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步入社会、20岁的少年们像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无限的可能性与突如其来的责任使他们陷入焦虑与迷茫。那些如今事业有成的艺术家们在20岁时,也这样彷徨无助吗?
黎锛崇《困惑》
在很多人眼中,20岁是最美好的年华。20岁的少年有着青春独有的蓬勃朝气,顽劣尚存但满腔热血。这是努力便能触及天边的年龄,是彷徨未知但又对未来充满期望的年龄。
ronald ong,艺术家,20岁时创作。
也有人认为,20岁是尴尬的年纪。20岁的青年处于成熟与幼稚的交叉点,他们想要得太多,但又爱而不得。他们发疯似地寻找自我,踌躇而焦虑地生活着。20岁究竟是怎样的年纪?艺术家们的20岁又与他人有何不同?他们的20岁是自谓热血地追寻梦想,还是肆意地透支青春?
1 安藤忠雄 tadao ando
人们所熟知的安藤忠雄(tadao ando)内敛而沉稳,但多年前的他却做出在人们眼中疯狂无比的事情。
安藤忠雄,光之教堂
20岁的安藤忠雄发觉自己对建筑的热爱,他坚信“旅行造就建筑师”。为了有钱出国看建筑,安藤忠雄收起专业书籍,一心一意地练起拳击。20出头的他很快成为职业拳击手,并拥有了出国比赛的机会。
安藤忠雄,住吉长屋
安藤忠雄经常一比完赛就脱下手套,四处游历看建筑、写写画画,隔天再换上衣服继续比赛。他感慨:“20多岁时旅游的记忆成了我此后人生中无可替代的财富。”也正是这笔“财富”让这位从未受过正统教育的建筑师在34岁就世界闻名。
2 草间弥生 yayoi kusama
人们遇见草间弥生(yayoi kusama)时,她已是位“无论生死,艺术就是一切”的成功人士。但20岁时的她其实也和大多数人一样,恐惧着、迷茫着。
艺术家草间弥生
从小受精神分裂症的影响,草间弥生只能通过创作释放恐惧,然而她沉迷于家族事业的母亲并不理解。母亲的打骂让26岁的草间弥生濒临崩溃。迷茫的她尝试着给美国艺术家乔治亚·欧姬芙(georgia o'keeffe)写信:“虽然我在远方,虽然我在艺术上的道路上才刚刚起步,我还是恳请您为我指路……”
草间弥生《无限的镜子——永远消融之后果》
两年后,28岁的草间弥生带着她坚定在艺术路上走下去的信念离开日本,前往美国寻梦。28岁的她彻底将过去抛诸脑后,也成为了那个我们熟知的“停止创作就会自杀”的前卫艺术家。她的艺术人生,从这里正式起步。
3 弗兰克·盖里 frank gehry
如果说草间弥生的20岁在追寻梦想,那么著名建筑师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的20岁则是在寻找自我。
建筑师弗兰克·盖里
20岁的他从加拿大搬到美国西海岸。这期间,盖里做过卡车司机、选修过陶艺课、学过一段时间绘画,最后他选择进入哈佛大学进修城市规划。
沉闷的课程让天生不受束缚的弗兰克·盖里很快失去了兴趣,他向学校提出申请,希望成为一个“自由”的学生。学校最终批准他可以无学分地参加所有课程。正是学校提供给盖里的自由让他最后在建筑设计中寻找到了自我。
弗兰克·盖里,华特·迪士尼音乐厅
4 雷姆·库哈斯 rem koolhaas
荷兰著名建筑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的20岁和盖里有几分雷同。在24岁之前,他做过记者、导演、编剧。年少的库哈斯有过一段电影梦,最后却因市场反响冷淡而血本无归。
建筑师雷姆·库哈斯
迷茫的他将视线转向爷爷——一名出色的现代主义建筑师。库哈斯发现虽然建筑与电影最终呈现的作品大不相同,但从社会角度出发、运用拼贴和蒙太奇手法隐喻实际问题的本质却很是相似。于是,24岁的他放弃电影进入伦敦建筑学会学院,投身于建筑学习中。
雷姆·库哈斯《大逃亡,或建筑的自愿囚徒》,28岁时创作。
擅长批判和思考的库哈斯在28岁那年,用他的毕设作品《大逃亡,或建筑的自愿囚徒》敲开了建筑界的大门。
5 胡安·米罗 joan miró
与达利齐名的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胡安·米罗(joan miró)从小就酷爱绘画,他有着对艺术过人的敏锐却并不被理解。即使是被退学、患上重病,20岁的他都乐观积极,从未停止过对艺术的追寻。
画家胡安·米罗
27岁的米罗贫困而无名,他独自来到艺术之都巴黎。在这里,这位对绘画抱着无限热爱的青年画家结识了同样为艺术疯狂的毕加索和文学巨匠海明威。对梦想的执着使三人惺惺相惜,而生活拮据的海明威为了帮助并鼓励米罗,费尽心思地凑够5000法郎买下了米罗的作品《农场》。
胡安·米罗《农场》,28岁时创作。
多年后,在艺术界已有声望的米罗再回想这段时光时感叹:“那些少数鼓励我的人,让我怀抱更大的希望,并且让我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6 卡尔·拉格斐 karl lagerfeld
被誉为“时尚界凯撒大帝”的卡尔·拉格斐(karl lagerfeld)与之前的艺术家们相比,似乎没有走太多的“弯路”。
设计师卡尔·拉格斐与模特gitta schilling
1954年,年仅21岁的他在设计大赛中展现出过人的设计天赋并赢得冠军。设计大赛的评委pierre balmain惊叹于卡尔·拉格斐出色的设计能力与无限的潜力,将他招入旗下做助理。
设计师卡尔·拉格斐
凭借对设计的敏锐,五年后的卡尔·拉格斐成功出师,并在31岁时成为chloe的品牌设计师。20岁时的学习为他打下扎实的基础,并助他成就了时尚霸业。
7 李安 ang lee
享誉国际的华人导演李安的20岁与卡尔·拉格斐比起来坎坷许多。24岁选择追寻导演梦的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赴美的飞机,也因此与父亲产生了长达20年的隔阂。
导演李安
李安在纽约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频频展现他过人的才华。然而29岁硕士毕业时,他却陷入长达六年的失业期。一个毫无根基的华人导演想在美国电影界混出名堂谈何容易?
李安《断背山》
李安并没有就此放弃。在无望等待的六年中,他一边做着零碎的杂活,一边仔细观察生活并不断打磨自己的技术。终于在多年后书写了他“十年一觉电影梦”的人生。
8 詹尼·范思哲 gianni versace
被标榜成“这个世纪最伟大人物”的服装设计师詹尼·范思哲(gianni versace)25岁时在米兰学习建筑设计。然而从小受母亲的影响,他却对剪裁衣服有着浓厚的兴趣。
设计师詹尼·范思哲
一个偶然的机会,范思哲凭借他对服装浑然天成的审美与热情完成了他的第一个服装设计系列,并极为畅销。从此他放弃建筑,将他20岁的青春年华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了服装设计中。范思哲于32岁便建立了为人熟知的“范思哲”品牌。
设计师詹尼·范思哲©angelo dilego
9 张晓刚 zhang xiaogang
中国当代主义画家张晓刚的20岁是在孤独中度过的。受启蒙老师影响,他从小阅读西方艺术史并从中找到了自己的绘画语言。
艺术家张晓刚
然而在美院学习期间,沉迷于西方现代艺术的他与当时流行的“乡土现实主义”潮流格格不入。他受梵·高影响所创作的毕业作品《草原组画》系列甚至没有通过学校的审查。
张晓刚《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二号》,1992年
一心成为现代主义画家的张晓刚在毕业后坎坷重重。他回忆:“那年头,喜欢现代艺术意味着你被彻底的边缘化”。即使如此他从未考虑过放弃自己的梦想与语言,终于在多年后成为了中国著名的当代主义画家。
10 马克·罗斯科 mark rothko
艺术家马克·罗斯科
著名表现主义大师马克·罗斯科与张晓刚略微不同,20岁时的他一直在寻找自己的语言与表达方式。
20岁从耶鲁大学辍学的罗斯科在拜访完一位纽约学生艺术联盟的朋友后,决定将此生奉献给艺术。在之后的几年中,他一边接受正统的艺术教育,一边开始探索自己的艺术语言。
马克·罗斯科《无题》,油画,152.4×144.8cm,1962年。
天赋异禀的罗斯科在立体艺术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和挚友米尔顿·艾弗利(milton avery)的影响下,开始将艺术当成表达情绪与精神的工具,并成为了人们熟知的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
纵观古今,艺术家的20岁似乎与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他们也面临着同样的压力和质疑,也有着相似的迷茫与困惑。他们与我们一样,在20岁的年华里拳打脚踢地拼搏着找寻自我。
20多岁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是一个坚持自我、挑战自我的时期。正是因为有了20岁的积淀与尝试,才有了40岁的成就。
弗兰克·盖里说:“这个年纪最重要的,是找到对你来说最好的事情,并找到你自己的语言。”最后,祝广大青年们五四青年节快乐,年轻有为!
原创: 刘亦瑄
文章来源: 时尚芭莎艺术微信公众号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頻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