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 -利来app官方下载

lizhigang

2019-02-09 17:22:17


余海波


2004年第一次走进深圳大芬油画村时,摄影家余海波就与这个“世界最大的油画复制工厂”结下了不解之缘。12年中,他通过摄影作品和纪录片记录着画工们昼夜临摹世界经典名画的场景。他的摄影作品《中国大芬油画村》在2006年度的荷赛中获奖后,被美国旧金山当代艺术博物馆、美国克兰纳特美术馆、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等收藏。他与女儿合拍的纪录片《中国梵高》接连获得第14届日本skip city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2017“中国纪录片学院奖——评委大奖”、2017trt国际电影节、2017北京国际电影节、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法国巴黎华语国际纪录片节、美国洛杉矶华语国际纪录片节最佳纪录片等12项大奖。在和本报记者解放的对话中,余海波讲述了拍摄背后的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余海波作品

1989年12月20日,中国深圳埔围村。这里从八十年代开始进入大规模城市化建设,是中国最早农村城市化的地方。

1990年3月16日,深圳福田工业区农民工招聘之中。这里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城市,数千万农民工从全国各地进入深圳。

1992年,深圳宝安工业区打工妹在工厂宿舍过周末。

1993年,深圳东园路上跳舞的发廊妹。

1994年,深圳宝安黄田工业区,打工妹看家书。

1994年,深圳涅槃酒吧香港乐队表演,是中国大陆最早出现的现代先锋音乐。

1994年12月,深圳街头的公用电话,人们使用路边电话找工作、做生意、与家人联系。

1996年4月3日,深圳罗湖口岸火车站广场上,大量香港人返乡祭祖。

1996年6月23日,深圳莲花山半山处的上陆小学。外来农民工子女在这间棚屋教室上课。

2002年1月8日,深圳火车站春运。每一年深圳都有数百万移民返乡过年。

2000年,东园路酒吧里的青年。

2001年,深圳化装舞会上俩个戴面俱的女孩。

2013年5月12日 ,一对母子在深圳福田房地产销售处徘徊。买房是许多城市移民家庭的梦想。

2018年12月8日,深圳一座现代建筑上的青年人。


2004年第一次走进深圳大芬油画村时,摄影家余海波就与这个“世界最大的油画复制工厂”结下了不解之缘。12年中,他通过摄影作品和纪录片记录着画工们昼夜临摹世界经典名画的场景。他的摄影作品《中国大芬油画村》在2006年度的荷赛中获奖后,被美国旧金山当代艺术博物馆、美国克兰纳特美术馆、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等收藏。他与女儿合拍的纪录片《中国梵高》接连获得第14届日本skip city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2017“中国纪录片学院奖——评委大奖”、2017trt国际电影节、2017北京国际电影节、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法国巴黎华语国际纪录片节、美国洛杉矶华语国际纪录片节最佳纪录片等12项大奖。在和本报记者解放的对话中,余海波讲述了拍摄背后的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访谈这就开始

解放:您从1980年开始从事版画创作,是什么促使您开始投入摄影工作的?

余海波:拍摄照片是从1978年开始的,在我九岁时,父亲让我师从中原画家杨振洲先生学习绘画,杨老师有一台禄来照相机,有时候我也借来拍着玩。1981年秋天,我在军营里看到了战友使用自制印相机冲洗照片,显影液中的生命从相纸中渐渐出来的那一刻,我被玄妙而又神秘的成像过程震撼了,一种现实映像的幻觉真实感,在我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这让我想起了5岁时,曾跟随父亲有过一次远行,夜幕下车灯前的风景充满了神秘感,我一直认为这个世界上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车灯的远方,汽车开得越快,这种感觉就越是诱人,越是刺激,越是深不可测。我把这种感觉告诉了父亲,于是,他送我到画家杨振洲先生身边学习绘画,艺术让我看到了更好的风景。

后来,我开始从版画转向摄影,摄影让我近距离地面对社会与人生。在我的旅途中装了太多的故事,我感觉每天都是命运的开始。我也常常在城市之中徘徊,有时,我感到很久以前曾经来到过这里,也许是多年前的一场梦把我引到了这里,让我经历了那么漫长的长途跋涉。

解放:从之前的作品中看得出,您早期一直沉浸在超现实主义的创作之中。现在回头来看,您怎么看待那时的作品?

余海波:1987年,那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年份。那年,我考入了武汉大学摄影专业。曾经的那些童年的感知和幻觉,那种来自久远以前的孤寂和异想再次出现,悄悄地跟随着我。

1988年5月,我在导师刘祖音教授的洗印暗室里待了7天,采用多幅底片合成的方式,制作完成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8幅)系列影像作品。这组系列作品让我站在不一样的视角来看世界,进入到了一种形而上的沉思,一种无休止的追问,一种来自于生命本体的感悟。二十几岁的我,天天思考这些问题,所以,我在作品中总是以一种严肃而深沉的语言基调暗示一个单凭简单的经验无法确切解释的主题——作为主体的人同作为客体的世界及自身之间永恒的对峙和冲突。当年,这个系列作品还获得了第15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个人艺术风格”大奖。

后来,我到了深圳,面对超现实的现实,我采用了纪实的方式,尽管手法不同,但思考的轨迹始终没有离开过这一主题。

解放:作为摄影记者,您说过,“摄影不光是记录事实,更是摄影师怎样看待这些事实。”怎么理解这句话?

余海波:摄影是一种独立的主体观看,态度决定了观看的现实。摄影不光是记录事实,更是摄影师怎样看待这些事实。摄影师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决定了观看和态度。在我看来,摄影描述着关于主体的思考,呈现出人的精神形态和生活认证。摄影是一种对人的心理洞察,对情感、无意识、内心世界的描述,对于生命内心世界的揭示。摄影需要在繁杂的生活中,抽离出时间的切片,满足主体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对思想逻辑的证明,呈现一种建立在当代社会特点背景下的个人表达,是对个人内心世界和个人生活的察觉。

解放:您的文章中曾经提到过奥古斯特·桑德说的一句话,“我最讨厌的就是充满了技巧、造型以及特效的照片。请允许我对我们的时代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保持真诚。”您怎样解读这句话?

余海波:这是一种真诚地与自己的对话,与世界的对话。摄影给予了我一把与世俗标准截然不同的量尺,测量人的心灵底处,也测量人的痛苦与愉悦的距离、道德与禁忌的距离、善与恶的距离。

在我眼里,城市包含着太丰富的生命内容,我为此着迷。我在深圳奔跑了30年,面对各色人群的面目与行踪,穿越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用相机拍摄不同命运的人们的故事,也拍摄着我自己,在一种超现实的幻觉中度过每一天。在我看来,我的生活就是我最好的作品。

解放:您的作品《中国大芬油画村》获荷赛奖后,被国外众多博物馆收藏。听说您和女儿一起拍摄的纪录片电影《中国梵高》也已经在海外国家上映了,能否给我们讲讲拍摄过程?

余海波:2011年,我和女儿余天琦决定共同拍摄《中国梵高》纪录片,讲述大芬村画工们的故事。他们从农村来到深圳大芬村与西方油画结缘,将个人命运与欧洲绘画相连,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他们最初的“复制”是为了养家生存,到渐渐地进入梵高的人生和艺术寻找之中后,他们的思想不断发生着变化。大芬村画工的转型同时映射出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传达了深圳移民勇于创新的文化特质,具有全球化语境的内涵。

在大芬村有许多中国梵高,他们天性喜欢画画,善良单纯,天赋异禀。他们也常常在梦境中与梵高相遇,有惊喜、亲切,也有不安与惊恐。他们知道梵高一生贫困潦倒只卖出一幅画,而自己和伙伴们天天画着的梵高油画销售到世界各地。梦境与现实的强烈错位让他们对梵高产生迷恋,将自己的人生与梵高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而产生对梵高的不停寻找。

纪录片经历了6年的拍摄制作。从图片到纪录片的拍摄,我们跟踪这一题材12年。我被画工们的生活状态深深感动着。张真经画了一辈子梵高的画,一个人过日子,去世前还在画着梵高生前的最后一幅画。吴瑞洲是创始人黄江的学生,一生帮助残疾儿童学画画。还有小林和小月的爱情故事,等等,这些足够写一部电影了。集艺源画工集体宿舍、城中村出租屋画室、风雨中不停歇的搬运工……大芬油画村似乎有着超级强大的磁场,让四面八方的寻梦者同在这种艺术氛围中为之拼搏。

我女儿余天琦是深圳二代,18岁开始留学英国,在伦敦西敏思大学学电影。纪录片的拍摄,让我们父女有了一次很深入的交流,这部影片里也有我们父女之间的摩擦与认知、文化以及价值观等的融合。

解放:30年的时间里,您用相机记录下了深圳的方方面面,回头再看这些影像,感触一定很深吧?

余海波:我拍摄深圳30年了,照片呈现着一个人眼中的城市历史。这些作品表达了我对这座城市的热爱,表达了深圳移民的奋斗与牺牲,表达了我对生命的认知、认证与生命未来的期望,同时也改变了我对人生的态度。我学摄影专业,我热爱摄影,我每天带着一台小型胶片相机行走在人群中。每次拍摄,我都会有新的感触。相机是我的眼晴,让我看到许多的不一样,看到关于你我他在社会中的生命联系,快乐、痛苦、失望、梦想、破碎、重构。

这些年来,摄影已经成了我表达生命的最好方式。街道上匆匆穿梭的行人、生活中无休止的奔波劳作、夜幕中的放纵与呐喊、出租屋里孩子的朗朗读书声……这一切都会让我情不自禁为之动容,吸引我感知、参与和拍摄。

余海波简历

导演、摄影家。现任职深圳商报,深圳大学客座教授。

1986年“国际和平年全国摄影大奖赛”最高奖国际和平杯;

1988年《在幻想锁链的彼岸》(系列)第15届全国摄影展览“个人艺术风格”大奖;

1989年首届“中国摄影金像奖”提名;

1998年全国“十佳青年摄影记者”;

1999年中国摄影记者“金眼奖”;

2005年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金奖;

2006年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金奖;

2006年第49届“荷赛”二等奖;

2016年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

2016年“镜美尊”摄影家大奖。

2017年 获第14届日本skip city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2017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评委大奖”。

2017年 trt国际电影节最佳国际纪录片长片奖。

2017年 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外合作长片奖;

2017年 美国洛杉矶华语国际纪录片节最佳纪录片奖。

2018年 中国行业电视节目展评最佳纪录片作品。

多件摄影作品被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艾玻特博物馆、美国克兰纳特美术馆等艺术机构收藏。2011年作品《大芬油画村》参加了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75年典藏展,与安迪·沃霍尔、弗莉妲·卡荷、杜尚、马蒂斯、达利、毕加索、布列松、韦斯顿等20世纪艺术大师们作品同堂展出。


来源:文章刊发于《中国摄影报》·2019年·第4期·2版

摄影:余海波

采写:解放

编辑:唐瑜

0条评论

              &
视觉国际 0评论 2023-11-22
11月20日,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厦门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29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新闻发布会
陈曦 0评论 2023-11-21
哈萨克摄影师 evgeniya gor 镜头下的猫︰光影、黑白、情感的藏与露。天生怕冷的喵星人变得更
艺术设计的朋友们 0评论 2023-11-21
▲ 《摇蚊》(yusurika),摄影:水谷吉法日本新生代摄影师、艺术家水谷吉法于 198
艺术与设计 0评论 2023-11-20
摄影师镜头里的纽约充满了电影质感每一张照片仿佛都在讲述着一个故事摄影师paola m franqui
青年摄影 0评论 2023-11-17
自1999年以来,jim goldberg一直在拍摄日常生活。他经历了所有的生活剧变后,到他的工作室
十三言 0评论 2023-11-16
偶尔,还要来上一个老朋友才足以让你敞开心扉。©gisele queiroz(巴西)在这些
视觉国际 0评论 2023-11-16
要说最近势头最猛的风光摄影师,非属这位美国小哥了。alex noriega(亚历克斯·诺列加),31
视觉国际 0评论 2023-11-15
彩色的伊斯坦布尔摄影师eveline iagofarova 
青年摄影 0评论 2023-11-14
视觉系统主要由眼睛和大脑两部分组成,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系统。你是否会好奇视觉系统感知不到的事物是什
人美 0评论 2023-11-14
静默的风景,摄影师silver halide作品
silver halide 0评论 2023-11-13
dasha使用超现实主义、极简主义、色彩、摄影和数字处理等工具以一种扭曲的方式讲述令人惊讶的视觉故事
青年摄影 0评论 2023-11-13
世界之大,景色之美,就算一生也无法穷尽。于是摄影成为我们探索世界的双眼,在自然的广袤间,用镜头定格下
艺术与设计 0评论 2023-11-13
亲临其境观摄影之变——评安迪·格伦德伯格《摄影如何成为当代艺术》文/侯亮作为一项人文事业,传统摄影常
侯亮 0评论 2023-11-12
有人用镜头各种粉饰,有人却用镜头还原真实。peter lindbergh(彼得 •&nbs
艺术设计的朋友们 0评论 2023-11-1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