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 -利来app官方下载

李秉融,卜莉莉

2023-11-13 13:52:00

 :巫鸿在《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的“纪念碑性”》中提出了纪念碑性的概念,认为纪念碑性使纪念碑具有社会功能和象征意义。随着国家越来越注重精神文明建设,革命旧址作为发扬革命文化的重要场域,如何利用纪念碑性理论,在保护革命旧址的基础上更好地使它承载革命精神和革命历史则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冀东西部抗日旧址的场景营造设计实践为例,从革命旧址纪念碑性的视角,以场景营造为研究对象,阐述如何更好地体现革命旧址的纪念碑性。


关键词:革命旧址;纪念碑性;场景营造


前言


“纪念”的价值一直以来备受重视,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巫鸿根据中国古代艺术及建筑的特殊形态和历史逻辑,在《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的“纪念碑性”》中提出了“纪念碑性”的概念:“纪念碑性是指纪念碑的纪念功能及其持续,一座纪念碑在丧失了功能性之后仍然具有‘纪念碑性’,是因为它仍然具有社会功能和象征意义,是纪念碑的内在要素”6。巫鸿认为,“纪念碑性”和“纪念碑”之间的关系因此类似于“内容”和“形式”间的联系。由此可见,只要一个物体有承担保存记忆的功能和历史的象征意义,那么无论这个物体为何种的材料形式,它都是有纪念碑性的,是一座纪念碑。革命旧址承载着革命时期历史与文化,虽然它与传统纪念碑的形式不尽相同,但它仍具有纪念碑性,本文通过对革命旧址的“纪念碑性”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场景营造设计,以冀东西部旧址为例分析如何使革命旧址更好地吸引大众,唤起民族记忆。


革命旧址的“纪念碑性”


2019年1月,国家文物局组织编制了《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导则(2019)》,提出革命旧址是指已被登记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见证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革命斗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历程,反映革命文化的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主要分为五种类型:重要机构、重要会议旧址;重要人物故居、旧居、活动地或墓地;重要事件和重大战斗遗址、遗迹;具有重要影响的烈士事迹发生地或烈士墓地;近代以来兴建的涉及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纪念碑(塔、堂)等纪念建(构)筑物。根据导则的定义,革命旧址的形式多样,有大型的纪念构筑物也有人物旧居等,它将无形的纪念意义空间化实体化,是记忆与历史、过去与未来、人与社会的共同载体,它承载着革命时期的历史和革命精神,是发扬革命文化的重要场域,虽然革命旧址的形式特征与传统纪念碑不同,但它却是实实在在的纪念碑,这就是革命旧址的纪念碑性。更进一步地说,“无论这个物体为何种的材料形式,它都有承担保存记忆的功能和历史的象征意义”,所以除了革命旧址的主体建筑、庭院等遗址空间是纪念碑,代表地域文化的各类生活设施与生活用品甚至是由特殊历史事件造成的损伤痕迹等也都是记忆和历史的承载物,都属于纪念碑的范畴,这些多元化的纪念碑共同组成了革命旧址纪念碑的第一层纪念碑性——革命文化的承载体


在对革命旧址的历史和文献查找考证、实地调研走访中,笔者发现革命旧址在一方面它是革命者的革命场所,带着艰苦紧张的战争氛围,同时在另一方面它的文化特性会根据所处地域的变化而变化,地域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民俗风情是旧址特性的重要来源,它与这个区域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革命旧址不仅体现着革命文化,同时体现着地域文化,具有特殊的纪念碑性,这就是革命旧址纪念碑除了承载革命文化的第二层纪念碑性:独特的地域文化性。 


革命旧址是当地历史、文化、环境的载体,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一个复合媒介,是多样的,变化的,在承载集体记忆的基础上激发人们参与性与想象力的空间,将人带到历史的空间中,在承载记忆的基础上发挥了它的社会性和公众性,向人们传递革命精神使人们获得警示与启迪,同时也将人的情感与纪念碑相连接,让人们在思考中感悟,达到文化传达的目的。这也使得革命旧址具有了第三层纪念碑性:革命旧址不仅是革命文化的传递者,更是一个以人的情感为中心的体验空间。


综上所述,革命旧址实质上就是一座具有革命文化性、地域文化性和公众性的,由各种纪念碑凝结形成的大型纪念碑。所以对革命旧址的保护中,不仅要对建筑本体进行保护,也要对建筑内的方方面面进行保护,内部的各类设施都属于纪念碑的范畴,同时也要着重考虑革命旧址地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结合,突出它的社会性,放大情感价值。


革命旧址纪念碑性场景营造探究


场景营造不同于原状陈列,场景复原可以是经过艺术化处理的,“对于情境的营造,不是简单的展品的堆积,也不是生冷的文字展板,而是要使观众在展示空间的各种现实的要素中产生情感共鸣,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它的设计要点就是如何把情感融入到空间环境中,从而达到展示和教育的目的。革命旧址的场景营造是体现其纪念碑性的重要方法,场景营造能够丰富纪念碑的表现形式,同时通过空间场景的叙事性,直观地把革命旧址的文化双重性展现在观众面前,它在完成信息传递的同时还接收参观者情感上的参与和反馈,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体现当代纪念碑的公众性


在对革命旧址的空间设计中,我们需要营造一些能让人们从全方位感受到其纪念碑性的场景,这个场景营造内容包括了抗日时期生活场景营造、抗日时期军事场景营造等。在场景陈设时,对于空间的情感塑造是设计时的重中之重,而对空间情感氛围影响最大的就是场景内陈设的物件,所以在进行陈设品的设计时,应尽量使用具有纪念碑性的老物件作为陈设物体,“纪念碑性是使一座建筑、一个雕像或任何一个物件具有公共性纪念意义的内部因素,或可以说是这些物质形态所包含的集体记忆”,这些老物件承载着抗战时期的集体记忆,是场景中的纪念碑,这些纪念碑构成了场景也构成了革命旧址这座纪念碑。因此,结合前文对革命旧址纪念碑性的叙述,我们需要在场景营造中用以下几种方式去体现其独特的纪念碑性:


1. 1.在通过场景营造革命文化记忆时,应该充分考虑革命旧址内部纪念碑的多元化,不能一味地使用桌椅等常规家具作为场景的陈设物,空间中同样需要一些其他形式的,甚至不起眼的老物件,这些老物件没有永恒的材料和巨大的形式,但他们都是文化的承载物,都是传承历史文化的多元化纪念碑形式。使用多元化的物品陈设进行布置营造的场景,能够打破建筑体的单一、空间的冷峻,让另一个时代的事件在现代的空间里溶解重塑,利用其内在的“纪念碑性”去塑造出革命旧址的象征意义与纪念意义。


2. 2.在通过场景营造独特的双重文化性时,要考虑到空间中革命工作场景与民俗生活场景的结合。所以在构成场景的纪念碑选择中应一方面体现当时紧张的抗战工作氛围,另一方面必须有体现地域文化性的纪念碑存在,这些纪念碑能让场景更具生活气息也更真实。在革命旧址场景的营造中表现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风情,能够增强旧址与周边环境的历史文化氛围和地域特色,使用工作场景和民俗场景结合的方式打破雷同的营造,真正做到在承载革命文化的同时也能传播地域文化。


3. 3.在通过场景营造体现纪念碑的公众性时,需要在场景营造时增加空间中的线索,场景营造是手段,而把人带入历史的空间中则是一切设计的目标,线索能指引人们探索空间,与各个纪念碑产生接触,让人既是空间的参与者又是主导者,从而引发人们自己的思考。使用者的参与和互动是当代纪念碑性的关键,它让纪念碑有了解释性,允许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考并产生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从而创造出一个富有情感的体验空间。以人的视角入手去表达纪念碑的情感,营造一个人们能够参与的革命场景,才能实现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


三、冀东西部抗日旧址场景营造设计实践


冀东西部抗日旧址位于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镇,是紧邻红崖洞遗址仅存的冀东抗战堡垒,也是“红谷”文化遗产景区的重要部分。随着当地红色旅游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作为平谷第一个党支部成立的诞生地,冀东西部抗日旧址也成为了学者考察和旅者观摩的重要革命旧址,它是我国的重要革命旧址,具有纪念碑性。但现遗存的冀东西部抗日旧址内除了土炕、灶台之外没有任何家具物件,室内无人打理,破败不堪(图1)。在一方面,简陋的革命场所会导致走马观花式的观赏,游客仅仅只停留在游览、拍照的浅层次观光上,并不能静心去感受和品读空间中的文化历史,对于背后隐含的故事更是难以深入其中。另一方面,虽然这些物体承载着革命的文化与历史,但脏乱无序的环境势必无法体现革命的情境,革命旧址沦为观光景点,导致场所的记忆意义下降,其背后的纪念碑性也因此被掩埋。


为迎接建党100周年,提升旧址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表达,笔者及团队受平谷区委及山东庄镇政府委托,重点对现遗存的联合县委旧址、冀东西部分委旧址、公安科旧址三处院落共十一个房间进行空间场景营建设计(2),以下将阐述如何针对旧址遗存现状,通过场景营造来激发冀东西部抗日旧址这座革命旧址纪念碑独特的“纪念碑性”。


多元化纪念碑形式的场景营造


在对其室内陈设进行场景营造中,为了突出这十一个房间浓烈的革命文化,笔者团队在北京、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寻找到了抗战时期的符合年代、功能与场景的抗战老物件上千件(3),老物件种类有老家具、民俗老物件、军事用品、纸质出版物等几大类,材料从木头、布、竹子到纸不等,它们都承载着历史,具有纪念碑性,通过这些多元化的纪念碑形式共同构成场景能够增加其内在意义的深度和延展性。以冀东西部分委旧址中堂为例,屋内中堂设有碗柜和灶台,碗柜上放着鱼刀、案板和手勺等厨具,灶台上掀开的锅盖、锅内的麦秸篦子和旁边盛米的大缸,仿佛能让人们回到当时战士与村民做晚饭的场景,而一旁的墙壁上悬挂着的水壶、望远镜、军盔等军事用品,让游客们又回到紧张的抗战岁月,战士们能够随时拿起装备投入战斗(4),这些形式各异的纪念碑组成的场景是历史的载体,激发了冀东西部抗日旧址的纪念碑性。 


文化双重性的场景营造


冀东西部抗日旧址是抗日政府借用老乡住宅并与老乡合住的办公场所,其生活与工作融合的住宅空间丰富多样,浓郁的生活氛围与抗战艰苦紧张的工作场景形成了独特的“军民两用”的功能与氛围空间,具有着独特的纪念碑性——文化双重性。在场景营造时需要着重展现革命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融合,为此,笔者团队在设计中将每个空间都分为革命抗战场景和地域生活场景两大类,其中革命抗战场景用绿色和蓝色代替,地域生活场景用黄色和红色代替(图5)。通过细化空间划分的逻辑框架,来将现存的旧址关联物件与具体功能场景相联结,唤醒空间中沉淀和流失的纪念碑性。


在具体的场景营造中,笔者团队除使用抗战时期的遗存旧物外,也向当地村民收集了符合年代的、极具地方特色的花被子、老毛毡鞋、碎花布等当地老物件,将艰苦紧张的抗战场景外与老乡勤恳朴素的生活场景相结合。以公安科旧址厢房为例,厢房内除了军事装备的陈设展示,主要布置了二屉桌和条凳等生活家具,桌上未熄灭的煤油灯和水壶茶缸以及抗日时期的书夹、文具和马蹄表,放在炕角的装着鞋垫、剪子、碎布的笸箩,都讲述着战士和乡民于战争之外浓浓的革命情。在场景营造中将两种场景相结合,真正做到承载革命文化的同时也能传播地域文化。(图6)


情感交互的场景营造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旧址的纪念碑性也应该具备公众性、社会性。场景营造是手段,而把人带入冀东革命历史的空间中则是一切设计的目标。以冀东西部分委旧址领导办公室为例,从墙面上悬挂的军事装备到桌上陈列的办公用品,笔者团队在设计中充分利用了每一处空间细节与游客产生互动(图7),无论是正在运行的电报机还是印刷传单的油印机,都能让观众从被动的“参观者”身份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在体现纪念碑性的同时为游客带来强烈的责任感、庄严感与憧憬感。


在具体的场景营造中,更应该重视场景的趣味性对人的吸引力。因此除了放置红色文化的纪念碑,笔者还在墙上挂了抗战时期村民的二胡,在桌子上放置了铃铛等民俗用品作为空间中的线索。游客们进入场景时首先会被场景整体的红色革命精神所震撼,随后会看到在战争背景下珍贵的民俗物品,这些象征着战争时期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物品让游客们身临其境。桌上的纸笔和印章,装着战士个人用品的小铁盒,人们可以自己探索其中的奥秘引发思考(8)。这些场景能够吸引游客拍照打卡,自发性的宣传活动让红色精神得到了“有效传播”。通过这些线索,让游客们走入冀东西部抗日的场景与事件,在主动接触纪念碑中似乎人也成为了空间中独特的纪念碑,升华了革命旧址的纪念碑性。


四、结语


笔者团队主导设计的冀东西部抗日旧址场景营造已于2021年建党百年前夕完成并对外开放,场景营造后的革命旧址作为具有双重文化性和公众性,由无数纪念碑凝结形成的纪念碑,给社会带来了丰富的物质精神财富。“我们判定一件事物是否是纪念碑,必须着眼于它们在中国社会中的功能和象征意义”7,具有叙事性、情感性的场景营造是更好体现其独特纪念碑性的重要方法:通过构建充满地域文化的革命场景来呈现纪念碑的双重文化性;通过使用多元化的场景纪念碑来打破传统纪念碑形式;通过在场景中设置线索,来增加人与纪念碑的互动性。在纪念碑呈现出其历史与记忆的基础下,构建人与纪念碑的情感桥梁,激发纪念的价值。

 

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 项目编号:2021yjsb011

 

注释:

[1] ①巫鸿.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m].李清泉,郑岩,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 ②巫鸿孙庆伟.九鼎传说与中国古代的“纪念碑性”[j].美术研究20020124.

[3] ③冯瑾.冀南山区革命旧址保护与规划利用研究[d].邯郸:河北工程大学2018.

[4] ④王美佳.基于情境营造的红色文化主题展示空间设计策略及实践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0.

[5] ⑤王丽丽.革命历史类博物馆场景复原设计的情感表达[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3.

[6] ⑥巫鸿.谷文达《碑林——唐诗后著》的“纪念碑性”和“反纪念碑性”[j].美术文献2015z227.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0条评论

摘要:宁波棠岙纸制作技艺这一古法造纸技艺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文章结合设计学、社
邢加满,马祥喜,曾雯雯 0评论 2023-11-21
摘要:文章通过梳理毛麻绣的视觉语言特征,从情感、文化、审美三个方面来明确不同受众的心理认知,结合系统
韩丹,邱春婷 0评论 2023-11-21
摘要:文章利用系统地图与核心用户的旅程图,分析社区环境下闲置玩具共享服务的利益相关者,对其需求进行归
贾倩文 0评论 2023-11-20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结合,其历史逻辑萌芽于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在
邢国忠 屈靓雅 0评论 2023-11-17
徐艺乙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民俗学家、翻译家【摘要】从历史上看,中国的传统工艺一直保持着高质量发展,到了
徐艺乙 0评论 2023-11-17
陈汉民设计思想与教育观研究专题主持人语:陈汉民先生是中国著名的设计教育家和设计师,被誉为平面设计领域
陈楠 0评论 2023-11-14
摘要:经调查研究显示,在全国范围内由于遗传、疾病以及未及时发现等因素导致的听力障碍儿童数量在急剧攀升
高渤1 ,李毅2 ,董文凯1 0评论 2023-11-13
摘要:文章研究学龄前儿童居家生活习惯及居家时间安排需求,利用劝导理论指导儿童时间管理互动系统设计研究
张路,潘维,刘建军(通讯作者) 0评论 2023-11-13
摘 要:面对当下手机app老年用户持续增加的现状,文章探究老年用户对同一界面中功能按键排版方式的使用
王广文1 ,陈明睿1 ,郝琳1 ,张千宜2 0评论 2023-11-13
摘要:文章为解决办公人群在久坐办公过程中易出现亚健康的问题,设计既能满足办公需求又能维护健康的办公家
祝小林 0评论 2023-11-13
摘要:家具产品的不断迭代加速了人们的更换频率,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以及环境的污染问题。文章对家具产品进行
赵鹏飞,彭心超 0评论 2023-11-13
摘要:设计在商业领域对创新方面所起到的重要性得到共识,产业界和学术界开始把“意义创新”作为设计创新的
杨彭 0评论 2023-11-13
摘 要:人体与时装关系的调整最终要达到时装造型最佳视觉装饰效果和人体最佳舒适度的平衡。文章
黄永利 0评论 2023-11-13
摘要:闽东北金漆画将我国民间手工艺与传统绘画巧妙地结合起来,从高超精湛的工艺技法与虚实写意的艺术表征
缪远1 ,徐铮宇1 ,陈舒洁1 ,刘高栋2,李淑娜1 0评论 2023-11-13
摘 要:北京胡同不仅仅是城市交通要道,更是老百姓生活的场所。它记载下了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风貌,蕴含着
滕学荣,李翱 0评论 2023-11-13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