姻出现问题,他们之间激情不再,生活百无聊赖。丈夫丹尼斯提议,两人扮演一对初识的恋人,制造一些「新鲜感」来挽回各自的情感疲劳。但是,笨嘴笨舌的丹尼斯讲话永远不在点子上,两人闹了个不欢而散。

丹尼斯

人生出问题的可不止是他们两人,紧接着其他角色次第登场——单亲妈妈蕾安独自带娃,三岁的儿子马克斯似乎有些精神问题,敏感、脆弱、情绪极不稳定,蕾安在日常消磨中逐渐迷失了自己;举止怪异的姑娘安琪,没有什么真正的朋友;裸体模特汤马斯想要寻求人生瓶颈的突破;来学素描的姑娘贝丝似乎总处于神游状态,她的姥姥葛洛莉亚对她呵护有加但总是忧心忡忡;肌肉男卢是个不受同事待见的家伙;按摩师丹妮耶尔始终对难缠的客户保持着克制;还有被往事所束缚的尼尔,他始终压制着内心的另一个自己......

模特汤马斯

这十个人都在各自的人生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而机缘巧合之下,这些本没有什么交集的人聚集到了一起,共同来参加一个「表演课程」,而授课的老师则是一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中年人,他说他叫约翰·史密斯,课程前四堂完全免费,后续的收费课程是否继续,则完全看学员自己的抉择。对于这些人生「遇到问题」的人而言,这样的「条件」很难拒绝,于是他们决定跟随约翰上课。在此后的几堂课中,约翰不断施展自己「窥探人心」的绝技,利用难以察觉的心理手段,步步激发学员们对改变生活的热望,从而让几乎所有人都不断陷入他精心布下的「迷局」之中......显然,约翰是一名深藏不露的「心理高手」,第一堂课上,他一出场就是一招「欲擒故纵」,故意把姿态放得极低,他介绍自己时说,自己有一个「菜市场名」而且「一听就忘」,他上来就把课程的主导权交给学员,并对这些初学者们的「表演」大加褒扬,这样更容易获得那些本就内心充满焦虑的学员们的认可和信任。
棕色衣服者为约翰在第二堂课上,约翰为每个人都安排了一个角色,随后便让他们即兴表演,没有剧本、没有台词,他甚至也没有教授他们任何表演理论。但看似随意的安排,其实暗藏玄机,约翰其实是匹配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需求来为他们量身定制了角色——比如,处处受排挤的卢被安排出演一条狗;急于弥合情感关系的罗希和丹尼斯却被拆开来,各自去追求别人;生活中处处被照顾的贝丝则成为了派对的主人,要担起照顾他人的职责;而一向与人「坦诚相见」的模特汤马斯却被要求隐藏自己「小偷」的身份......卢扮演「狗」他们的角色与他们在现实中的身份大相径庭,但多多少少都关联到他们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部分,有的是不愿提及的过往,有的是不愿承认的渴望,有的是隐而未发的隐疾,有的则是被外界所唾弃但却始终无法放弃的执念,他们很快便沉浸到自己的角色中,尽管他们此时对此还有所抗拒。

来上课的学员

第三堂课,尽管学员们被要求前往一处偏远的私家宅邸中上课,但十个人还是如数到场。而此时他们的生活已经悄然发生变化——按摩师丹妮耶尔不再忍让难缠的客户;寄居在别人家楼梯下隔间中的卢,依然没有从狗的角色中脱离出来;不善交际的安琪越来越想要脱离现实世界......第三堂课上,约翰依然让学员即兴表演,只不过这次不再是集体表演,而是让每个人在想象中「出演」一幕独角戏。此时的学员们,在经历了之前两堂课的历练之后,身心都发生了变化,他们就如同约翰此前所说——「想要另开一番天地」。如果将第一堂的课的主题称之为「了解自己」的话,第二堂课的主题就是「发现内心」,而到了第三堂课,学员们则开始「直面困扰」了,约翰通过某种「催眠」的方式让所有学员进入到一种深度睡眠的状态,他们各自想象的场景就以一种类似梦境的方式在潜意识中上演:单亲妈妈蕾安发现自己的儿子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绿色怪物,他变得无比狂躁,最终将无法收拾;模特汤马斯开始对自我认知产生质疑,他被人怀疑是一名罪犯;感情出现危机的罗希和丹尼斯,认识到或许分开才是更好的选择;举止怪异的贝丝则想象出两个自己,用骰子玩起了「俄罗斯轮盘赌」......

蕾安和儿子

第三堂课之后,终于有人察觉出事情正走向诡异,但十名学员最终还是如数到达现场,前来参与第四堂课,这一堂课依旧是即兴演出,每个人都按照自己设定的角色去演出,而他们各自的故事则会相互交织在一起。在这一堂课上,学员们将为自己尝试真正进入自己「幻想」出来的新的人生中——罗希和蕾安在湖上泛舟,但却怎么也到不了岸边;汤马斯来到一座小镇,却失手杀死一个人;尼尔成为一名警探,负责看管罪犯;丹尼斯发现自己成了一名功成名就的大咖,走到哪里都前呼后拥;安琪终于找到了所爱之人,并愿意为其舍弃一切;贝丝也有了自己的生活,但显然葛洛莉亚并不想要这样......

「新世界」

如果这些人都在想象中的世界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东西,那他们是否还愿意结束掉这场表演课,返回到「出了差错」的现实世界呢?如果美梦可以成真的话,还会有人愿意醒来么?正当此时,约翰带着其他人出现,告知学员们可以继续课程,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继续,他们登上车辆,前往约翰口中「演重头戏的地方」.....而没有人意识到,故事中的现实世界此时已经崩塌,所有的一切其实都发生在「戏」中,然而,真孰假,孰虚实,已不再有人关心。

03.反《楚门的世界》

很多人应该都看过金凯瑞的经典电影《楚门的世界》,在影片中,楚门发现自己所生活的世界是一座巨大的摄影棚,而他的家人和朋友其实都是演员,他的全部生活则是一部纪实性肥皂剧集,而他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一直扮演着该剧的主角。

《楚门的世界》

《楚门的世界》的关键冲突,就是「真实的现实世界」「虚拟的戏剧故事」之间的错位,楚门所以为的真实生活其实不过是被定义的虚拟故事,而对于观众而言,这个虚拟的故事却无比真实,他们愿意将其视为是真实世界的某种延伸。某种意义上讲,《表演课》的故事设置其实和《楚门的世界》很相像。只不过,在后者的故事中,主角楚门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迫」地选择将虚拟戏剧作为真实生活的替代品;而在《表演课》中,遭遇现实锤击的各人却是「自愿」地选择进入到虚拟的「戏剧世界」中去。而这似乎也是为何此书要以「表演课」来作为贯穿始终的关键线索的原因——正是因为角色们前来参加表演课,这才让他们此后进入戏剧/电影世界变得顺理成章。我们甚至可以把这部作品视为是《楚门的世界》——没有剧情关联的——的「前传」,这些角色最终会进入到一场更大规模的「重头戏」中,那里将是他们自己的「楚门的世界」。

学员们的「楚门的世界」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表演课》本身也充满了「电影感」。德纳索似乎刻意地以一种「电影化」的视角来增强作品的「戏剧感」,并将一种类似《楚门的世界》的观感带给读者。比如,作品中的绝大多数场景,都采用了一种水平视角下的「中近景」,大多数角色是以半身近景或面部特写的形式出现的,就像大多数电影作品所呈现的一样。

胶片质感除此之外,近乎刻板的矩形画格分割——画幅比例甚至都近似于4:3——也很难不让人联想到电视/电影屏幕。尤其是每页等高排列的五行画格,难道不像是一卷水平铺开的影视胶卷么?更别提在书籍的封底,醒目地印着「a paperfilm book」的字样,作者对它的定义本就是「纸上电影」。还有一个非常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德纳索在处理群像角色的多线叙事时,采用了类似影视作品中常用的「pov视点」叙事手法,即在几个重要角色之间多次切换,而且每次切换之前会特意设置一副「过渡画格」用以区分不同章节。

过渡画格

比如开头讲述完罗希和丹尼斯的章节后,在开始讲述蕾安的故事之前,就有一格类似章节题图的画格,这种处理方式在之后还会出现多次,大多都是出现在两个相邻章节之间。而如果你对默片有所了解的话,那么对这种典型的影视过渡手法应该不陌生。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电影化」处理也值得一说。事实上,随着故事的行进,现实世界的场景已经越来越少了,后半部分大多数的故事都发生在角色们所虚构出来的「戏剧」中。德纳索在处理现实世界与戏剧世界的切换时采用了非常直接的方式,往往没有任何过渡或画面提示,就直接切换到新的场景中。比如,在第三堂课上,约翰让所有学员躺在房间中,在各自颅内进行「表演」,随后画面便直接切入到学员脑海中的戏剧世界。第四堂课的切换更加明显,起初学员们都还处于一间空旷的教室内,但随后他们便出现在了各自想象中的世界中。随着故事的行进,戏剧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分野已经越来越模糊,越来越让人难以区分。

一个典型的虚实场景切换

如果不加以仔细甄别,即便是「上帝视角」的读者也很难分辨。而这种将现实与虚幻熔于一炉的效果,似乎正是德纳索想要的,他似乎是在暗示,当代人的生活已经逐渐失去了现实边界感,网络世界不再是现实世界的衍生,而是逐渐成为其本身,而由此产生的各种虚拟场景,也逐渐成为现实的一部分。对于2023年的读者来说,在接连经历过脑机接口、apple vision pro、ai创作大爆发等革命性技术爆炸之后,应该对「虚拟入侵现实」这种事情不再惊讶了。事实上,全书都在刻意模糊现实与虚构的边界,只有一处是例外的,那就是出现在第四堂课上的一个场景。德纳索用了「黑白灰」的方式处理了这段内容,似乎是有意要提示读者注意这段情节的「特殊性」。在这段情节中,大部分学员都已经全身心地投身于他们虚构的世界中,只有两个人例外——丹妮耶尔和葛洛莉亚。

黑白场景

葛洛莉亚的孙女贝丝自认为在这个世界中找到了「真爱」,而葛洛莉亚则不断提醒她这是在表演课上,并不是真正的现实,而她所谓的真爱「麦尔康」不过是老师约翰扮演的「角色」而已。贝丝不愿相信她的话,现实中的她精神濒于错乱,而在这里她有了想要的一切。被迫无奈的葛洛莉亚便只好联手丹妮耶尔,强硬地表示要退出课程。随后画面恢复了彩色,场景则短暂地回到了现实世界,老师约翰严厉地将她们三人逐出了表演课现场,而直到此时,贝丝仍旧沉浸在虚构的世界中,对着约翰大喊道,「麦尔康,叫她们放手」。在此之后,德纳索再也没有刻意将现实世界与戏剧世界分开过,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两个世界已经再无分别。

虚与实

值得玩味的是,葛洛莉亚、贝丝和丹妮耶尔并非是唯一「全身而退」的学员。在故事的最后,罗希也没有选择上车,而是选择了「退课」。不过,她仍然处于虚构的戏剧世界之中,并没有回到现实世界中。随后,在其他人乘车离开后,她拦了一辆路过的私家车,车子驶向远方,随后消失。但是,罗希后来是乘车追赶其他人去了,还是以某种方式回到了现实世界,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所以,《表演课》的结局其实是开放式的,要看读者作何理解。我的理解比较暗黑,偏向于她想要搭车回家,但在归去的路上她会发现,自己被困在了虚构世界中,再也回不去原来的生活了。这就像很多当代人一样,明明对现实世界有着无比清醒的认知,但却依然被迫选择混沌与虚无,在虚构的世界中,一圈又一圈,漫无目的地漫游,面无表情、目光呆滞、沉溺于虚无。


04.骗子大师

导师约翰无疑是故事中最为神秘的角色,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角色,他真的只是一名表演老师么?还是说他其实是个不学无术的江湖骗子?他又映射了现实中的哪类人?

约翰

故事中的约翰确实很让人生疑,这一点从他甫一出场,想必就被细心的读者捕捉到了。他出场的自我介绍十分简短,他谦逊得过分,似乎有意在隐藏些什么。而当他在第二堂课上,又故意使用一些具有挑衅意味的话语来刺激学员,他所说的每一句话,看似随意,其实都极具煽动性——比如,当他提出学员们来上课的原因是「与社会格格不入」遭到质疑后,他这样回应道,「不会吧?你们有这特点,连自己都不清楚么?我其实是在赞美各位。照着传单出席免费课程的人,通常静不下心,寻寻觅觅。各位来,是因为人生出了差错,对不对?如果一切安好,应该心满意足,每晚与电视为伴。」我们不妨逐句来分析下他说的这段话。「不会吧?」,先是用反问句来预设了自己的立场,再次坚定地表明了自己之前的观点;「你们有这特点,连自己都不清楚么?」,再用一个反问句来把问题推给学员,如果你们没有意识到问题那说明是你们对自己的认知不够,实则是贬低学员;「我其实是在赞美各位,用一句「赞美」掩饰刚才的贬低,对刚才的攻势稍作收敛;「照着传单出席免费课程的人,通常静不下心,寻寻觅觅」,刚刚收敛,紧接着又从低位来发动攻势,来回拉扯,让对方难以反驳;「各位来,是因为人生出了差错,对不对?」,再次发问,并暗示对方答案是「对」;「如果一切安好,应该心满意足,每晚与电视为伴。」,最后用一个假设来收尾,既然你们来了,就说明你们一定不会心满意足,一定不够安好,看似是假设,其实是根据结果的反推,让对方根本无从反驳。这一段话说得滴水不漏,直接将学员定性为「与社会格格不入」,这其实是对学员的一种负面精神暗示,与pua无异,而这也与后面他逐渐控制学员的心智做好了准备。这其实与很多洗脑话术很像,其根本逻辑就是在双方之间建立一个不对等的关系,通过建立自己的威权地位来达到让对方无底线顺从的目的。

约翰

毫无疑问,约翰是个洞察人性的高手,他能够非常准确地把握每个学员内心深处最为热切的渴望、或者最为惧怕的阴影,并对其进行利用。比如,对于尼尔这个角色,约翰对待他的方式就很值得深思。尼尔是一个有前科的人,在做社区义工,负责筹集捐款,他内心深处对自己过往的经历非常懊恼,表面上十分温顺,但内心里却狂躁不已。在第三堂课上,尼尔想象中的自己成为了另一个人,人缘很好,又善于言辞,和之前那个寡言的自己判若两人。到了第四堂课,尼尔已经彻底放弃了从前的自己,成为了一名看管犯人的警察,完成了身份的大逆转,而且出于之前精神挫折的补偿心理,他以私刑的方式「虐待」囚犯。我们不难想象,这可能就是之前他所经历的事情,只不过他是被虐待的那方。

尼尔

尼尔身份的转变很具有代表性,通过几堂课的「学习」,他逐渐了解到自己精神问题的根源,并主动去寻求改变。单从最终的结果来看,事实上,尼尔确实从中受益,他走出了之前的阴影,在「新世界」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只不过这个全新的角色对他人而言,恐怕并不算什么善茬。关于约翰的真实身份,也不是没有人起过疑心。其实在故事的最后,约翰坦承,自己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他自己其实只是一个「招募者」,而学员们所经历的事情只不过是整件事情的冰山一角,像他们这样类似的学员更是不计其数。而所有通过「选拔」的学员将被聚集起来,去进行更重要的「表演」。
此外,在一段相对独立的情节中,学员丹妮耶尔在逛唱片店时,发现了一张名叫「night when i’m wistful」(失意之夜)唱片,约翰的头像赫然出现在封底,而他名字则以「约翰·s」被标注为「顾问」,这无疑让约翰的身份变得更为神秘起来,他真的只是表演课老师么?还是一个会以各种身份去蛊惑人心的「招募者」?以及他真实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德纳索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一如他的其他两部作品一样,他留下了这些开放性的空间,交给读者去自行解读。


05.极简主义的克制与陌生

最后说几句德纳索的「清线画风」。德纳索算是当代少有的几位仍在坚持使用清线画风的艺术家,这种源于上世纪中叶欧洲漫坛的古老风格,曾和埃尔热的《丁丁历险记》一起风靡全球,但如今早已化为历史尘埃,不复当年。这种画风以极简风格著称,线条匀称简洁,没有多余的细节装饰,甚至省略了体积感和阴影,颇有一些「扁平化」的设计语言在其中。除了德纳索之外,另一位当代清线画风的代表人物,就是克里斯·韦尔,而巧合的是,他们二人对彼此的作品都赞赏有加。极简的画风,再加上极为克制的场景设计,使得德纳索的作品往往呈现出一种十分孤寂的现代感来,所有的线角全都保持着绝对的理性,而人物则始终保持着一种冷漠的「机械感」,没有肉体凡胎的烟火气息,倒是像没有感情的「人造物」,而这和故事整体的疏离气氛十分搭调。

尼克·德纳索的画风

不过。相比于前两作,《表演课》的艺术风格还是有所变化的,最显著的就是人物「眼睛」的处理。典型的清线画风中,人物眼睛一般都是以「豆豆眼」的形式存在的,即没有眼白部分,只用单纯的两个圆点来表示,这在德纳索之前的作品中很常见。而在《表演课》中,人物的眼睛却拥有了完整的生理结构,眼白、眼睑、眼角、眼球一应俱全。

眼睛

但这样处理的目的,似乎并不是为了去丰富角色的面部表情,而是出于恰恰相反的目的——为了强化角色表情的呆板和冷滞,所有角色的眼睛始终瞪得大大的,甚至显现出一种过分的「理性化」来,而这却与故事本身的荒诞形成了极为强烈的对比。尤其是,这些角色在故事的全程一步一步被操纵、煽动和引诱,但他们的眼睛却始终保持着「目视前方」的状态,甚至类似于被「催眠」后的状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睁着眼睛的盲目感」,令人不寒而栗。

「睁着眼睛的盲目感」

而这似乎也是一种隐喻,即在当下的时代中,一种全球尺度下的「公共幻觉」似乎正在上演,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只不过这些角色的戏码并不一定是真实的,而是被定义出来的,甚至是被刻意引导的,而很多人已经失去了独立判断的能力,在信息的狂潮中被裹挟着前进,沦为一个又一个提线木偶罢了。他们空洞洞地瞪着双眼,盲目地目视前方。



文章来源: 陶叔淘书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0条评论

 第 434 集 编辑 | matthew   
哎呀我兔 0评论 2023-07-17
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幽默需要特殊的头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想向你介绍yuval robichek,一位以有
陈老姐姐 0评论 2023-07-17
最后多说两句,毛毛今天这篇文章,并不是为了否认克隆技术和为这一技术努力的人们。毛毛只是希望大家不要忘
毛毛猫本毛 0评论 2023-07-17
中国美术学院插漫系20级同学
劉陽荷、徐舒杨等 0评论 2023-07-14
毛毛猫本毛 0评论 2023-07-14
——end——监制/饿发   撰写/我爱乳木果   绘制/罐
简史官 0评论 2023-07-14
不久前我们曾经介绍过比利时漫画艺术家皮特·德普特的作品《怪叔迪基》,这是一部享誉欧洲二十年的无字经典
天视漫吧 0评论 2023-07-13
哪句话让你突然不焦虑了?“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当你脚踩到那个具体的路径上,一步一步往前走的时候,就不
我是拾遗君 0评论 2023-07-13
文章来源: 有毛umao
毛毛猫本毛 0评论 2023-07-13
大家好!我是花生今天带来falseknees的动物小短漫喜欢的话可以去支持译本《我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花生 0评论 2023-07-13
——end——监制/饿发   撰写/我爱乳木果   绘制/赛
简史官 0评论 2023-07-13
文章来源:书单来了
书单来了 0评论 2023-07-13
宋代诗人苏轼有一首名叫《题西林壁》的诗,第一句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就是,我们
绛紫艺术 0评论 2023-07-12
家人们,这部万众瞩目的国产动画电影终于上映了!想去年暑期档,一个建模帅得不行的杨戬出现在二次元各位画
金城漫与画 0评论 2023-07-12
最近,鸟山明的短篇名作《sandland》即将登陆银幕,老粉丝们纷纷表示强烈期待。这部漫画是鸟山明最
金城 0评论 2023-07-1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