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 -利来app官方下载

tonghaobin

2018-12-28 21:01:51

龙自古以来就是祥瑞的象征,
虾眼、蛇颈、鱼鳞、虎掌、
鹰爪、鲶须、驼面......
时而腾云驾雾,时而翻涌大浪,
气吞山河、气势凛然。
古有叶公好龙,
那说到现在就不得不提这位
“中国最年轻的造龙师”--莲羊。
沉寂4年后,她回来了!
莲羊原名吴洋,
是一位85后年轻姑娘。
她的作品题材,
多以中国传统的神话传说为主,
带有浓郁的浪漫气息。
而龙是她很感兴趣的创作对象。
在莲羊的画笔下,
看似q版的龙,
依然威严逼人。
这里不仅有“龙生九子”的传说,
还有“龙的纪年”。
龙也不再是面无表情的权贵象征,
而是带有感情的“真龙”。
蜿蜒多姿,通体华美,
不可一世。
一幅幅龙图,
却能构成一个更加新奇的世界。
2012年,
她凭借作品《龙肆》,
获得了巴塞罗那,
国际动漫节评委会特别奖。
她的画之所以大受欢迎,
不仅是因为画面的脱俗有趣,
更重要的是,
她将中国传统的元素,
通过自己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在她的画中更多是内容沉淀。
为了创造出更多的画作,
她开始大量涉猎周易、
佛经、茶道、国画等方面知识。
“我希望传统文化能成为作品的底蕴,
而不只是各种元素的堆砌。”
道阻且长,
好在国家对原创、精品动画大力扶持,
再加上一些素不相识的人的帮助,
让她坚定地往下走。
艺术永无止境,
莲羊并没有只沉迷于现阶段,
她总是在不断超越、创新,
寻找新的元素和新的突破口。
大学学了四年的cg技术,
无法满足创作欲望,
那就铅笔手绘 cg结合,
这种方式到了瓶颈口,
那就用加入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法......
莲羊一直在创新,
不断寻找新的形式。
对于新鲜事物,
研究透彻,与自己风格加以结合,
总是让她乐不彼此。
在之后,莲羊开始尝试其他的颜料,水彩颜色丰富,但表现力比较单薄;油画的色彩虽然鲜艳,却很难表达东方风格;丙烯等等她都一一尝试,甚至还试着在瓷器上作画......
但她发现,这些方式都无法表现出自己的真正想法。
有时候,缘分就是这么奇妙。
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
莲羊在网上看到一幅作品。
这幅作品不像水粉单薄清透;
也不像油画的颜料厚重艳丽。
鲜艳的颜色、分明的层次,
轻轻一瞥,却被深深触动。
在询问作者之后,
才知道,这幅作品是岩彩。
莲羊欣喜若狂,
自己苦苦寻找的不就是这个吗?
可能很多人不了解“岩彩”。简单来说,岩彩画是以天然岩绘具和新岩绘具为主,以水干色、土绘具等材料为辅,通过牛胶、明胶等黏着剂,配合金箔银箔等金属材料,创作在绢、麻、木、纸等媒介上的绘画作品。这种以矿物颜料为主要材料的绘画,兴盛于唐朝。
到了宋代,因为审美以及风格的改变,中国进入了一个水墨的时代,岩彩也慢慢退出了文人墨客的舞台。
莲羊惊喜之余,
开始寻找岩彩方面的资料和前辈。
但结果却让她失望又无奈。
国内关于岩彩相关资料少之又少,
目前的相关学术研究,
还仅仅是在“岩彩是什么”的阶段。
对于一个中央美院毕业的学生,
她都没有听到这个“新鲜词”,
更何况是其他人呢?
莲羊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要将这种快要流失的岩彩文化
重拾起来。
根据以往的经验,
在其中加入年轻人热衷的文化语言,
来诠释我国的传统文化,
可以呈现一种全新的“中国风”。
而这注定是一条寂寞之路。
但现在中国岩彩的技术,
仅用于壁画的修补工作中,
甚至很多用于岩彩画的材料,
在国内都买不到。
而在唐朝时,岩彩流入日本,
没有过多的外部影响,
岩彩的工艺体系被完整地传承了下来。
于是,莲羊不顾周围人的劝阻和建议,
一切归零,搬到东京学习和生活。
岩彩的步骤很繁琐复杂,
颜料和纸张的选择十分考究,
就工具和材料的学习,
莲羊就学了大半年。
创造一幅作品,也需要好几个月。
而在深入了解岩彩之后,
莲羊发现:
只是一味地模仿,
技艺终将会成为记忆。
所以她在岩彩中加入“新元素”,
加入时代的印迹,
才能让作品拥有活力。
莲羊说:
岩彩与其说是种技艺,
不如说是种修行。
在现在快餐文化的冲击下,
很多人在接触到一个新东西的时候,
不是想着怎么去系统了解,
或好几年的时间去研究学习,
而是习惯性地将它简化,追求速成。
值得庆幸的是,
现在也有不少人
能接受这种“苦行僧”的画法,
十年如一日般地磨砺自己。
在莲羊的创作中,
创作灵感却从没变过。
她依然对于神、佛、龙,
有着异于常人的热情和情怀。
所谓是铁打的创作来源,
流水的创作形式。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否真正热爱某件事,
那就让时间告诉你。
真正热爱的东西
不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而是会从始到终,贯穿你的一生。
莲羊将这几年的修行,
整理成册,凝结为一本书,
而她知道,
这,仅仅是个开始。
现在的莲羊,
出画册、开个展、举办交流会、
录制教学视频,
每天除了和艺术界的朋友交流、处理文件,
其余时间都在创作,
时间安排满当,有时忙得不可开交,
但心里每天都新鲜愉悦,充满元气。
挥汗、流泪、坚持、
燃烧青春,
她一直在努力追梦,
她希望能把中华传统文化
通过画传达给年轻的一代,
让年轻人爱上这些传统。
不忘初心,
终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应心而生,顺心而为。
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并实现它,
这大概是每个人的终极理想。
本文内容根据莲羊采访综合整理,图片来源微博@莲羊返回搜狐

0条评论

卡斯滕·尼古拉(carsten nicolai),《先锋一号》(pionier 1), 2011年
黄韵奇 0评论 2023-07-25
没有人真正地看见过一朵花,我们没有时间。观看需要时间,就像交朋友需要时间。——乔治亚·欧姬芙对于一幅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 0评论 2023-07-25
今年四月,72岁的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只身从伦敦飞往青岛,准备他在中
voicer 0评论 2023-07-25
正午的暴雨从四面围拢,位于海军部旧址的一个空间中,丁立人画展正在开幕,暴雨突袭的声浪铺天盖地,人们看
刘白 0评论 2023-07-25
荒 诞的事,往往别有意味。北京顺义某旧货市场,一天,商家纷纷收起了棚户,原本在棚子底下的各类古旧宝贝
袁政 0评论 2023-07-25
李涵认为:“建筑学里始终有一部分是更偏向艺术的,欧美社会已经过了大规模建造期,可能有一半以上的年轻建
刘小荻 0评论 2023-07-25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相比西方风景画注重色块与光影的形态塑造,东方山水画更看重意境的表达。但
thepluspaper 0评论 2023-07-25
konstantin fyodorovich yuon康斯坦丁·费奥多罗维奇·尤恩俄罗斯画家, (1
玖月画社 0评论 2023-07-16
荷兰艺术家苏珊·德鲁门大型水晶装置艺术作品《共鸣》将于2023年7月16日至11月22日在2023成都双年展"大地回声"板块展出。
selena yang 0评论 2023-07-16
衣服必须要按颜色分类整理,不管任何物品都要摆放排列整齐,不能容忍有一丝丝的脏乱,发个人动态必须凑满九
艺术与设计 0评论 2023-07-15
淋漓十一号:water in dripping no.11(2013)在北京宋庄,一个由两层红砖建筑
吴丹 0评论 2023-07-14
反主流counterculture她通过激进反叛行为和拒绝艺术家身份所表达的投身于远离‘上城’环境、
玛丽亚卡拉·莫莱(mariacarla molè) 0评论 2023-07-14
2023年个展“流淌”中,姚浩最大的转变是从描绘童年时代和少年情愫,转为呈现艺术家眼中的都市人物。这
张火火、王智一 one 0评论 2023-07-14
艺术家:刘商英摄影:董林眼镜来自:木九十 mujosh2016年春末,刘商英的工作室意外失火。“夜里
郑舒元 0评论 2023-07-13
一颗花骨朵,在成为影像之前掉落,可能是刚刚,也可能过了一会。和以往的经验不同,花蕾离开了枝桠,却没终
崔灿灿 0评论 2023-07-13
网站地图