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 -利来app官方下载

云南公共文化云

2023-08-09 23:27:00

作为全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

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构成了云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云南山美、水美

云南的少数民族服饰更是别具美感

当汉服出圈走向世界时

少数民族服饰

也在逐渐形成新的潮流之势

作为民族文化最直接的体现

艳丽又独特的服饰

成为民族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今天

小编带你走近云南25个世居少数民族

欣赏独具特色和美感的民族服饰

感受浓浓的民族风情~


图片彝 族


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四省区。彝族尚黑,服饰一般以黑色或青色为基调,衬以红、黄等色,分别象征刚强尊贵、热烈和善良。在云南,彝族主要分布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等地。


图片

楚雄州彝族传统服饰 图源:学习强国
彝族妇女能纺善织,她们能靠简单的纺车,织出各种提花、暗花和几何图案的不同布匹,供自己缝制衣服、被、褥,也做背包,花纹图案复杂美观,而且缜密厚实,结实耐用。


图片楚雄州彝族刺绣图案 文旅头条 供图


挑花刺绣是彝族服饰的特点,彝族妇女大多擅长挑花刺绣,她们的服饰从头到脚都有各式各样的绣花,每一朵花都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每个村寨都有刺绣能手。


图片白 族


族是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市等地。
生活在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的白族人,服饰以白为美。白族姑娘喜穿白色或浅彩色上衣,长发独辫,头顶绣花头帕。白族男子多包白布头帕,着白色对襟上衣,束腰带,外罩黑蓝色坎肩,下穿宽松裤,裹有装饰了边纹的裹腿。


图片

大理州白族服饰 东子 摄


白族姑娘头顶装饰有由方形刺绣、扎染方巾折叠而成的绣花头帕,秀发盘压于头帕下,用红色头绳缠紧,左耳侧垂下头帕丝线。白族人心灵手巧,工艺精湛,他们的服饰生动地诠释了“风花雪月”四个字。


图片

大理州白族儿童服饰 欧阳子龙 摄


图片哈 尼 族


哈尼族主要分布在元江和澜沧江之间,聚居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及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等地。哈尼服饰以奇著称,其中以爱伲支系最为突出,妇女喜穿露脐短胸甲、百褶超短裙,外套绣花外衣,胸甲饰满银泡,头饰更是繁复,缀满银泡、红缨、牙骨和花草贝壳。
图片
由于支系不同,服饰更是千差万别,很难一语述尽。比如,哈尼族奕车支系妇女,喜穿无领开襟敞怀短衣和紧身超短裤,头披尖形披肩帽。


图片

哈尼族奕车支系服饰 图源:红河州人民政府网


奕车女孩的上衣,分雀朗(外衣)、雀巴(衬衣)、雀帕(背心)三种,用自制自染的靛青土布为料,款式为无领开襟高腰,搭配紧身超短裤,充分体现了哈尼族奕车人简洁、热情奔放的民族个性特征。


图片壮 族


壮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省区。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壮族服饰也是五花八门。总体来看,壮族妇女多穿青布蜡染衣裙,有的支系较素雅,有的则喜好繁饰。在云南,壮族主要聚居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曲靖市等地。


图片


壮族男子服装各地差异不大,多为上穿对襟短衫,下着长裤,系腰带,腰带一般用长两米多的家织土布制作。有的地区,年长男子还穿斜襟长衫或短衫。


图片

傣 族



在云南,傣族主要分布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地,不同地域支系的傣族服饰各有特点。


图片

西双版纳州傣族服饰 图源:西双版纳报


西双版纳傣族大多穿无领紧身短衣和长筒裙,极精炼地显现出傣族女子的姣好身材红河的花腰傣,在短衣长裙上镶绣许多银饰和花边,美得令人炫目;滇西北的傣族,代表服饰是大袖短衣和火草布筒裙,腰带扎出鱼鳍的感觉;而滇南的黑傣,则穿大袖半臂衣,又是另一种格调。

图片

玉溪市新平县花腰傣服饰 图源:新平县融媒体中心


图片苗 族


苗族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省区。苗族服饰,不仅种类多、形式美,而且文化内涵非常丰富。苗族女性的衣裙上,形象地记述着苗族的古老历史和传统文化,人们可以据此了解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是一部随身携带、辗转千年的象形史书。
图片
在花山节上,苗族男青年们身着织锦多层领上衣,披绣有几何纹样的黄金色半臂式披肩,头戴雉尾冠,手持葫芦笙,以此装束表演箐鸡舞,博取姑娘欢心。


图片


图片回 族


回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在城镇,回族服饰与汉族服装大体相同;在云南的部分回族,也穿彝族、傣族等民族服饰


图片

图源:“寻甸文旅资讯”微信公众号


回族男子戴的白色圆帽,叫“号帽”,又称“顶帽”。多用白布制作,或用白线钩成;黑帽则多用华达呢、呢绒制作,或用黑毛线编结,简洁又大气。回族女性的遮面护发头巾,又称作“古古”。用丝、绸、纱、绒等精细面料制成,呈筒形,戴上能把头发、半个面部、脖颈全部遮住,保暖、防晒又神秘美丽。


图片傈 僳 族


傈僳族多数聚居于滇西、滇西北的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两岸的河谷山坡地带。傈僳族服饰因居住地不同而差异较大,因而又有以服饰颜色命名支系的习惯。白傈僳穿麻布长褂或长裙,以白贝为饰;黑傈僳多穿黑衣黑裙,以青布包头;花傈僳已成泛指,各地都有独特的装束:永胜县的傈僳族“花”在裙上,采用彩色布条拼缀裙身;华坪县的“花”在衣上,衣服上有长条状的彩色拼布绣;保山一带则全身皆花,让人眼花缭乱。


图片

怒江州泸水市傈僳族服饰 图源:“微游怒江”微信公众号


图片

保山市傈僳族服饰 新华网发 保山市委宣传部 供图


由于傈僳族是从中国西北部迁徙而来,他们普遍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在服饰上保留了飘带的设计,对其珍视有加,所以坐下前先掀起飘带,不能压到“龙尾巴”。


图片拉 祜 族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澜沧江西岸,北起临沧市临翔区、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南至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等地。拉祜男子普遍身着黑色布衣,头缠包头,形制和色调都很朴实。女子服饰也以黑色为主,拉祜西支系穿短衣长筒裙,饰红色布条;拉祜纳支系穿斜襟长衫,喜用三角和方形彩色布条缀饰衣襟下摆两侧。


图片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拉祜族支系拉祜纳的妇女喜穿长衣,相较于其他西南少数民族的短上衣,反而更具有北方民族的服饰特点。长衣制作工艺复杂,下摆开叉,衣服边缘点缀有不同颜色几何形的拼贴,摇曳生姿。


图片

图源: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局
图片

佤 族



在云南,佤族主要聚居于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等地。佤族崇拜红色和黑色,服饰多数以黑为主,红为辅,保留着古老的山地民族特色。


佤族女性以长发披肩为美,头戴月亮形银质发箍,发箍一般用银子或者铝片弯折制作,两端有螺旋状带扣。正上方雕刻有十字花、牛角等图案,十分显眼。


图片

图源: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图片纳 西 族


纳西族大多居住在滇西北的丽江市,其余分布在云南其他县市和四川盐源、盐边、木里等地。

图片

杨寿福 摄


丽江纳西妇女服饰中最突出的要数七星羊皮披肩,已被公认为纳西族的典型服饰,一说“披星戴月”,人们马上想到纳西族。但纳西族服饰还有其他特点,比如香格里拉白地一带的纳西族妇女,穿开口长褂配百褶裙,头上装饰彩线和金属饰品,身上斜披长毛白山羊皮,似乎是延续了《后汉书》等史书中记载的“牦牛种”(纳西族在汉代的称谓)的服饰习俗。


图片

图源:“学习强国”丽江学习平台、“文明古城”微信公众号


纳西女孩的头饰中通常有10至12个刻有太阳图案的圆形银牌,环绕点缀着盘在头顶的发辫,简洁明艳,是纳西盛装中最靓丽的风景线。


图片瑶 族


瑶族主要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云南、湖南及贵州的部分地区。在云南,主要聚居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地。不同支系的瑶族服饰有不同的特点,云南的“白头瑶”是由于妇女爱以白线缠头为饰;“蓝靛瑶”则因善染蓝靛衣而得名。


图片蓝靛瑶服饰 图源:河口县非遗文化保护中心


关于服饰也有一些动人的传说,如云南瑶族传说,他们在南迁时,曾约举芭蕉花为标识,后来演变为仿芭蕉花的尖顶红包头,称“红头瑶”;后行队伍因找不到芭蕉花,改以芭蕉杆和叶为标识,于是便演变为头饰圆柱形发箍的“平头瑶”和头顶平帕的“沙瑶”。


图片

勉瑶服饰 图源:河口县非遗文化保护中心


图片景 颇 族


景颇族主要分布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盈江县、瑞丽市等地。当景颇族妇女在传统节日“目瑙纵歌节”的集体舞中,一起抖动双肩,让满肩银泡和银坠随鼓声刷刷作响时,每个人都会被那样的气氛感染。


图片


黑衣、银泡、红色筒裙、宽边红包头,是景颇妇女最典型的装束。传说女祖先本为龙女,银泡即是龙鳞,她与太阳之子结合,繁衍了刚直豪放的景颇族。


图片藏 族


在云南,藏族主要分布在迪庆藏族自治州等地。藏族服装令人难忘的是藏族女子飞舞的长袖和霓虹般的“氆氇”围裙,是康巴汉子半袒的皮袍……不同地区的藏装,均有形制各异的服饰创意,让人目不暇接。


图片

图源:“迪庆非遗”微信公众号


云南藏族男子一般将衣袍下摆提升至膝盖以上,脱两袖扎于腰际,腰间除火镰等佩物外,一把长刀十分醒目。头上或盘起饰有红丝线的独辫,或戴呢礼帽,耳戴镶松石的单挂耳环。


图片

图源:“德钦县文化馆”微信公众号


藏族妇女标志性的花条纹围裙“帮典”,一般用藏毛呢“氆氇”制成,以红、绿、蓝、黄、白五色为基调,色彩有时多达十四至二十种。条纹越细,越素雅,越显示穿着者的身份高贵。


图片布 朗 族


在云南,布朗族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等地。布朗族服饰色彩绚丽、绣艺精湛、缝工讲究、极富特色,传统服装从种植大树棉花到纺织品成形,无一不是手工制作。


图片

普洱市澜沧县布朗族服饰 图源:“普洱文旅”微信公众号


布朗女子常上着窄袖紧身短衣,下穿双层条纹筒裙,勾勒出她们婀娜的身姿。头上习惯缠布包头,未婚女性包头上一般以彩色线球、纽扣、彩色珠子或银泡装饰。已婚女性的包头通常无装饰,保暖美观,是随身携带的护发神器。


图片

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布朗族服饰 图源:云南美术出版社 徐晋燕 摄


布朗族男女的上衣袖口一般都有黑红蓝三道布条装饰,黑代表大地,红代表火塘,蓝代表天空。


图片布 依 族


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地。清新淡雅的布依族服饰,以青、白等素色为基调。妇女服饰式样较多,各地多有不同,传统的布依族妇女服装以花边大领衣和百褶长裙为主要特征。男子服饰较为简练,中青年男子包头帕,上穿对襟短衣,一般内衣为白色,外衣为青色或蓝色,下着长裤。


图片

图源:“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另有部分布依族妇女穿精美的翘头绣花鞋,戴笋壳青布做的头饰“假壳”,很有特色。布依族服饰集蜡染、扎染、挑花、织锦、刺绣等多种工艺于一身。


图片图源:“罗平发布”微信公众号


图片阿 昌 族


阿昌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乡,梁河县曩宋乡、九保乡等地。梁河县的阿昌族以农业为主,妇女们一般按照传统技术制作自己的服饰,民族特点能够得到较为完整的保留。而陇川县的阿昌族手工业比较发达,服饰制作受到了其他民族的影响,他们利用当地银器手工业的优势,在服饰上添加了许多银饰,并改变了服饰的色彩、材质和造型。


图片

源:“德宏文旅”微信公众号 板如兴 摄


刀具是阿昌族男性的随身物品,直至今日,过节的时候阿昌小伙都会佩戴阿昌刀,显得英俊威武。


图片普 米 族


普米族主要聚居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丽江市的宁蒗彝族自治县、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和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普米族服饰有尚白之俗。兰坪等地的普米族习惯穿白大襟短衣,披白羊皮坎肩,裹白绑腿;宁蒗一带的普米族妇女则爱在大襟上衣上再披一块白羊皮,下穿百褶长裙。普米族男子服饰多为大襟立领布衣,外套皮袍,也常将皮袍褪至腰间穿着。


图片

图源:“丽江文旅”微信公众号


普米族的披肩用上乘白色山羊皮制成,上面装饰毛呢、皮草、翡翠、海贝、玛瑙等,高端大气,保暖奢华。腰带是自织自染的精美工艺品,分麻织、毛织两种,男女均用,系在长衫之外。因编织过程倾注了时间和心血,姑娘们常将亲手织的腰带作为信物赠给男友。


图片


图片蒙 古 族


云南的蒙古族主要聚居在玉溪市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云南蒙古族妇女的服饰和头饰很有特色。


妇女上装一套共三件,第一件是贴身衣,高领、袖长至手腕,衣长及臀;第二件衣服居中而无领,手袖、衣长与第一件相同,穿着时衣袖反卷至肘和臂之间;第三件外衣是无袖无领,衣长只及腰部的对襟小褂,小褂左右两边各钉一排大小不一样的圆形银扣,腰间扎一条布腰带,在衣袖、高领和腰带两端都绣着精美鲜艳的图案和花边,三件衣服长短搭配,穿上后颇为美观大方,这种衣饰的高领、弯尖、袖口及花边图案还保留着北方蒙古族服饰的一些风格。


图片

玉溪市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的蒙古族服饰


云南蒙古族妇女头饰又称“三叠水”,鞋子首饰亦很有讲究,分少女、少妇、中老年妇女三种形式。青少年时,她们戴凤冠帽,两条发辫绕在帽边上,辫尾扎红缨。成亲后的妇女不戴帽子,用包头围在头上。生过孩子后,她们的头发要全部盘绕在头上,用包头帕盖起来。


图片怒 族


怒族主要分布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泸水市、福贡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以及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等地。怒族喜欢织与独龙毯相似的条纹麻布,用两块麻布围成裙装。男子喜佩刀持弩,显得豪迈英武。


图片

图源:怒江州文化和旅游局


海贝曾是古老的流通货币,为了方便保管,怒族女性喜欢把贝壳串起来戴在头上。怒族女子头饰一般为珊瑚、海贝等串成的半月形珠帽。常见的胸饰,一般在胸前佩戴一枚直径约5厘米的圆形大贝壳,另有长短不一的数串彩珠分别挂在胸前或斜挂在身上。


图片

图源:“微游怒江”微信公众号


图片基 诺 族


基诺族是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的基诺山基诺族乡。基诺族男子一般外穿无领对襟长袖麻布短衣,衣后背饰有黑底红、橘、黄、白四色的绣花图案“孔明印”,下着麻布长裤。


图片


基诺族妇女穿麻线织成的色彩艳丽的衣裙,称为“彩虹衣”,胸前戴精美图案的挑花胸兜,胸兜上不可缺少的纹样是折线纹,这大约是葫芦藤的变形,代表着创世传说。


图片


图片德 昂 族


德昂族主要分布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市、临沧市等地。穿短衣长筒裙的德昂妇女,与众不同的是她们腰间的腰箍。腰箍既是年龄的表示,也是美的标志,更是青年男女的爱情信物。


图片

图源:“恒春临沧”微信公众号


德昂族无论男女,都喜欢在包头、肩、头、襟口、挎包等处装饰很多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绒球。不同颜色的绒球星星点点相互呼应,琳琅满目,使黑色上衣立马变得光彩夺目,是德昂族最为骄傲与喜爱的装饰。


图片

图源:“微美芒市”微信公众号


此外,德昂族妇女的胸饰,排扣上雕刻有精细的花纹,通常为鹿、鸟、花草及几何纹,由本民族手艺高超的银匠手工制作。


图片水 族


云南的水族主要聚居在曲靖市富源县古敢水族乡和黄泥河镇等地。


图片

曲靖市富源县古敢水族乡的水族服饰 图源:“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水族服饰以黑为主,黑包头、宽袖对襟黑衣、黑裙或黑裤,妇女胸前系一黑色围裙。都是黑色,却不沉闷,原因在于胸前和袖口的彩绒花边,它们在黑底中点缀了一抹亮色,勾勒出庄重素雅的形象。


图片


水族妇女日常多用黑色或方格头巾包头,但盛装时却截然不同:在发髻前戴有“出”字形的银冠,银冠下端挂满各式银花、银片和银链。胸前垂一片月牙形的压领,下吊银链、银铃,构成了上半身的主要装饰。


水族男子一般上身外穿及腰的青色对襟衣,下配大裤脚长裤,头包青色或黑色头帕,有时头帕外露出缨须加以点缀。


图片满 族


在云南,满族主要聚居于保山市隆阳区等地。传统满族男服较典型的为长衫马褂,马褂最初是骑马时穿的外褂,既适于骑射的需要,又防风御寒,使用广泛。女服则为宽身长袍加坎肩,头梳“二把头”,戴黑色扇状头冠,脚穿高跟马蹄底或花盆底绣花鞋。旗袍早期较宽大,后来渐紧窄,两侧开衩较高。


图片

保山市隆阳区瓦房乡水沟洼村满族服饰 图源:云南政协报


旗袍满语称为“衣介”,男人着旗袍便于鞍马骑射,女人的旗袍在衣襟、领口、袖边等处镶饰花绦或彩牙边。


图片独 龙 族


独龙族主要聚居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独龙江流域河谷地带。自古以来,独龙妇女习惯用腰机将麻线织成条形毯,缀连成片,斜披裹于身上。现在,独龙族男女老少已穿上各式各样的现代服装,但是保暖而洒脱的“独龙毯”,仍为他们喜爱。


图片

蔡瑞 摄


独龙毯是独龙族的标志性服饰,白天为衣,夜晚为被。独龙妇女精于织麻,从种麻剥皮、漂晒纺线开始,全是手工操作,制作成的独龙毯较宽大,男女老少均能穿着,穿法简单快捷,披落自如随意。


图片

图源: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受地域差异和时代发展的影响

同一个少数民族的服饰

有着或大或小的款式和细节差异

但其象征美好寓意的内核

以及鲜艳时尚的造型

才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欢迎大家来到彩云之南到版纳夜市、玉龙山下、洱海湖畔
……
亲自挑选一套民族服饰留下独属于你的云南记忆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0条评论

粗略地观看华健设计制作的紫砂壶,方器居多,亦有少部分圆器、筋纹器。给我总体印象是文雅大方,方中寓圆,
邱春林 0评论 2023-11-20
很少有城市像扬州一样,城市的命运与运河联系得这样紧密。扬州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盛,在扬州
中国新闻周刊 0评论 2023-11-20
57岁的韦桃花,从3岁开始跟着母亲学做马尾绣到现在,已超过半个世纪。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三都,也是首
第一财经 0评论 2023-11-20
惠山,唐相李绅称之为“家山”,也是无锡人心中的“精神家园”,既是家乡之所,也是家族之源,更有着无锡文
钱竹 0评论 2023-11-18
秦淮灯会中国灯笼,多于传统节日、婚寿吉庆时悬挂。起源于西汉,后形成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自
中华手工 0评论 2023-11-17
筷架的前身起源于我国南宋时期,叫“止箸”,用的是竹材质,一寸来高,一寸来长,上面有半月形缺口,可以把
顾青 0评论 2023-11-17
以布为纸,以线当墨,以针做笔。藏在大山深处的苗族人飞针走线,将动植物等元素通过刺绣的方式记录着,并将
中华手工 0评论 2023-11-17
笔者通过对安徽文房四宝,即宣纸,宣笔、徽笔,徽墨,歙砚等8个生产企业的实地调研,以及与相关负责人的座
四面空间 0评论 2023-11-15
大朗醒狮历史悠久醒狮,在东莞大朗流传已久。《大朗镇志》记载,早在清朝末年,大朗就有醒狮活动。据老艺人
方志广东 0评论 2023-11-14
缂(kè)丝,又称“刻丝”。因其彩纬间换梭产生的"缝隙"像刀刻过的一样而得名。宋代庄绰《鸡肋篇》写道
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 0评论 2023-11-14
近日教育部新闻发布:将非遗人才培养摆在国策重要位置。教育部全面推进将非遗传承特长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学
教育部网站 0评论 2023-11-07
内容摘要 高密扑灰年画是我国民间年画独有的品种。其印制技艺主要是用柳枝烧成的炭条勾出大致轮
装饰杂志 0评论 2023-11-03
“百环螺髻满簪花,全匹鲛绡长拂地。”自古以来,无论是贵族仕女,还是闺秀村女,都爱用花装饰自身,梳妆打
国家地理中文网 0评论 2023-11-01
历经千年的「刺绣」,作为独特的民间手艺,至今依旧以无可比拟的魅力历久弥新,用不断演进的丰厚传承,给予
艺术设计的朋友们 0评论 2023-10-13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金线飞舞之间,绢布上所绣之花,就连鸟儿都被骗下了枝头。一句唐诗,
海边的西塞罗 0评论 2023-10-1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