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宠下饭剧只是女性观众的专属吗?
诸如《惹上冷殿下》《浪漫星星》《我在大理寺当宠物》这类单听名字就很无脑玛丽苏的下饭剧与男频ip剧《武动乾坤》《斗破苍穹》的男性观众占比,谁更胜一筹呢?
至少在大家固有的认知里,这是一个不需要思考就能得出结论的问题。
甜宠下饭剧的假象观众
在我们固有的认知里,甜宠下饭剧总是和无脑、泥石流剧情联系在一起。而这类剧的目标也很明确,只供娱乐消遣,不去探讨太多大道理冷思考。也因此被默认为难登大雅之堂,自动被划分到电视剧鄙视链的底端。
而这类剧的受众,被默认是年轻女性,最好带点恋爱脑。精英人群则对这类剧嗤之以鼻,剧研君曾和小伙伴谈及这类剧,对方则表示“我怎么会去看那种剧,不是浪费时间吗?”
有趣的是,从数据角度来看,甜宠下饭剧并不像表面看到的那样是年轻女性的专属剧集。男性受众的比例远高于预期值,甚至出现了观看此类剧的男性观众占比与女性观众持平或超过女性观众的现象。
剧圈鄙视链下的受众误导
为什么在大家固有的认知里看这类剧的几乎都是女性呢?
事实上,这种不用思考就得出的结论一方面源于经验积累。以往的经验会告诉我们男性更喜欢警匪剧、悬疑剧,而精英人士则偏向于更有价值、有意义、能够给人启发、发人深省的作品。基于这种经验,自然给作品和受众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
另一方面,这种固有认知也源自于受众本身的误导。不管真热爱亦或假喜欢,很多人更愿意将自己归于英美剧受众,并为此产生优越感,在国产剧中愿意谈论的也多是《琅琊榜》《伪装者》《无证之罪》这些口碑剧。
却很少有人愿意承认自己喜欢看甜宠下饭剧,即便会花时间在这类剧上,也不会将自己归于这类剧的受众群体。而这样的结果是,你发现身边没人看这些甜宠下饭剧,但这类剧的受众遍地都是。且“剧n代”频出,市场反馈和商业回报都很亮眼。
剧研君就这个问题采访过身边一些观众 ,有人认为承认喜欢看甜宠剧会降低自己的逼格,也有人本身就不喜欢看这类剧,在采访中频现“没有营养”,“一听名字就很low啊”,“一股阴柔之风”的言论。
百度百科则列出了电视剧鄙视链,英剧>美剧>日剧>韩剧>港剧>台剧>内地剧>泰剧。而这种鄙视链也源于智商优越感,“看英剧的观众觉得自己智商高,看韩剧台剧内地剧的被认为‘脑残’;就像理科生看不起文科生,随便扔一个薛定谔定律出来就能把他们吓哭。”
事实上,这种鄙视链无处不在,高进在《我是唱作人》说“很多人明明喜欢我的歌不投我,没level,‘听过我也不选你’”乐评人更直接,说他的歌没有高级感,还是一样的口水歌,只能在超市或者说大卖场音响里放的,土还没土到点子上。
被市场选择的甜宠下饭剧如何求新求变
但不得不承认,任何一种类型的作品诞生,都是基于市场和观众的需求。选择观看怎样的内容决定权在观众手中。
从甜宠剧的受众年龄分布不难看出,90后以绝对压倒性的优势成为甜宠下饭剧的主要受众群体。这种结果其实和甜宠剧主打的少女心并不完全相符。如果说甜宠剧对00后观众最大的吸引是少女心,那么对大多数90后观众而言,无厘头剧情、搞笑的台词、天马行空的想象更打动他们。
通过和一些90后观众的交流,发现除了偶尔遇到的品质剧,大多数时候他们更愿意为那些能够获取快乐的下饭剧买单。工作劳累时、吃饭间隙、感觉生活很丧时……找一部下饭剧,跟着剧情哈哈大笑确实能达到放松的效果。
甜宠下饭剧之所以能引起巨大反响,其实离不开市场和观众的共同选择。这类剧大多是轻体量、小制作,减少了投资方和制作方的风险。另外在演员方面,多启用名不见经传的新人演员,不仅免去了高昂的片酬,同时还比一般的电视剧更容易捧红新人。
不过随着甜宠剧蓬勃发展,很多问题开始逐渐显露。在内容和人设上不免陷入同质化,产量增加的同时,质量出现两极分化。面对这种发展状况,在保留甜宠剧核心元素的不变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创作上的求新求变留住观众,并提升整体内容质量成为创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文章作者:方雁橙
文章来源: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頻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