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 -利来app官方下载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

2023-05-31 10:40:00

当代社交互动中,“@”已经无处不在。它是网络世界中最熟悉不过的符号,也是一项重大的设计。2010年,moma将其纳入馆藏。



“@”从何而来,为何铺天盖地?为什么moma会将其纳入收藏,moma又是如何收藏这个符号的?这一篇,我们来@一下你。




“@”的小历史

一些语言学家认为,“@”这个符号可以追溯到6或7世纪,当时这个连字号是用于将拉丁文介词“ad”(意为“在”,“向”或“朝”)融合成一个独特的笔画。在16世纪的威尼斯贸易中,这个这个符号被用来表示 amphora,即一种由商人使用的标准尺寸的陶土容器,成为了一种计量单位。有趣的是,现代西班牙语中的“@”也表示计量单位,叫作“arroba”。


15世纪文件中的“arroba”标志,描述来自卡斯蒂利亚的小麦运输;1536年,一位意大利商人的信件中使用的“@”符号。


1885年,当“@”出现在美国安德伍德打字机的键盘上时,它被称为“商业'a'”(commercial ‘a’),并在1894年的《美国印刷与图书制作词典》中首次被如此定义。该符号在其风格和应用上都经过了标准化,它出现在1963年最初的ascii(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的计算机代码列表中。当时,“@”被解释为单词“at”或短语“at the rate of ”的缩写,主要用于会计和商业发票。




雷·汤姆林森的“@”

1967年,美国电气工程师雷·汤姆林森(ray tomlinson)加入了bolt beranek and newman(bbn)的技术公司,几年后,即1971年,他利用ksr 33型电传设备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子邮件系统。bbn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签订了一份合同,帮助开发arpa网络,这是互联网发展的早期雏形。汤姆林森与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douglas engelbart)一起工作,汤姆林森负责开发可以在该网络上发送消息的子程序,这是第一个能够在连接到arpa网络的不同主机之间发送邮件的系统。


雷·汤姆林森,《@》,1971;以itc美国打字机中号显示,最接近1970年代初33型电传打字机使用的字符。


1971年1月,“@”是一个虽然在键盘上存在但很少被使用的符号。到了10月,汤姆林森重新发现并使用了它,并赋予了新含义,并将其提升为计算机时代的代表性符号:他为他的第一封电子邮件选择了“@”,因为它有很强的定位意义——一个通过用户名而识别的个体“@”了特定的机构/计算机/服务器,同时也因为它已经存在于键盘上,但“名花无主”,没有特别的含义。




“@”是一种设计吗?

对一个已经存在的,甚至是有点古老的符号的挪用和再利用——一个在键盘上已经存在却没有被充分利用的符号——用作解决由互联网这一革命性技术创新带来的功能问题(过长、复杂的编程语言),这无疑是一种优雅、简洁的设计行为。


雷·汤姆林森已于2017年去世,图片来自raytheon bbn technologies


汤姆林森无需重新设计键盘或废弃旧键盘,就为@符号赋予了全新的功能,而这个功能与它的起源保持了关联,即建立实体之间的关系,并且是基于客观和可衡量规则建立连结——这个特点与“@”现在在计算机编程语言中体现的功能是一致的。汤姆林森随后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内容是关于@符号以及它在未来应该如何使用。因此,他有意识地从一开始就为这个符号建立了新规则和新意义。




为什么“@”被moma收藏了?

汤姆林森进行了一次强有力的设计行为,不仅永远改变了@符号的意义和功能,而且还成为我们与他人建立沟通的重要部分。他(无意中)作为一名设计师的角色必须得到承认。


当代艺术、建筑和设计可以采取意想不到的表现形式,从数字代码到互联网地址,或是只能由艺术家传输的指令集。moma收藏这些非传统形式的作品,往往也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呈现,让观众获取新的观察角度。



收藏“@”的依据是实物的物理拥有不再是收藏的必要条件,这也使策展人可以自由地标记世界并承认那些“无法获得”的事物,因为它们太大了(建筑物、波音747飞机、卫星),或者因为它们在空中,或是属于所有人却也不属于任何人,就像“@”。




我们获得了什么?

“@”是可变的,并且可以以不同的字体去诠释。虽然“@”本身并不宣称自身是设计作品,而是通过人们的运用来展现它们的设计力量;它是非物质的、综合的,因此不会为世界增加不必要的“重量”。


由于属于公有领域,“@”是免费的。它可能是moma馆藏中唯一真正免费获得的,但丝毫不影响它的价值。


展览《永不孤单:电子游戏和其他交互设计》(never alone: video games and other interactive design )现场,2011年9月10日-7月16日,摄影:emile askey


我们已经获得了设计行为本身,而且,当我们以不同的字体展示它时,我们都会注明特定的字体,就好像在指出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一样。




“@”的多用途

如今,“@”已经成为世界各地生活的一部分。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为它赋予了不同的想象,德国人、波兰人和南非人将“@”看作“猴子的尾巴”,而意大利人、法国人认为它是一只蜗牛。对于俄罗斯人来说,“@”象征着一条狗,而芬兰人觉得“@”是miukumauku,意思是“喵星人的标志”,他们认为这个符号的灵感来自一只蜷缩的睡猫。@符号已经变得如此重要,以至于人们觉得他们需要对其进行解释;因此,它激发了各自的民俗传统。


图片来自网络




“@”也是一个非凡的中间符号,

在西班牙语中,它开始表达性别中立性。

这种简明的中间潜力使自身的使用范围继续扩大。


毫无疑问,在一个新世界里,

它已经成为一种表达技术革新和社会关系互动的新方式——就好像今天,你被@了几回?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0条评论

为期一天的2023年“首届人工智能与动画影像”论坛日前在杭州西湖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美术学院影视动画
叶佑天 0评论 2023-06-25
达喀尔市景达喀尔位于大西洋东岸的佛得角半岛,作为塞内加尔共和国的首都,它是该国最大的城市和政治、经济
艺术与设计 0评论 2023-06-25
卢浮宫、泰特美术馆、古根海姆博物馆……这些机构的赫赫大名想必所有艺术爱好者都耳熟能详,但对于其分馆,大家或许就少有听闻或容易混淆。从20世纪末至今,顶级博物馆斥巨资扩大自己的版图,这背后究竟利大于弊还是反之?
张剑蕾 0评论 2023-06-24
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学家、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钟训正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6月22日在南京逝世,享年94岁。
艺术设计的朋友们 0评论 2023-06-24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建筑中的多巴胺。
匠山 0评论 2023-06-24
在今年红点奖关于空调(热水器)的设计中,我同样也发现,有更多的品牌不约而同地将视线聚焦在了产品的外机设计之上,或与内机形成的系列,或重新考虑了外机的形式。
@大美工 0评论 2023-06-24
放眼当下风格独特而鲜明的创意工作室,就不得不提纽约的snarkitecture工作室了。它由alex
艺术与设计 0评论 2023-06-20
2023年5月20日至11月26日名为“未来的实验室”的第18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向公众开放,由加纳-
小易wing 0评论 2023-06-20
ai歌手之争正在社交媒体上吵得火热,而在大洋彼岸,ai也登上了音乐界头条。前披头士乐队成员保罗·麦卡
lok999 0评论 2023-06-20
最近,有着“建筑界奥斯卡”美誉的architizer a awards公布了最终获奖名单,中国项目狂
孙琬童 0评论 2023-06-20
国潮文创产品是一种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创作灵感,并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工艺技术,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产
国民设计师老工 0评论 2023-06-20
每年5-6月是毕业展的季节,逛断腿的看展体验依然无法阻挡我们对它的喜爱。这批“00”后毕业生正逢ai
一条艺术 0评论 2023-06-18
姚清妹对搞艺术这件事几乎是“魔怔”的。她的作品以行为艺术、表演、影像为主,有一种“介于游戏和批判之间
voicer 0评论 2023-06-18
the greatest man i never 
艺术设计的朋友们 0评论 2023-06-18
父亲扮演着多重角色,教我们做人,保护家人结实的臂膀扛起了整个家的重量父亲,不爱表达,只会默默的做事情
艺术设计的朋友们 0评论 2023-06-18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