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刘小东“失眠的重量”,我失眠了。怎么说呢,就像看到了贾樟柯去拍《英雄》,王家卫去拍《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疑惑:自断经脉,自废武功。本来练好了《九阴真经》,已然独步江湖,怎么忽然就改练《葵花宝典》了?
里森画廊“刘小东:失眠的重量”展览现场
我一直认为刘小东的绘画能力是同代,甚至上下两代里屈指可数的,真正懂绘画、能绘画的艺术家。笔触造型才气汹涌,带着涩味的脆生生的颜色和架上绘画极少能达到的那种观者、模特、艺术家三方跨越空间、时间的情感际会。更难得的是,在学院派写实主义的捆缚下,在很多人对架上写实充满怀疑、陷入迷茫,转向更玄幻、更喧闹同时也更简单的概念、符号创作时,他坚持了、发现了并放大了写实绘画的魅力和感染力。其中的定力、才华和能力让人钦佩。
刘小东最能打的是具象,或者说是创造具象表现力的能力。他画中的人也好,环境也好,状态、情绪、质感和气息都是真实的,又并不是客观现实,而是主观抽象的真实。是通过他的观察,他的提炼,他的简略或突出重新凝塑出来的艺术性真实。是走过长长的思维隧道,慢慢抵达的一片青山。他2007年的《樱花树下》,对当代两性权利的博弈和病态互动表现的淋漓尽致,一姐喜欢得不得了。他的绘画是敏锐观察,主动思考,积极介入共同缔结的温热果实,是和自然、生活、社会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吸。
刘小东 《樱花树下》195x260cm 布面油画 2007
可“失眠的重量”放弃了观察,改为数码记录;放弃了提炼,只有机器的反射动作。整个所谓的“失眠”概念摆脱不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刻意。说破天它也就是监控探头下的城市夜景,是热成像录下的无趣摄像。机械臂根据变按指令,将成像喷在画布上。打造出一个清汤寡水的画面。所谓的新媒体,只是动用了机械工具。既没有真正突破性的科技运用,也没有突破性的观念构建。如果换了别人就算了,可这是刘小东啊。
类似的作品已经很多了。孙原&彭禹在古根海姆的那个机械大刷子留下的莫名血腥;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小姐姐chung sougwen制造的,依靠摄像机捕捉自己绘画轨迹,然后同步重复作画的机械臂;还有adam sebire做的热成像画和舞蹈行为艺术;更不要说之前说过的,法国组合obvious “借用”他人源代码制作的一地鸡毛的ai肖像。
刘小东《失眠的重量(光州)》250×300cm 布面丙烯 2018
不客气的说,以上作品大多比刘小东的有趣。大刷子挺骇人,孙原&彭禹一贯大尺度的感官冲击力还保持着;麻省理工小姐姐自己写的程序、做的装置又是在她绘画的基础上,和机械臂的合作创作,说真的,效果还不赖;adam sebire的热成像画经过艺术家后期的再创作,视觉上挺棒,且是针对全球变暖这等大课题的严肃观察和讨论,后来做的舞蹈行为艺术互动性很好,既保持了二维作品的视觉特点,又有行为艺术的体验乐趣,成功的让更多人注意到了气候变暖问题;obvious借用的代码是人工智能的前沿产物,虽然阶段仍不成熟,但确实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
我没想明白,刘小东“失眠”的重量到底在哪里?一个拥有如此强有力艺术语言的艺术家,为何要割掉了自己的舌头?是一个中年男人的更年期么?还是他对架上厌烦了?对具象动摇了?
当然,一个艺术家勇于抛弃扬名立万的手段,走出日渐僵化的艺术模式,拒绝固步自封,尝试新媒介,拓宽探索思路,也是生命力和创造能量的体现。but,不是所有的探索都是成功的。新媒体确实能带来与之前截然不同的、抽象的、极简的“科技感”。乍看上去,乍听上去,酷酷的。但是真正优秀的新媒体艺术需要对科技、对机器和由之产生的新理念、新价值观有深入的接触和体会。可刘小东是否具备这方面的经验和足够的知识?一个表演性的“新媒体”作品和一个构建在“新媒体思维”上的作品是不同的。
其实,刘小东完全不必理会:新媒体才是未来,不用新媒体,就是抵抗未来的焦虑。他最擅长的具象绘画已经领先了时代,比让人失眠的“新媒体”表演前沿多了。
文章来源:hi 艺术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頻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