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 -利来app官方下载

adcnews 建日筑闻

2023-07-03 15:01:00

2nd/jul.

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作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展,一直因其主题的先锋性、内容的代表性、形式的艺术性而被视为全球建筑展的标杆项目。2023 年 5 月 20 日,第十八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正式开幕。疫情之后,国际建筑界名人云集威尼斯。

扎哈事务所总裁帕特里克·舒马赫(patrik schumacher)第一时间观展并评论道,“西方建筑文化(以及整个西方文化)将其所有建筑排除在“建筑”双展之外,让人惭愧与内疚;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建筑文化以充分的力量和自信出现在这里。

© 徐航

© 章鱼摄影

© 章鱼摄影

中国建筑师和中国国家馆(包括香港馆)几乎提供了整个双年展中的所有建筑。”[1]这一锐评揭示了当今全球建筑届不断扩大的张力,亦彰显了中国建筑业及中国国家馆的独特性。如他所言,中国国家馆策展在理念和形式的层面,坚持以建筑话语展开中西方的平等文化对话,讲述切题切时的中国故事。

© 章鱼摄影

© 章鱼摄影第十八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的总策展人莱斯利·洛科(lesley lokko)提出“未来实验室(the laboratory of the future)”的展览主题 [2],隐含着对困难重重的西方现代性价值观的批判和重思,以及对全球面临的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移民问题等共同紧迫议题思索的呼唤。

在此框架下,中国国家馆提出“更新·共生”的策展主题,围绕超大城市及广袤乡村在近年来的更新进程中的前沿探索,在气候变化、技术进步等背景下探讨新时代中国建筑学的核心议题,期待与展览总主题产生平等、深度的跨文化对话,用中国经验来为全球性的范式转型提供参照。

© 章鱼摄影

© 章鱼摄影

更新·共生:邂逅一个独特的中国故事

“更新”(renewal)在中国文化和语境中意味着什么?一种心境。首先,变化为常态;但同时,变化又兼具文化传统的恒定性。这是一种“不变中的变化”。一位睿智的学者观察到,正如中国山水画中一个常见的题材——瀑布,远观似坚如磐石,近看实则气象万千……瀑布的存在乃是健康生态的表征,那即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共生”了。在人居环境的营建上,“更新”在中国是习以为常,而国人对其“流芳百世”的永久性和纪念性不太看重。

在此理念下,中国语境下的“更新”无疑将与若干全球性的城乡发展议程产生有意味的对话——是一种调和,还是一种反思?本届中国国家馆通过近 40 年来变化中的人居环境映射,讲述一个生活、建筑、城市与自然更新共生的中国故事,对中国城市发展路径及未来方向展开思考和讨论。

© 章鱼摄影

三组数字勾勒出这个故事的轮廓。作为现代中国人口最集聚的城市之一,上海从 1978 年到 2023 年间,人口从 1100 万人增加到 2500 万人人均居住面积却从 4.5 平米增加至 37.4 平米——这三组数据,一定程度上凝聚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景观的剧变,亦折射出中国建筑师群体的实践路径及工具转型的过程。本届中国馆展览试图从学术和实践的双重意义上重新探讨对“更新”的理解和导向,借助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在城乡进行“实验”产生的智慧和经验加以阐述,以寻求建构全球“未来实验室”的设计工具。

© 章鱼摄影© 章鱼摄影

本届中国馆展览分为“宜居·传奇·百变群像”、“宜居·更新·上海故事”和“共生·未来·自然复兴”三个板块,选取面向全国的城乡更新多元案例、上海宜居城市营建的精明手段、技术变革下的未来城市发展三部分内容,共有 40 余位/组建筑师、设计师和艺术家参展。每位艺术家的作品陈列在一幅“卷轴”式的柱状展柜之中,40 余幅巨大的“卷轴”构成两排宏伟柱廊,参观者穿行其中,恍如置身城市的森森楼宇,在“观画”“展读”“凝视”和“漫步”中寻求应对现实的答案和对未来的想象;置身于古老的威尼斯军械库,“卷轴”亦唤起西方古典柱廊的意象,创造了某种跨文化对话的契机。

室外装置则通过“数学模式”,引发院落与塔楼在土地利用的效率和宜居性上的差异之问。本届中国馆的展陈设计以极简却又充满文脉象征意味的形式,与展品交相呼应,回应对展览的内容形式一致性的关切。

室外装置 © 章鱼摄影

板块一:宜居·传奇·百变群像

近年来,中国建筑师持续在更新中追求宜居的人居环境:人与人的共生,创造了动态的栖居、市井空间的回归、文化内核的介入;人与城市的共生,创造了穿楼而过的地铁、城市活力的织补与迭代;人与自然的共生,创造了乡村家园的再现以及地方感的重塑。本版块试图借助中国当代城市与乡村更新进程中的实践探索,多元化地呈现城乡发展的新路径。城市住宅和公共建筑设计是在形式与内容层面探讨城市与自然共生可能性的重要方向。乡村领域的更新倾向于强调乡村振兴进程中的文脉和肌理延续的思考。

既有环境中的宜居家园更新

历史维度下的城市更新织补

回归日常生活的更新重塑

空间层积的城市更新迭代根植地域文化的乡村更新再现

,时长04:09

宜居·传奇·百变群像参展人完整名单(按拼音顺序):

薄宏涛,cbc建筑中心,重庆设计集团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杜春兰,范蓓蕾、孔锐、薛喆,何健翔、蒋滢,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黄印武,孔宇航、杨崴,李兴钢,刘珩,刘可南、张旭,孟凡浩,上海设计周,水雁飞,宋晔皓,王求安,王彦,张佳晶,张利、赵鹏、叶扬,张鹏举,张彤、aldo aymonino,朱锫,庄子玉



板块二:宜居·更新·上海故事

上海是一座“魔都”,建筑师们在这个“螺蛳壳”内以精明的更新手段,延续着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以点、线、面的组合描绘一幅城市生活百景图:“点”表达城市中固定的居住者与移动的快递骑手的互动,展现上海的便利性;“线”勾勒大都市中的疏旷,捕捉上海的闲适性;“面”描绘城市界面的变幻,呈现上海的适应性。本版块通过一系列围绕上海城市更新的实践项目和研究探索,思索了效率与宜居性、公平性之间的辩证问题。展览首先透过青年观察者的目光来描摹上海宜居性的基本度。宜居·更新·上海故事参展人完整名单(按拼音顺序):

蔡春燕、刘涛,大舍建筑,郭宇辰、杨思齐、詹孛迪 姜伯源、王静雯、杨硕,何孟佳,李丹锋、周渐佳,刘漠烟、苏鹏、琚安琪、应世蛟、李园园 宋佳威,刘宇扬,钱诗韵,阮昕、张洋,孙昊德、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学生团队,童明、任广、郭鸿衢,王欣、孙昱,王卓尔,徐迅君、张旭东、庞磊,张斌,章明、张姿、秦曙、苏婷,庄慎、任皓、唐煜、朱捷



板块三:共生·未来·自然复兴

随着城市和乡村中开展的生态修复及宜居环境营造的努力,我们或将迎来一个生态复兴的未来。展望后工业时代的人类城市,借助新能源、电动化、虚拟现实等技术革新,人居环境的变化或将与生态的复兴迎来新的共生平衡。不断更新的宜居环境能否将大自然的蓬勃力量带回到人们面前?流逝的都市和历史如何追忆和再现?清洁能源的时代如何带来更加宜居、高效、共享、公平的城市?为了思索这些问题,本版块邀请前沿问题的研究者、先锋艺术家共同探讨城市变迁与生态复兴的新趋势。随着元宇宙概念下对虚拟生活空间及社交场景的积极想象,现实世界的空间压力或能得到舒缓,给生态平衡与自然复兴带来契机,也让流逝的历史空间记忆找到了重新被展现和体验的方式。共生·未来·自然复兴参展人完整名单(按拼音顺序):

黄华青,龙瀛,罗晶、于博柔,汪单、李智博,杨泳梁,郑晓笛,周巍



板块四:宜居·迷

作品通过“数学模式”,抽象表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空间组织和用地方式,为观众提供相应的“生活方式”体验,从而引发院落与塔楼土地在利用效率和宜居性上的差异之问。在展览期间,高低错落的柱阵也成为室外观展、宣发、休憩等活动的天然舞台。

室外装置手绘 © 阮昕

© 章鱼摄影© 章鱼摄影

板块五:线上云展厅

本届威双中国馆还首次尝试建立了线上云展厅。在多家行业顶尖技术服务商的跨界合作下,云展厅运用国内外领先的实时3d创作工具、云渲染优化技术和云服务器资源,在移动端实现意大利现场和中国云端的同步部署和实时体验。云展厅基于现实中国馆的“数字孪生”,除了辅助现场展厅中若干“元宇宙”概念作品的交互体验之外,还在场景设计上进行了科幻化、游戏化的美学和操作优化。

观众只需用手机移动端简单扫码,便可通过掌上云展厅来导览、观摩和体验每一件展品,展现了让云展厅同时作为一种“增强现实”和“平行世界”的双重路径。


结语


中国参加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的历程,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重要的变化:从过去以“仰视”姿态向西方学习现代城市的发展设计经验,到如今用“平视”的态度与世界展开交流,为全球性关切的议题和进程做出独特和应有的中国贡献。“平视”最重要的是交流和对话,需凸显各自独特的视角与位置,才能做出贡献,引起他人的兴趣。正如本届中国馆所选择的“更新·共生”主题,在日新月异的中国城乡更新中,表面上似乎看不到太多传统性和文化性,但通过展览的“凝视”过程,我们希望启示中西方的观众以平视的姿态,共同去寻找表象背后的文化与传统元素及意义,并思索中国哲学中“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第18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组织架构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承办单位: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策展人:阮昕

执行策展人:张海翱

展陈设计:阮昕、奥默默工作室

策展团队:孙昊德、黄华青、徐航、杜骞、饶富杰、吴洪德、汪单、汪灏、李迪


特别鸣谢:

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

上海闵行房地(集团)有限公司

碧谱照明

山灰艺术社区

上海西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云展览技术执行:黄华青、徐航、李迪


云展览利来网的技术支持:

虚幻引擎

深圳潮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平行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标识系统设计团队:萧冰、潘爱、韩欣悦、李语辰、肖亦祺、罗铃滢

承建执行团队:上海设计周


给予过支持的单位/人员:

特别支持: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

合作与交流

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威尼斯建筑大学

都灵理工大学

米兰理工大学

罗马一大

威尼斯大学

华霞虹、傅森


宣传

中共上海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ip shanghai

时代建筑:支文军、戴春

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社、央广网、cgtn、环球时报、光明网、澎湃新闻、中国新闻网、卷宗wallpaper*、archdaily、有方、谷德、建道筑格archidogs、elledeco家居廊、周末画报等


展览

奥默默工作室:张海翱、徐航、李迪、潘文琪、杨格、李依杭、李金海、唐玲、张明蕙、吴昌龙、王君如、陈嘉诚

碧谱照明:林志明、陈超、王雨婷

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何颖、陈叶鸿、黄曼虹等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光环境设计部缪海琳、徐天择、赵政达、廖潺

上海齐涵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杨春华,徐晓明,徐伟,万国华

上海纭策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李进、虞志英、杨磊等

上海艺创模型设计有限公司:惠正文、张彬、周克强等

章鱼摄影:章勇、刘俊男、邵苹

志愿者:赖宇婧、宋涤非、王丹序、林应媚、rodolfo balestra、王紫骐、何泽家、张晓霞、刘心枚等

图片来源

所有图片由第18届威双中国馆策展团队及参展人提供


参考文献

[1].有方:《扎哈事务所总裁舒马赫: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我看到这门学科的“自我毁灭”》。

https://www.archiposition.com/items/20230523045713

[2].第十八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利来手机网址主页

https://www.labiennale.org/en/architecture/2023/introduction-lesley-lokko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0条评论

“(关于‘活性建筑’,)我给出的答案是来自我土生土长的区域的现象,叫:‘阴影’,它其实是媒介,来反映
艺术新闻中文版 0评论 2023-07-25
无论是赖特的流水别墅,亦或是扎哈·哈迪德的流线型几何,在midjourney的对话框轻敲键盘,数秒之
iweekly周末画报 0评论 2023-07-25
"城市补完计划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高密度发展,城市产生了一些灰色地带,例如高架桥、快速路、过街天桥等桥
匠山行记 0评论 2023-07-25
24th/jul.haus balma 位于 graubünden 山麓瓦尔斯,毗邻彼得·卒姆托(p
建日筑闻 0评论 2023-07-25
坂茂告诉我们,他在富士山脚下为自己建造了一座纸管材料别墅,但长期忙于全球各地监工项目和前往灾区参与救
iweekly周末画报 0评论 2023-07-25
有一种尊贵,只有中国人才懂,那就是中国古建筑。千百年来,由于不同地区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中华大地上留
壹号收藏 0评论 2023-07-25
"临时建筑:请允许乌托邦存在建筑必须是永恒的吗?一座建筑落地后似乎就被赋予了“永恒”的属性。房子不会
匠山行记 0评论 2023-07-25
今日给各位小伙伴带来是东京公厕计划the tokyo toilet由日本财团发起,旨在建设多元包容人
好了日inutile 0评论 2023-07-25
oma由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埃利亚•增西利斯(elia zenghelis)、
adcnspotlight 0评论 2023-07-25
"mecidiyekoy 广场几十年来,由于处在交通极为密集的高架桥下方,mecidiyekoy 广
匠山行记 0评论 2023-07-17
"城市补完计划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高密度发展,城市产生了一些灰色地带,例如高架桥、快速路、过街天桥等桥
匠山行记 0评论 2023-07-17
15th/jul.南京战斗机械厂位于城北红山西麓,紧邻南京火车站。厂区始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随着城
建日筑闻 0评论 2023-07-17
南京战斗机械厂位于城北红山西麓,紧邻南京火车站。厂区始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随着城市的扩张和产业变迁,生产功能逐步外迁,原始厂区逐渐闲置。2006年前后,厂区曾经历一次改造,以创意产业园之名重新营业,却没能重现活力。
adcnews 0评论 2023-07-16
咖啡在 18 世纪中期被引入巴西,并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米纳斯吉拉斯州(mina
专筑 0评论 2023-07-14
 "重构园林空间尺度:太仓美术馆太仓地区人文底蕴深厚,如何用现代手法将江南风韵赋予给这座美
匠山行记 0评论 2023-07-1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