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泽,"瓦房"空间设计工作室创建人,合肥崔岗艺术村发起人,香榭画廊创建人,艺术家,空间和景观设计师,策展人。
初见谢泽,是在他开的位于黄山西路的香榭画廊里。这位在安徽省文艺圈一直保持着高人气的大咖,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笑容,如同采访当日下午两点的阳光,慵懒纯粹的温暖。
受访者|谢泽 撰稿|杨雪
|时尚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时尚一直在设计界和艺术界有一个偏见,很多人觉得时尚就是一阵风,没有什么深度,是潮流是流行文化,流行歌曲一样的。但是其实谢泽不是这么看的,他觉得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尚,时尚本身就是一种文化。隔了多少年你回头看,它好像是很有历史感,很厚重的。但当时就是最时髦的、时尚的。
歌剧、交响乐当时属于贵族阶层,也是那个时代最时尚的一种生活方式。包括经典和传统的,比如京剧,当时可不是传统的艺术,当时先是从达官显贵开始看,像梅兰芳、尚小云这些,他们首先是给达官显贵开始表演,后来慢慢的流传到了民间,包括庐州“小倒戏”,各种民间的戏曲,在当时都是一种时尚。当时大家听听戏曲,就是一种时尚的行为。
“时尚就是当下的、历史重叠的东西。只不过是说,你现在看,我是搞传统艺术的,我比你有文化,其实在自吹自擂,文化的本质就是当下发生的东西。如果你只是研究传统的话,那么你只是研究过去的人,所以我觉得,时尚这个词是立体的。现在有时听到文化人贬低时尚,好像时尚很没文化一样,其实不是那么回事。”
|“不太自信”穿出的时尚美学
设计师出身,现在又是知名的设计师和策展人。谢泽留给大家的标签,是在自己的穿搭风格方面有着独到的品味,以及作为艺术家本身自带的自信属性。谢泽却说,自己小时候是一个不太自信的人。“那个时代,人都穿的太丑了!让人没有自信。尤其是看到外国和民国电影里的人都那么好看,一出电影院就特别自卑。后来学视觉艺术,首先就要提升自己,总希望自己要穿着体面一些、时尚一些。”
刚创业的时候,出于对奢侈品的好奇,谢泽有一段时间追求名牌,入手了当时最流行的巴伯瑞、lv、菲拉格慕的穿搭饰品。后来慢慢的他对品牌的重视让给设计本身,只要设计好,能接受的品牌就也越来越多,颜色、款式、大小都搭配的和谐,只要是舒适的,适合自己的,都是非常好的。
谢泽不反对对奢侈品品牌的追求,“名牌和奢侈品首先都是好设计打出的天下。只要是在能力范围之内,我认为对于奢侈品牌的追求没有什么问题啊。”对品牌的追求实际上就是对工匠精神的一种追求,顶级的奢侈品牌都是一代代匠人传世的品牌,家族传承,是真正工匠精神的传承。这种时尚,也属于主流文化的一种。
|不是“爆款”的设计作品 深情流露要慢慢体会
在谢泽设计的众多作品中,谢泽最喜欢的设计作品是“让村民认识回家的路”的初稿,这件作品,在后期的材质质感、动线和施工上有较大改动和出入,远远达不到原设计方案要求。落地建成的建筑和室内设计由于资金、时间、招标制度等种种原因无法控制,所以谢泽最喜欢的是这个作品的方案稿,即纸上作品的初稿而非建成后的实体。
“让村民认识回家的路”初稿
谢泽是崔岗艺术村的最早建设者和倡议者,建设“让村民认识回家的路”这样理念的乡村艺术综合体是谢泽的初衷。“它对提升崔岗景观环境和今后举办艺术展览的硬件设施起到了作用。这个作品是向崔岗老村民致敬的作品,它不是“爆款”,需要慢慢体会,它算是深情流露的自发和自觉的设计,也是一种“去设计化”的“有机设计”。
|审美是艺术修养的体现
作为出售审美力的设计师和艺术家,谢泽坦言,任何美和审美的认知都建立在真诚的感情和是非认知之上。当然有时候它会有流行色、潮款,现在叫网红款、网红色。美不是绝对的,它随着价值观的认知而波动。比如黑色常常被偏见视为不吉利,红色被认为艳俗。可这几年,黑色却成为了酷潮款的选择,而红色有时候会被用的非常先锋。以前在曼谷住过一个非常黑的g酒店,出入的全是年轻的潮人。今年在伦敦住安达仕,大红大面积使用,也看出是先锋潮流的意思。
伦敦安达仕酒店
不论是审美还是美,都是综合修养的体现,它们不是孤立的、不是固化的,它们在流动,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改变。好的设计师一定要足够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见识体验,孤陋寡闻或许可以成就艺术天才,但是没法做设计的。
近两年来的代表作
yan健康美➕广场
芯碁微装园区景观规划
崔岗艺术中心综合体
崔岗当代艺术馆
巢湖“声音博物馆”
耳街电影主题街区
合肥“徽州里”街区文化景观提升
肥东青龙甸“乡村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